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总书记曾在教育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加强对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说:“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象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启蒙教育阶段。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幼儿的可塑性强,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家杜威说:“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边远山区的家长想尽一切办法把子女送出去读书,不就图的是外面的好环境吗?因此,要紧紧围绕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主题,精心、大胆地创设环境,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1.优化客观环境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要求同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显眼的地方,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教室门口的上方用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提醒幼儿进出教室不要拥挤;在花坛旁边设置“花儿好看我不摘”的温馨提示标语。让孩子回归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产生爱大自然的情感。
2.净化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幼儿身心健康不可忽视的方面,把真诚的爱和合理的要求结合起来,尊重幼儿人格,循循善诱,以正面教育为主,切忌吓唬,多关爱、多鼓励、多帮助。如:组织幼儿慰问生病的孩子,让他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并产生心理需求。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予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正如教育名人所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面对幼儿的过失行为,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你不抢玩具,小朋友才愿意和你玩”等,使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利用日常生活活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针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不良行为。如:挑食、挑穿、自私、称霸等毛病,教师要及时捕捉,对其进行教育。充分挖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创编成儿歌,让幼儿在唱儿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如:在教幼儿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时创编儿歌《好宝宝》:“小朋友,起得早,入园先问老师好。见到长辈行个礼,见到同伴点头笑。讲文明,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
三.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更应该注重情感挖掘。以幼儿为主体,以社会性集体生活为依托,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生“情”,由“情”促“行”。如“三八”节的爱妈妈主题教育活动;语言课中的儿歌《我是妈妈的小帮手》;学唱歌曲《我的妈妈》;游戏《我帮妈妈拎菜》;美术活动《献给妈妈的礼物》等等。教育活动不仅在时间上系列化,内容上也系列化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强化了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家园合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所以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家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幼儿教师必须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家庭教育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育,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有效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在培养孩子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表率作用很重要。教师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老师的言行对孩子起着言传身教和人格的示范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被模仿、被学习。孩子身上的不少习惯就直接从成人那里模仿来的。如果老师的言行规范、严于律己,就能以行为榜样影响教育孩子,反之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老师要加强自身的品德以及行为习惯的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如:幼儿礼貌用语的使用,在幼儿园,不小心踩了小朋友的脚,要主动向幼儿赔礼道歉,说声“对不起”。在幼儿入园时,老师主动与幼儿打招呼,问声“小朋友好!”“小朋友早!”并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有的过程看似平淡,很多余,但孩子在这个环境里生活,他们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老师自己应该先做到。要求幼儿不做的,老师更不能去做。有时候,这种无声的教育比反复唠叨更为有效。如要求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我在放学为幼儿分饼干时,先洗手再分饼干,对幼儿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老师的“行”往往比“言”重要,它能胜过老师的千言万语。
总之,幼儿就像一张白纸,纯洁天真,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只要老师、家长加以合理地引导和长期的反复训练,那么幼儿们就能养成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就会给孩子们的理想插上翅膀,从而助孩子们飞到成功的彼岸。
(作者通联:616250四川省金阳县灯厂区幼儿园)
一.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家杜威说:“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边远山区的家长想尽一切办法把子女送出去读书,不就图的是外面的好环境吗?因此,要紧紧围绕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主题,精心、大胆地创设环境,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1.优化客观环境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要求同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显眼的地方,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教室门口的上方用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提醒幼儿进出教室不要拥挤;在花坛旁边设置“花儿好看我不摘”的温馨提示标语。让孩子回归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产生爱大自然的情感。
2.净化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幼儿身心健康不可忽视的方面,把真诚的爱和合理的要求结合起来,尊重幼儿人格,循循善诱,以正面教育为主,切忌吓唬,多关爱、多鼓励、多帮助。如:组织幼儿慰问生病的孩子,让他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并产生心理需求。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予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正如教育名人所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面对幼儿的过失行为,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你不抢玩具,小朋友才愿意和你玩”等,使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利用日常生活活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针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不良行为。如:挑食、挑穿、自私、称霸等毛病,教师要及时捕捉,对其进行教育。充分挖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创编成儿歌,让幼儿在唱儿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如:在教幼儿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时创编儿歌《好宝宝》:“小朋友,起得早,入园先问老师好。见到长辈行个礼,见到同伴点头笑。讲文明,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
三.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更应该注重情感挖掘。以幼儿为主体,以社会性集体生活为依托,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生“情”,由“情”促“行”。如“三八”节的爱妈妈主题教育活动;语言课中的儿歌《我是妈妈的小帮手》;学唱歌曲《我的妈妈》;游戏《我帮妈妈拎菜》;美术活动《献给妈妈的礼物》等等。教育活动不仅在时间上系列化,内容上也系列化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强化了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家园合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所以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家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幼儿教师必须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家庭教育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育,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有效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在培养孩子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表率作用很重要。教师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老师的言行对孩子起着言传身教和人格的示范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被模仿、被学习。孩子身上的不少习惯就直接从成人那里模仿来的。如果老师的言行规范、严于律己,就能以行为榜样影响教育孩子,反之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老师要加强自身的品德以及行为习惯的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如:幼儿礼貌用语的使用,在幼儿园,不小心踩了小朋友的脚,要主动向幼儿赔礼道歉,说声“对不起”。在幼儿入园时,老师主动与幼儿打招呼,问声“小朋友好!”“小朋友早!”并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有的过程看似平淡,很多余,但孩子在这个环境里生活,他们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老师自己应该先做到。要求幼儿不做的,老师更不能去做。有时候,这种无声的教育比反复唠叨更为有效。如要求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我在放学为幼儿分饼干时,先洗手再分饼干,对幼儿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老师的“行”往往比“言”重要,它能胜过老师的千言万语。
总之,幼儿就像一张白纸,纯洁天真,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只要老师、家长加以合理地引导和长期的反复训练,那么幼儿们就能养成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就会给孩子们的理想插上翅膀,从而助孩子们飞到成功的彼岸。
(作者通联:616250四川省金阳县灯厂区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