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党媒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路径分析

来源 :长江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w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融媒体时代,党媒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结合当前时代背景,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结合融媒体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研究融媒体背景下党媒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为更好地发挥党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提供更多积极的参考内容。
其他文献
“产出导向法”的提出大大解决了大学英语中“学用分离、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思想,尝试将其运用于大学德语阅读课堂,以《德语中级阅读教程》第十单元为例,依据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来设计教学流程,达到“以说带读,以读促说”的教学效果,以期促进POA在大学德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高校教育开拓了新的教学场域。线上线下教育融合是新技术时代教育领域的新趋势,对比研究发现,线上线下相融合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优势显著。本文通过总结归纳当前国内外“翻转课堂”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线上线下融合的高校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策略,提出以基于问题导向的高校英语翻转课堂,生成式高校英语翻转学习,高校英语适时教学模式,基于产出导向的高校英语混合式4种教学策略创新高校英语教学,进而探索出能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新型英语人才的教学模式。
近些年来,“xx式”结构逐渐泛化,并多次掀起“xx式”结构的流行语热。本文基于语料库,从“xx式”结构的发展历程着手,对“xx式”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语法结构上,“xx式”包括“VP+式”“NP+式”“数量词+式”;语义内涵上,“xx式”有自然科学领域中表某一关系或规律的符号命名、特殊的语法范畴、特定的规格、人为规定的以反映社会某一现象的临时附加意义等词汇意义,及主观性逐渐增强且兼具褒贬义的感情色彩;语用效果上,“xx式”体现了言语交往的合作原则和言语行为理论。
随着外国民众对中文及中国文化的热情持续升温,汉语国际教育蓬勃发展。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汉语国际教育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中教学模式在近年来具有很大争议,许多教育学者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质疑,“语文并进”作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传统模式在实践中已经无法满足各国学习者的需求,而“语文分开”模式又未有充足的材料支撑证明其改革的必要性,面对教学模式矛盾的加剧,“语”与“文”的教学顺序成为了探讨中心。本文将介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进程,并根据一些学者的教学实践探讨“语文分开”和“语文并进”两种教学模式的内涵与不同之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与难题,原有的传统行政管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今高校运营管理的基本需求,甚至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新时期下,高校的行政管理应跟紧时代变化的步伐,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寻找更可靠的行政管理方法,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本文对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地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优化路径。
语言测试对受试者、测试使用者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语言测试负面反拨效应对教与学乃至整体语言水平提升的负面影响,并基于现有反拨效应模型,尝试性地提出激发CET正面反拨效应的三个步骤,即需求、过程、结果,旨在规避负面反拨效应的消极影响,极大地激发英语测试的正面反拨效应,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发展,提升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的阅读方式、沟通方式急剧转变,数字化阅读和浏览逐渐步入人们视野,拓宽了信息渠道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大学生群体和社会群体逐渐产生“提笔忘字”的通病,倒逼汉语言教育方式进行革新。基于此,笔者展开以下分析,从“提笔忘字”现象和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信息化时代汉语言教育的作用,并结合实例,给出新时期汉语言教育的具体措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今天,素质教育在我国热火朝天地开展,我国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也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改革,并快速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英语已经逐渐演变为一门国际用语,大多数招聘公司都认为英语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招聘标准。所以,提升高职学校口语教学水平和质量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职业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根据他们的英语口语技能,提出相关可以提升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解决方案。
大学语文是师范类高职院校的基础必修课。大学语文中丰富的思政元素更让其成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实践的先锋。探索课程思政视角下师范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实施路径,凸显师范类高职院校的师范性,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学生成长。
高校现有资助体系多为以保障学生不因困失学为宗旨的“保障型”资助体系,其存在重物质帮扶,轻精神激励与能力拓展;重无偿助困,轻自立自助与感恩回馈;重阶段资助,轻跟踪教育与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的局限。为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效,高校需要转变观念,建立“发展型”资助体系,这一体系有三个方面的特质:“物质帮扶”与“精神助困”的双重性,“阶段资助”与“跟踪教育”的发展性,“个别关怀”与“全员教育”的统一性。实现发展型资助模式需要创新理念与方式,其前提是实现思想与能力解困,核心在于让困难学生由“受助者”变为“回馈者”,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