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英语口语教学观念的形成,我国的英语教学突破了注重语法和词汇传授的固封模式,实现了英语口语表达的教学思想的转变,因此,教师在了解与把握学生与教材的基础上,追寻小学英语口语交流能力的有效提升,成为每一位教师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能力;教学研究
英语教学效率低下,孩子们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如何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新课程标准理解有偏颇,部分教师走极端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单词、词组、句式、语法的强硬输入代替了多姿多彩的课堂活动,使得学生所渴望的课堂活动成变了一句空话。还有部分英语教师直接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为活动而活动。比如组织了大量思维含量低的英语课堂活动,学生没有任何思考的机会。还有不少教师过多地把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讲解和机械的语言训练上,从形式上看目的是让学生流利地说英语,但实际上学生只是机械地背诵课文而已,学生真正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说”英语的机会少之又少。
(二)学生缺乏操练英语口语的环境
现在大班化的英语教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口语操练。在这种大班化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为了教学进度,教师很少给学生轮流展示或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久而久之,学生练习口语的情绪和兴趣就会大大降低,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也会随之弱化,变回了课堂的倾听者,只使被动地听教师讲解,生硬地背诵课文,不能将学到的知识用于交际实践,造成教学效率低下,难以达到最初的教学目的。
(三)学生对开口说英语缺乏信心
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加上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所以大多学生不习惯开口说英语,或者没有底气用英语进行交流,这就是信心不足的表现。之所以会信心不足,外界条件不足是一方面,而学生内在的原因才是关键。比如词汇量少,无法准确、流利、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听力差,听不懂别人的意思,无法顺利回应;看到陌生人就会紧张,平日缺乏训练,不具备一定数量的英语口语日常交际用语和范句,导致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显得束手无策;不熟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不太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更不愿意与陌生人自如交流,这些都制约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一)“思”与“练”相结合
口语是将内部语言(所思所想)借助词语,按一定的語法规则,快速转换为外部语言的过程,这种转化过程需要大量的實践支撑才能达到自动化。也就是说,人的交流一方面要用外部言语来表达,另一方面也要用内部言语来进行思考。“思”就是思维,即处理语言的一系列的心理过程。人类口语学习有其一定的心理规律,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口语表达是人脑处理和控制语言的心理过程。它大致有四个步骤:第一步起始于大脑搜索与选择表达所需的恰当概念,即过去已有的、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社会、文化、语言知识与对上下文理解后储存的短期记忆中的知识相结合,为寻求恰当的概念提供依据;第二步一旦找到相关概念,便根据已知的规则对它们进行整和与排序,在这一步骤中,掌握规则的熟练程度对处理加工概念的速度与准确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第三步将使用规则后的结果与发音相连接;第四步产生音义结合的口语。在上述心理过程中,人脑内部对每一个步骤都会进行监控,随时调节各功能区的工作,纠正偏差。而“练”就是口语输出训练,即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因此,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思”与“练”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只有达到有效配合,才能完成有效对话。
(二)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
口语学习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必须经过一定循序渐进的学习进程之后,达到一定量的积累之后,才能实现语言水平的飞跃提高,从而形成某种语言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大多关注的是课文的硬性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口语训练没有一个具体、系统的安排。口语训练必须纳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计划、每天的备课当中,对学生实施的英语口语训练必须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同时,我们还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年级,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培养。在口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与复述等方式,加强语言信息的输入;通过对话、看图叙述或描述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口语能力。在中级阶段,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对话、角色扮演和讲故事等活动,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内化。在高级阶段,我们则可以进一步通过对话、小组讨论和叙述等形式,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开展仿说训练
学习语言必须先学听和说,在听和说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学习读和写。仿说训练就是学生练习听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仿说训练包括单纯的模仿说话和富有创造性的扩说、换说等。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较好,因此,在进行仿说训练前可以让学生准备好适当的道具。比如他们自己制作的图片,这样有了自己的图片,他们可以边看、边思考、边根据所给的句型表述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一来降低了难度,二来会使他们的表达更加真实,三来有利于他们在训练时边说边思考,培养了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学的英语素材比较少,还无法用很多的词汇去扩充,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道具,照着书上的样子进行仿说。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新知的内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时刻为学生创设英语运用表达的机会,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日积月累,滴水穿石,不仅会逐渐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更会激发他们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莺,付丽萍.小学英语教学法.长春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吴剑玉.借助课堂Talk Show,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技能.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07).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能力;教学研究
英语教学效率低下,孩子们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如何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新课程标准理解有偏颇,部分教师走极端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单词、词组、句式、语法的强硬输入代替了多姿多彩的课堂活动,使得学生所渴望的课堂活动成变了一句空话。还有部分英语教师直接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为活动而活动。比如组织了大量思维含量低的英语课堂活动,学生没有任何思考的机会。还有不少教师过多地把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讲解和机械的语言训练上,从形式上看目的是让学生流利地说英语,但实际上学生只是机械地背诵课文而已,学生真正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说”英语的机会少之又少。
(二)学生缺乏操练英语口语的环境
现在大班化的英语教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口语操练。在这种大班化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为了教学进度,教师很少给学生轮流展示或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久而久之,学生练习口语的情绪和兴趣就会大大降低,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也会随之弱化,变回了课堂的倾听者,只使被动地听教师讲解,生硬地背诵课文,不能将学到的知识用于交际实践,造成教学效率低下,难以达到最初的教学目的。
(三)学生对开口说英语缺乏信心
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加上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所以大多学生不习惯开口说英语,或者没有底气用英语进行交流,这就是信心不足的表现。之所以会信心不足,外界条件不足是一方面,而学生内在的原因才是关键。比如词汇量少,无法准确、流利、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听力差,听不懂别人的意思,无法顺利回应;看到陌生人就会紧张,平日缺乏训练,不具备一定数量的英语口语日常交际用语和范句,导致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显得束手无策;不熟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不太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更不愿意与陌生人自如交流,这些都制约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一)“思”与“练”相结合
口语是将内部语言(所思所想)借助词语,按一定的語法规则,快速转换为外部语言的过程,这种转化过程需要大量的實践支撑才能达到自动化。也就是说,人的交流一方面要用外部言语来表达,另一方面也要用内部言语来进行思考。“思”就是思维,即处理语言的一系列的心理过程。人类口语学习有其一定的心理规律,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口语表达是人脑处理和控制语言的心理过程。它大致有四个步骤:第一步起始于大脑搜索与选择表达所需的恰当概念,即过去已有的、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社会、文化、语言知识与对上下文理解后储存的短期记忆中的知识相结合,为寻求恰当的概念提供依据;第二步一旦找到相关概念,便根据已知的规则对它们进行整和与排序,在这一步骤中,掌握规则的熟练程度对处理加工概念的速度与准确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第三步将使用规则后的结果与发音相连接;第四步产生音义结合的口语。在上述心理过程中,人脑内部对每一个步骤都会进行监控,随时调节各功能区的工作,纠正偏差。而“练”就是口语输出训练,即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因此,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思”与“练”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只有达到有效配合,才能完成有效对话。
(二)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
口语学习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必须经过一定循序渐进的学习进程之后,达到一定量的积累之后,才能实现语言水平的飞跃提高,从而形成某种语言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大多关注的是课文的硬性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口语训练没有一个具体、系统的安排。口语训练必须纳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计划、每天的备课当中,对学生实施的英语口语训练必须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同时,我们还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年级,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培养。在口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与复述等方式,加强语言信息的输入;通过对话、看图叙述或描述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口语能力。在中级阶段,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对话、角色扮演和讲故事等活动,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内化。在高级阶段,我们则可以进一步通过对话、小组讨论和叙述等形式,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开展仿说训练
学习语言必须先学听和说,在听和说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学习读和写。仿说训练就是学生练习听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仿说训练包括单纯的模仿说话和富有创造性的扩说、换说等。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较好,因此,在进行仿说训练前可以让学生准备好适当的道具。比如他们自己制作的图片,这样有了自己的图片,他们可以边看、边思考、边根据所给的句型表述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一来降低了难度,二来会使他们的表达更加真实,三来有利于他们在训练时边说边思考,培养了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学的英语素材比较少,还无法用很多的词汇去扩充,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道具,照着书上的样子进行仿说。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新知的内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时刻为学生创设英语运用表达的机会,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日积月累,滴水穿石,不仅会逐渐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更会激发他们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莺,付丽萍.小学英语教学法.长春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吴剑玉.借助课堂Talk Show,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技能.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