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曾经,我们设想:当阅读成为一种时尚,人们在等车或者闲暇时,手拿一本书,津津有味地阅读,而不是守在电视电脑面前,两眼放光地看着“肥皂剧”,或者低着头,“专心致志”玩着手机……于是在公园的长凳上,在河边的草坪上,在车站的候车室里,在家里的沙发上,到处可见的是读书的身影……回到现实,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深自问:该怎样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该怎样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该怎样让他们在读书之中得到知识、受到教益?
关键词:群文阅读;阅读教学;比较阅读
也许,群文阅读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所谓群文阅读,简言之就是把有规律的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指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有所发现,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群文分类
通览七~九年级学段语文教材,一般可作如下分类:
1.依内容:即同一内容或主题但体裁或手法不同
这是初中阶段语文教科书选文组元的主要分类方法。如七上的亲情母爱、学校生活、四季美景、成长思考、科学探索、童话寓言,六个单元六大主题。以此为框架,教师还可以分出若干小类,选出一定类文,以丰富单元主题。
2.依体裁:即同一体裁而有不同内容
依教学文体分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实用文。还可以分作若干小类,如实用文还可以分为书信体、日记体、新闻、通讯等。
依文学作品分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同样也可以分出很多小类,如诗歌可分为现代诗和古诗类,古诗可分为诗经体、古风、律诗、绝句等等,可以至于无限丰富。
3.依表现手法:即用相同的表现手法,但内容或体裁不一样
传统手法: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现代派手法:象征手法、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等等,让学生亦能有所了解。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
1.文本研读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在交互中产生新的视界融合的过程,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以《刷子李》为例。在教学时,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黑衣上不能有白点——黑衣上出现了白点——原来是黑衣上的小洞”的情节结构,学会“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再引导阅读《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并思考:哪些文章也运用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讓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2.比较阅读
在学生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老师再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比较这些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从体裁上比,可从手法上比,可从语言风格上比,可从修辞等方面比。如教学《范进中举》时可结合《孔乙己》比较阅读:两文虽出于不同时代的吴敬梓和鲁迅这两位文学巨匠之手,却有异曲同工之效。他们同是抨击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佳作,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尽管主人公的遭遇截然不同,但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必然结果;主人公周围人物的态度不同,却都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反映;表现手法不同,但都有力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3.形成能力
最后,在比较的基础上,学生得出结论:该类文章有什么特点,应该注意些什么,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如学习杜甫的《春望》时,可结合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杜牧的《泊秦淮》、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起讲授。可让学生思考:这几首诗歌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后发现:尽管几首诗歌侧重点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不论处于何朝何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感是一脉相承的。
三、群文阅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大大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随着网络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各种信息正以几何级数迅猛增长。将许多同一类文章放在一起阅读已成为现实。这样,群文阅读在“量”上就已占得先机,让学生不再因“量”的局限而难以深入,显得肤浅。
2.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某一知识点
伴随着“量”的增加,学生必然会对这一类文章所表现的共同点有所感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一知识点,进而让自己有一个质的提高。
3.能让学生在学的同时不断巩固提高
因为同类型的文章有很多篇,这样学生在读后面的文章的同时,就会不断巩固这一类文章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而呈现出“了解——懂得——明白——提高”这一过程。
四、群文阅读也有以下的局限性
1.因追求功利而带来的阅读上的片面
因为现在的教育体制,使老师在对文章的选择时不得不考虑应对中考或高考,不能真正的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喜爱来进行选文,从而就会带来学生阅读上的片面。
2.同类型的文章因太多太杂而难以选择最合适的
因为现在网络的发达,从而使种类文章的数量很多,看似可选择的更多了,但良莠不齐,选哪些,怎样选,又成为了许多老师烦恼的问题。
3.老师的个人文化素养和个人爱好也会影响文章的选择
在文章的选择上,老师的个人文化素养和个人爱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会读哪些文章。一篇老师认为好的文章,学生未必会感觉其美。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要求老师要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和选择,或者干脆让学生自己选择。
4.大量同类文章的阅读而带来的审美疲劳
大量同类文章的阅读,在给学生强化某一知识点的同时,也会让学生觉得没有新鲜新奇感,从而带来审美疲劳。这就要求老师在选择文章时,还有个“质”的甄别和“量”的规定问题,要有“度”地选择文质并美的文章,尽量让学生在阅读每一篇文章时,都能得到享受。
在此文即将结束时,我在想:但愿我们的努力,能让学生们真正地爱上阅读。当阅读成为他们一生的习惯时,我们今天的尝试,才会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雪峰,丰兆壮.群文阅读教学的几个突出问题及对策[J].新校园,2021(05):62-64.
[2]徐丹丹.立足课内,拓展课外——群文阅读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构建[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6):86.
关键词:群文阅读;阅读教学;比较阅读
也许,群文阅读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所谓群文阅读,简言之就是把有规律的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指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有所发现,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群文分类
通览七~九年级学段语文教材,一般可作如下分类:
1.依内容:即同一内容或主题但体裁或手法不同
这是初中阶段语文教科书选文组元的主要分类方法。如七上的亲情母爱、学校生活、四季美景、成长思考、科学探索、童话寓言,六个单元六大主题。以此为框架,教师还可以分出若干小类,选出一定类文,以丰富单元主题。
2.依体裁:即同一体裁而有不同内容
依教学文体分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实用文。还可以分作若干小类,如实用文还可以分为书信体、日记体、新闻、通讯等。
依文学作品分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同样也可以分出很多小类,如诗歌可分为现代诗和古诗类,古诗可分为诗经体、古风、律诗、绝句等等,可以至于无限丰富。
3.依表现手法:即用相同的表现手法,但内容或体裁不一样
传统手法: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现代派手法:象征手法、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等等,让学生亦能有所了解。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
1.文本研读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在交互中产生新的视界融合的过程,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以《刷子李》为例。在教学时,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黑衣上不能有白点——黑衣上出现了白点——原来是黑衣上的小洞”的情节结构,学会“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再引导阅读《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并思考:哪些文章也运用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讓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2.比较阅读
在学生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老师再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比较这些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从体裁上比,可从手法上比,可从语言风格上比,可从修辞等方面比。如教学《范进中举》时可结合《孔乙己》比较阅读:两文虽出于不同时代的吴敬梓和鲁迅这两位文学巨匠之手,却有异曲同工之效。他们同是抨击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佳作,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尽管主人公的遭遇截然不同,但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必然结果;主人公周围人物的态度不同,却都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反映;表现手法不同,但都有力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3.形成能力
最后,在比较的基础上,学生得出结论:该类文章有什么特点,应该注意些什么,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如学习杜甫的《春望》时,可结合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杜牧的《泊秦淮》、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起讲授。可让学生思考:这几首诗歌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后发现:尽管几首诗歌侧重点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不论处于何朝何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感是一脉相承的。
三、群文阅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大大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随着网络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各种信息正以几何级数迅猛增长。将许多同一类文章放在一起阅读已成为现实。这样,群文阅读在“量”上就已占得先机,让学生不再因“量”的局限而难以深入,显得肤浅。
2.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某一知识点
伴随着“量”的增加,学生必然会对这一类文章所表现的共同点有所感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一知识点,进而让自己有一个质的提高。
3.能让学生在学的同时不断巩固提高
因为同类型的文章有很多篇,这样学生在读后面的文章的同时,就会不断巩固这一类文章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而呈现出“了解——懂得——明白——提高”这一过程。
四、群文阅读也有以下的局限性
1.因追求功利而带来的阅读上的片面
因为现在的教育体制,使老师在对文章的选择时不得不考虑应对中考或高考,不能真正的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喜爱来进行选文,从而就会带来学生阅读上的片面。
2.同类型的文章因太多太杂而难以选择最合适的
因为现在网络的发达,从而使种类文章的数量很多,看似可选择的更多了,但良莠不齐,选哪些,怎样选,又成为了许多老师烦恼的问题。
3.老师的个人文化素养和个人爱好也会影响文章的选择
在文章的选择上,老师的个人文化素养和个人爱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会读哪些文章。一篇老师认为好的文章,学生未必会感觉其美。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要求老师要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和选择,或者干脆让学生自己选择。
4.大量同类文章的阅读而带来的审美疲劳
大量同类文章的阅读,在给学生强化某一知识点的同时,也会让学生觉得没有新鲜新奇感,从而带来审美疲劳。这就要求老师在选择文章时,还有个“质”的甄别和“量”的规定问题,要有“度”地选择文质并美的文章,尽量让学生在阅读每一篇文章时,都能得到享受。
在此文即将结束时,我在想:但愿我们的努力,能让学生们真正地爱上阅读。当阅读成为他们一生的习惯时,我们今天的尝试,才会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雪峰,丰兆壮.群文阅读教学的几个突出问题及对策[J].新校园,2021(05):62-64.
[2]徐丹丹.立足课内,拓展课外——群文阅读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构建[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