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训练活动,一种阅读活动,一种文学活动,更是一种情感活动。这种情感活动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对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丝毫不能松懈。本文将从目前语文朗读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朗读教学的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来看朗读教学对语文课堂的意义。
关键词:朗读教学 必要性 存在的问题 步骤 意义
一、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流交际的工具,接受和表达是语文活动的两大主体活动。个体只有通过阅读和口语交际接受信息,获得知识,从而才能更好的驾驭知识,为之所用,因此朗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一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训练活动,一种阅读活动,一种文学活动,更是一种情感活动。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人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情感必须通过目标明确的工作来培养,教师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活动天地。”从中可以看出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朗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认知文学,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文学艺术的美。
国际21世纪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份最新报告指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科能力,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知能力、学做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朗读作为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彰显出其必要性,应狠狠地抓住丝毫不能放松。
二、目前语文朗读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以往,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更多的是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应付考试为中心,追求现成的确定的知识,把终极的目标放在中考、高考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在朗读时所应熏陶的美感却被终极的死记硬背取而代之。因此,当下语文教学改革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活起来”,其实这是各科教学都必须注意的问题,因此语文的教学还是首先要还原其本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有自己的优势, 在学习目标上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们就应彻底摒弃以往语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那么,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应该非朗读教学莫属。
目前语文朗读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另一个应该是学生。有很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不注重朗读教学甚至轻视,认为朗读教学是可有可无的。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中的“读”被片面地理解为阅读训练(读文章,做习题),朗读教学被踩在脚下不管不顾。朗读方式单调,缺少方法指导。朗读方式最多的齐读和指名读,缺少变化,单调枯燥。忽视朗读方法的指导,读前不指导读后不总结,甚至有的教师仅以读得是否整齐、洪亮作为朗读水平优劣的标准。没有系统计划,随意性大,朗读教学没有列入语文能力训练计划,没有同“听、说、写”联系起来,没有同语感训练联系起来,没有与学生长远发展联系起来,这样朗读教学如弃草芥,没有归属感。师者如此,学生这方面就更糟,我们看到的现状是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却不会读书,能把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顺畅地读完就不错了。有的同学一字一顿,把词语一个一个凑起来,没有上下文意的贯通;有的没有标点符号,直到一口气完,该停不停、不该停的地方又停住了;有的读到句子的一半又返回,原因是词语错位了;再就是一个字不认识或认错了而打住。不管什么体裁的文章,一个声调到底,没有春风杨柳,没有泉水叮咚,没有喜气洋洋,没有豪情壮志,没有怒发冲冠,没有悲壮深沉。听他们读一篇课文就像是在“弹棉花”要么是在“拉锯”,完全没有美的感觉。读且不通,就更谈不上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了。面对着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再不能听之任之,任其泛滥了,应该明确问题的严重性,克服重重困难,改变这样的现状。
三、朗读教学的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刚才谈了目前语文朗读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那么怎么样才能让书声朗朗充满课堂,朗读教学回归课堂呢?我个人认为我们完全可将朗读作为一种课型来设计,可将朗读作为一种教学线索来设计,可将诵读作为一种教材处理的手法来设计,可将诵读作为一种信息提取的活动来设计等等。将朗读作为一种课型设计,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完美和谐→领会主旨。如此一步一个脚印的训练、指导,让学生易于接收。也体现了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下面举《沁园春.雪》来说明。《沁园春.雪》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可作为本文学习的重点。全词150字,中速诵读还不到1分钟,如用三课时教完,读10遍也不过10分钟。但读10遍却不一定就能成诵。即令死记硬背强行记住还容易忘记,教师应当再帮助学生自读注释,教师释疑解惑——这还会花太多时间。而全词骈散夹杂的句式,参差错落之中见整齐之美,声韵之美,使得全篇适于美读。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第二中学语文组541800)
关键词:朗读教学 必要性 存在的问题 步骤 意义
一、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流交际的工具,接受和表达是语文活动的两大主体活动。个体只有通过阅读和口语交际接受信息,获得知识,从而才能更好的驾驭知识,为之所用,因此朗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一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训练活动,一种阅读活动,一种文学活动,更是一种情感活动。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人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情感必须通过目标明确的工作来培养,教师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活动天地。”从中可以看出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朗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认知文学,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文学艺术的美。
国际21世纪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份最新报告指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科能力,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知能力、学做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朗读作为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彰显出其必要性,应狠狠地抓住丝毫不能放松。
二、目前语文朗读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以往,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更多的是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应付考试为中心,追求现成的确定的知识,把终极的目标放在中考、高考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在朗读时所应熏陶的美感却被终极的死记硬背取而代之。因此,当下语文教学改革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活起来”,其实这是各科教学都必须注意的问题,因此语文的教学还是首先要还原其本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有自己的优势, 在学习目标上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们就应彻底摒弃以往语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那么,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应该非朗读教学莫属。
目前语文朗读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另一个应该是学生。有很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不注重朗读教学甚至轻视,认为朗读教学是可有可无的。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中的“读”被片面地理解为阅读训练(读文章,做习题),朗读教学被踩在脚下不管不顾。朗读方式单调,缺少方法指导。朗读方式最多的齐读和指名读,缺少变化,单调枯燥。忽视朗读方法的指导,读前不指导读后不总结,甚至有的教师仅以读得是否整齐、洪亮作为朗读水平优劣的标准。没有系统计划,随意性大,朗读教学没有列入语文能力训练计划,没有同“听、说、写”联系起来,没有同语感训练联系起来,没有与学生长远发展联系起来,这样朗读教学如弃草芥,没有归属感。师者如此,学生这方面就更糟,我们看到的现状是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却不会读书,能把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顺畅地读完就不错了。有的同学一字一顿,把词语一个一个凑起来,没有上下文意的贯通;有的没有标点符号,直到一口气完,该停不停、不该停的地方又停住了;有的读到句子的一半又返回,原因是词语错位了;再就是一个字不认识或认错了而打住。不管什么体裁的文章,一个声调到底,没有春风杨柳,没有泉水叮咚,没有喜气洋洋,没有豪情壮志,没有怒发冲冠,没有悲壮深沉。听他们读一篇课文就像是在“弹棉花”要么是在“拉锯”,完全没有美的感觉。读且不通,就更谈不上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了。面对着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再不能听之任之,任其泛滥了,应该明确问题的严重性,克服重重困难,改变这样的现状。
三、朗读教学的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刚才谈了目前语文朗读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那么怎么样才能让书声朗朗充满课堂,朗读教学回归课堂呢?我个人认为我们完全可将朗读作为一种课型来设计,可将朗读作为一种教学线索来设计,可将诵读作为一种教材处理的手法来设计,可将诵读作为一种信息提取的活动来设计等等。将朗读作为一种课型设计,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完美和谐→领会主旨。如此一步一个脚印的训练、指导,让学生易于接收。也体现了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下面举《沁园春.雪》来说明。《沁园春.雪》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可作为本文学习的重点。全词150字,中速诵读还不到1分钟,如用三课时教完,读10遍也不过10分钟。但读10遍却不一定就能成诵。即令死记硬背强行记住还容易忘记,教师应当再帮助学生自读注释,教师释疑解惑——这还会花太多时间。而全词骈散夹杂的句式,参差错落之中见整齐之美,声韵之美,使得全篇适于美读。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第二中学语文组54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