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拓展性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s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提出的崭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使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研究性、综合性日趋明显,课堂教学真正地“活”了起来。但是,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又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拓展阅读训练越来越多,特别是研讨课、示范课、观摩课之类的公开课,似乎有了“拓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贯彻了“新课程”理念。
  很多语文老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迎合新课标的要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拓展阅读,于是把语文上成了思想品德课、生物课、环保课等等,使得拓展阅读教学的目标没有达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点来开展语文课堂的拓展阅读教学:
  一、引导学生对文本多元的解读
  在文学文本中,由于作者的个性修养、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很多文章都存在着空白和未定点等待读者去填补,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完成对文本的解读。
  在多元解读中,既要尊重文本,反对对文本的轻视,又要重视对文本的生成教学,反对非科学化的预设。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敢让学生自由大胆去思考问题,而是在备课中预设问题及答案,然后在课堂中千方百计的把学生引到自己预设的答案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教育实习中,在上《声声慢》这一课时,我提了一个问:“一听到‘声声慢’时,你们第一反应会想到里面的哪一句?”学生们回答很积极,但却并不符合我在备课时预设的答案,这让我慌了,因为自己预设的答案承接接下来的问题,于是自己很牵强的说:“难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不是名句吗?”这堂课下来,我觉得上的很被动,学生们的思维被自己预设的答案限制住了,自己的教学目的达到了,学生们却少了课堂上应有的活跃。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是发散思维的本质。
  例如李镇西老师在上《荷塘月色》这堂课时,让学生选出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
  一位同学说最喜欢《采莲赋》那一段,于是李老师便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感情,于是问这位同学为什么喜欢这段,学生回答,因为写的特别快乐。
  李老师接着又说:“这一段的确描写了一种很自由、很快乐的生活。但是,同学们知道吗?这一段在过去的高中课本里却是被删除了的啊!”李老师并不急着解答学生们的疑惑,而是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问大家应不应该删。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却没人回答“为什么不”。李老师突然说:“我却认为,原来的教材删的对!因为这一节与全文的中心并不吻合。”
  此时,学生大脑里思考的火花被老师点燃,许多同学很踊跃的表达了自己不同的观点。有同学认为这一段与全文的中心是吻合的。因为作者在文章中表现的正是一种喜悦的、祥和的感情。也有同学认为这篇文章主要表现的是一种惆怅的心情……李老师并没有否定哪一方的观点,而是静静的聆听他们的发言,关键时候加以引导。这不仅引导了他们敢于向权威的东西发表见解,而且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迅速地解答了问题,形成了思维的发散性,真正把学生的兴趣和兴奋点引向课本,使学生参与老师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留下空白,激发想象
  苏轼评说王维诗云:“维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维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的“画”就是诗文的“空白”。他需要我们借助想象去填补。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完整信息就有五幅秋山晚景图:(1)空山新雨后,(2)明月松间照,(3)清泉石上流,(4)竹喧归浣女,(5)莲动下渔舟。而这些幽静清新的“诗中有画”也有空白,需要学生阅读时的想象去涂抹、充实:清澈的泉水在石上潺潺流过;晚归的浣女结伴而来,欢歌笑语荡起竹林的喧闹;平静的水面漾起涟漪,出水的新莲款款轻摇,小小的船儿正踏波而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意留下一处空白,创造一种虚灵的“空间感型”的妙境,让学生去想象、思索、玩味,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这种有意的“空白”,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空白”处补白 一些作者,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非常重视空白的作用。如《错误》一课,“哒哒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过客”这两句背后的空白值得细细琢磨。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多角度阅读,展开想象,然后,把对“美丽的错误”字面之下的自己感悟到的丰富意蕴写出来,为“错误”一次解密。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虽然说法不一定相同,但去大大发散了他们的思维。
  在“意犹未尽”处延伸 一篇文章最关键在于开头与结尾,一个好的结尾往往让人产生意犹未尽之感,给读者留下无穷的遐思。如《故都的秋》一课中,教师指导学生体会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色味、情调和作者淡淡的哀愁时,就不能忽视结尾——“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所蕴含的深意。教师可以让学生深读课文后,展开想象:作者假设的背后包孕着怎样的情感?可以安排一个学生当堂练笔的环节,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用文字挖掘出作者宁可减寿也愿留住故都的秋色、秋姿、秋味、秋意的深度情思来。
  三、借助联想,扩展意境
  联想体现了思维的跳跃性和流畅性,它不是一般的思考,而是思考的深化,是由此及彼的思考。如何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呢?层层设疑,启发联想,扩展意境,是其主要方法。下面是特级教师李吉林《桂林山水》课堂实录的一个片段
  师:书上说漓江的水静的让你不知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连沙石都看得见,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来一次遐想旅行,我们从南宁坐上火车,九个小时后就到桂林了。
  江边有只小船在等我们。我们坐上这只小船荡舟漓江,观赏着漓江的水。现在你们眯着眼,看着漓江的水,想着他怎么静,怎么绿。(师哼《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你们感觉到怎样?
  生:我好像听到漓江的水哗哗的响。
  生:我觉得漓江的水很清。
  生:我觉得只听得到划桨的声音。   生:漓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
  李老师运用遐想旅游、哼乐曲的方式,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题为文中的意境。
  四、巧设疑点,启发联想
  这是一种教给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从思维方法培养的角度看,“在无疑中发现有疑”,是需要重视和培养的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巧设疑点,引导学生进行思维。
  一位老师在教《我的空中楼阁》时,提示:文章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有全景,有特写,有夜景,也有白天所见,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对小屋进行勾画点染,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设想一下生活在小屋中的作者的形象,可以用我们知道的文人为其画像。
  有同学觉得他是当时的“陶渊明”。因为作者的描写让人想起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陶渊明作《饮酒》组诗,中有“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诗句。他把田园生活描写的那么富有诗意,表现了作者向往大自然、寄情山水、回归田园的恬适之情。
  有同学认为他像当代的“王维”。因为作者对山中景色的描绘与王维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王维有诗曰: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中的“明月”“竹”“莲”组成了一幅清雅静美的画面,暗示了作者向往大自然、追求归隐生活的人生理想。
  有同学觉得它更像是当代的“李白”。文中作者写“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和李白的诗意相吻合。李白有诗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人笔下“明月”“敬亭山”都有了灵性,与诗人相知、相亲,自然成了诗人的知己,使诗人精神上获得莫大的安慰。
  也有同学觉得他像当代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花表明自己高洁脱俗的情怀。
  也有同学觉得他像当代的“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借写荷塘朦的月夜之景,抒发自己淡淡的忧愁,天地合一,物我交融。
  ……
  这样的联想与想象,让学生脑中储存的信息活跃起来,使一篇课文的有限变为所学知识的无限,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
  五、借助联想和想象进行拓展性阅读
  联想是由某人某事而想到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概念而引发出若干其他相关的概念的思维过程,具体训练学生由此及彼、由己及人、由人及社会的思维模式。联想是创造思维的重要因素和重要的思维途径,而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升华。
  通过联想、想象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特性、灵活性、发散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语文课堂教学应立足文本,注重语言运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将语言运用的训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不能停留在一种表面形式的模仿上。古人强调读书要读进去,想出来。就是说,阅读与想象要结合起来。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进行拓展性阅读。
  借助联想的拓展阅读 联想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他能扩大人脑固有的思维,以此来收集更多的创新设想。一个人联想思维能力越强,就越能将自己有限的知识和经验调动起来加以利用,从而丰富自己的心智,使自己变得更聪明。
  好的联想,可引发灵感,使人激情如泉涌,带来“势如破竹”般的创意。《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空城计等章节,无一不显示罗贯中的创思。《西厢记》中柔美婉丽的审美联想,更是比比皆是。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展开联想,提高思维能力。
  我在上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人以水之长喻愁怨之深的感情,插入了历代诗人一些以流水遇愁、以乱麻喻愁、以香草喻愁、以柳喻愁、以雨喻愁的诗句。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这些优美的诗句吸引住了,便产生了对诗人以比喻、衬托手法所表达出来的“物”和“意”的联想,让学生在这堂课中收获了很多。
  借助想象的拓展阅读 比如,在上《荷塘月色》一文时,传统的方教学学“月光下的荷塘”这一节,很多老师一般都采用让学生以列表形式整理出课文中的比喻句,再分解成本体、喻体、通感等内容。于是学生把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用支离的语言变成了一张表格,虽说检出了这段课文的骨“架”。
  但仔细想想,学生列出了表格,就等于对荷塘之美有深刻的感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学生没有细细品味每一句话,怎么能理解其中的意蕴呢!
  为了让学生有真切的感悟,有些老师在反复阅读文章后,让学生从整体意境的高度,在想象中结合自己的视听感受、按自己的审美需要任意组合“荷塘+荷叶+白花+流水+月色”与“舞裙+美女+明珠+微风+清香”等意象,说出或写出其妙处。
  这一做法,使得每个学生不仅品读了这一段文字,还主动地移用了已有的认知和经验。由于学生个体感悟不同,阅读感悟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例如有的学生侧重于风中荷叶个体亭亭玉立的动态美,有的学生侧重于荷叶群貌凝碧的波痕所展现出来的风致,还有的学生侧重从虚幻的角度领悟荷香清幽如歌声的神韵……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都不是机械照搬课文原话,而是经过自己的感悟加工,把原文的词语变成自己想象的场景。
  参考文献:
  [1]郭铁良,《优秀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1件事》,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年版,第256页。
  [2]周成平,《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3]郭铁良,《优秀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1件事》,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年版,第102页。
其他文献
自信心可使学生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造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信心 。  给他一些他一定能完成的任务,比如摆碗、盛饭、给爷爷拿眼镜、到信箱拿报纸等,他做到了就表扬。有时也帮他做一些比较困难的事,如洗手绢、擦皮鞋、整理玩具上架等,会做了更要大为表扬,树立她的自信心。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要让他自己穿脱衣服,
期刊
摘 要:人际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一个人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同事关系……而这些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生活和工作。英语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的过程,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真挚的师生感
期刊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从先秦《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离别之情唱之不尽,一如长江之水源远流长。送别诗以它独特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骚客、布衣鸿儒。  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情中有情人晶莹的泪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
期刊
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除了要认真学习英语的有关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亲自实践。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体,衡量教学效果的最终尺度是学生对英语掌握的程度。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  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引导者或促
期刊
在小学阶段,思想道德教育是人由自然向社会人过渡的主要时期,是学习掌握社会规范的基本阶段,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  如何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  一、从小重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一位家长曾这样说过,我们小时候受过苦,条件不好,现在条件好了,只要孩子要什么,我们都能满足他,这样只会使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在在艰苦成长路上的品格力量,形成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自己没有兴趣和主动性就谈不上什么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了。因此,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能否在课堂上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 学习兴趣 激发  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仅靠理论演绎或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意义,以新课程改革要求为指导,从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突出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师生“互相评价”机制,发挥学生主体价值等方面探讨了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效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 学生 主体性 发挥  一、前言  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所产生的一种社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认识世界,表现自我的具体体现,是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实践能力的综合表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由于各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在教学中,学生作文没有少写,老师也没有少改,可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久而久之,作文教学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路人
期刊
摘 要:班主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学生中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能走进学生心灵,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学习,引领学生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 责任心 爱心  班主任是最基层最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学习、生活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他们工作能力的大小和责任心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学校工作的好坏。班主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学生中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能走进学生心灵,贴
期刊
我校自实施新课程实验以来,在英语教学中将新课程中“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这一理念运用于英语课堂,使我尝到了不少甜头。  一、改以往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学初,对英语教学毫无经验,课堂上依照传统模式“先读-再读-然后读”,学生很厌倦,我自己也教得非常吃力。为了让学生记住单词,带读、范读、小组读、全班读……法子都想遍,可是学生没用心,记不住的照样记不住,读得多了,他们的声音读得越来越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