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ESP教学是指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文章比较了大学英语ESP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区别,提出了构建ESP教学的依据和意义。
关键词:ESP教学;专门用途英语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文化的国际化,中国与国际市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企业越来越青睐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能熟练地运用英语与外商进行专业方面的技术交流、谈判与合作。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打到所开课程的5%-10%”。为顺应社会对人才素质需求的变化及教育部关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文件精神,各高校积极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目前在高校试点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是分级教学,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以及双语教学。
所谓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指在大学新生进人学校后,以水平测试的方式,将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而进行分层次教学,即按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分班,将水平相当的学生集中教学,有针对的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内容可在教学大纲基础上适当调整,以适应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ESP教学,即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开设的英语课程。ESP教学的特征:一是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二是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三是词汇、句法和语篇上放在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四是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
双语教学就是将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各种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王本华,2003)。双语教学主要是由专业课的老师用英语进行教学。
从这三者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ESP教学是介于分级教学与双语教学中的一种教学形式。ESP教学是由单纯的学习英语到应用英语的过度,是一种纽带,是将英语知识和学生的专业知识有机的结合。
一 构建ESP教学的依据
1.ESP教学设置是教学环节的必要
大学英语教学重点强调的是英语语言的共性,传授的是普通英语语言知识。学生很少接触专业性的文体,对专业性的文章特点,构词规律,句法,篇章结构及风格和修辞不甚了解。一旦进入双语教学阶段,接踵而来的专业词汇和文体结果使学生无所适从,即使是英文基础好的学生也不知所措。
双语教学强调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师资主要来源于专业课教师,他们的教学重点在于对专业知识的解释上,而且他们对于用英语教学,还存在信心不足的现象。教师更多的倾向于用中文来翻译专业文章,教学目的也只局限于通读,泛读。
而ESP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之后和双语教学之前的一种衔接教学,既能够兼顾普通语言现象,又能体现专业性的特点。能够以英语这种语言,向学生介绍专业性文章的格式,了解专业性文章的文体和层次,从而使学生能较顺利地进入专业英语学习阶段,开始专业文献的阅读,为今后的双语教学打下扎实基础。
2.分级教学实践成果是实施ESP教学的基础
随着高等学校学生人数的扩大,在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班与班之间存在着差异,班级内部学生间的英语水平也相当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课堂效率低,无法用英语进行交流,甚至连教师上课的所表达的英文也无法听懂。而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得不耐着性子与其他不同水平的学生一起听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重复的语法、单词,做枯燥的四级试卷,分析解题技巧。整个局面最终就是学生抱怨英语课没意思,枯燥乏味,上课打瞌睡、做不相关事情的不乏其人,经常逃课、旷课的现象更是履禁不止;同时教师也抱怨学生不爱学习,不好好配合,教学效果不显著。这一方面既挫伤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助长了部分学生一味追逐于过四、六级的功利心态,而体会不到英语学习的真正价值及乐趣所在。另一方面也严重打击了教师的授课激情。
针对这种情况,我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目标定位,对大学英语实习分级教学。在06级新生中,最先展开试点,并逐步扩大。
在新生进行摸底考试之后,根据文科,理科,工科学生成绩,分别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等级班,其中C班为成绩最好班。对这三个等级班进行动态教学和管理。
(1)动态教学任务。针对学生水平,在使用同一教材情况下,A.B.C三个等级班,所要求完成的课程内容不同。A班只要求达到基本单元量,B班在A班基础上多一个单元量,而C班则要多二个单元量。C班学生要求的课后阅读量要多于其他班级。
(2)全面考核。对于学生学习的考核,学校从考核英语学习能力为目的,制订了一系列全面的考核方式,包括学生平时表现,课堂表现及完成作业情况;听力成绩;口语成绩以及期终考试卷面成绩。
(3)动态管理。根据学生考核成绩,实行淘汰制。每学期按5%的末端淘汰制,学期成绩排名后5%的同学降级到下一个等级班,同时也鼓励排名前5%的学生升级到上一个等级班。在这种动态淘汰管理体制下,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四级通过率明显提高,而且英语能力有所提升。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学生掌握了《大纲》要求的基本词汇,听,说,读,写能力显著提高,特别是C班同学,班级一次性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同学达到87%,这就为构建ESP教学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为ESP班的开设提供了优质生源。
二 构建ESP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ESP教学将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大学英语分级基础上的ESP教学,让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较早的接触专门的听、说、读、写、译课程,更加全面的进行英语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进入高年级学习专业英语之前可以先阅读到与专业相关的英文语篇,有针对性地将学生的英语基础运用到专业知识中,不断吸收时代的新信息。
2.促进了教师教学模式和策略的改进
我国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重视语言形式的学习, 注重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掌握, 忽略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ESP课堂教学不再是以老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老师只是起组织者的作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大胆地用英语交流,能够初步运用英语语言与同学探讨水利土木专业知识。通过教学改革实践活动,教师为了更好地服务课堂,能够主动地到其他系学习除语言知识之外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专业水平,教学时能将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结合起来考虑课堂设计。同时,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改变角色,变化教学策略,服务于课堂。
三、结束语
当然,我国目前的ESP教学由于实施时间短,经验不足,还存在着各种问题,正如著名学者邓动元所指出的那样,目前高校面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思想认识模糊、大纲提出要求不具体、教材建设不完善、缺乏相应的ESP考试,ESP教学在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教师发展方面还很不成熟。这些都需要高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探索一条适应各学科的英语ESP教学,以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现实要求。
(作者简介:陈 芳(1981-),讲师,南昌工程学院外语系。)
关键词:ESP教学;专门用途英语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文化的国际化,中国与国际市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企业越来越青睐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能熟练地运用英语与外商进行专业方面的技术交流、谈判与合作。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打到所开课程的5%-10%”。为顺应社会对人才素质需求的变化及教育部关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文件精神,各高校积极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目前在高校试点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是分级教学,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以及双语教学。
所谓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指在大学新生进人学校后,以水平测试的方式,将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而进行分层次教学,即按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分班,将水平相当的学生集中教学,有针对的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内容可在教学大纲基础上适当调整,以适应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ESP教学,即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开设的英语课程。ESP教学的特征:一是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二是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三是词汇、句法和语篇上放在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四是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
双语教学就是将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各种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王本华,2003)。双语教学主要是由专业课的老师用英语进行教学。
从这三者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ESP教学是介于分级教学与双语教学中的一种教学形式。ESP教学是由单纯的学习英语到应用英语的过度,是一种纽带,是将英语知识和学生的专业知识有机的结合。
一 构建ESP教学的依据
1.ESP教学设置是教学环节的必要
大学英语教学重点强调的是英语语言的共性,传授的是普通英语语言知识。学生很少接触专业性的文体,对专业性的文章特点,构词规律,句法,篇章结构及风格和修辞不甚了解。一旦进入双语教学阶段,接踵而来的专业词汇和文体结果使学生无所适从,即使是英文基础好的学生也不知所措。
双语教学强调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师资主要来源于专业课教师,他们的教学重点在于对专业知识的解释上,而且他们对于用英语教学,还存在信心不足的现象。教师更多的倾向于用中文来翻译专业文章,教学目的也只局限于通读,泛读。
而ESP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之后和双语教学之前的一种衔接教学,既能够兼顾普通语言现象,又能体现专业性的特点。能够以英语这种语言,向学生介绍专业性文章的格式,了解专业性文章的文体和层次,从而使学生能较顺利地进入专业英语学习阶段,开始专业文献的阅读,为今后的双语教学打下扎实基础。
2.分级教学实践成果是实施ESP教学的基础
随着高等学校学生人数的扩大,在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班与班之间存在着差异,班级内部学生间的英语水平也相当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课堂效率低,无法用英语进行交流,甚至连教师上课的所表达的英文也无法听懂。而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得不耐着性子与其他不同水平的学生一起听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重复的语法、单词,做枯燥的四级试卷,分析解题技巧。整个局面最终就是学生抱怨英语课没意思,枯燥乏味,上课打瞌睡、做不相关事情的不乏其人,经常逃课、旷课的现象更是履禁不止;同时教师也抱怨学生不爱学习,不好好配合,教学效果不显著。这一方面既挫伤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助长了部分学生一味追逐于过四、六级的功利心态,而体会不到英语学习的真正价值及乐趣所在。另一方面也严重打击了教师的授课激情。
针对这种情况,我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目标定位,对大学英语实习分级教学。在06级新生中,最先展开试点,并逐步扩大。
在新生进行摸底考试之后,根据文科,理科,工科学生成绩,分别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等级班,其中C班为成绩最好班。对这三个等级班进行动态教学和管理。
(1)动态教学任务。针对学生水平,在使用同一教材情况下,A.B.C三个等级班,所要求完成的课程内容不同。A班只要求达到基本单元量,B班在A班基础上多一个单元量,而C班则要多二个单元量。C班学生要求的课后阅读量要多于其他班级。
(2)全面考核。对于学生学习的考核,学校从考核英语学习能力为目的,制订了一系列全面的考核方式,包括学生平时表现,课堂表现及完成作业情况;听力成绩;口语成绩以及期终考试卷面成绩。
(3)动态管理。根据学生考核成绩,实行淘汰制。每学期按5%的末端淘汰制,学期成绩排名后5%的同学降级到下一个等级班,同时也鼓励排名前5%的学生升级到上一个等级班。在这种动态淘汰管理体制下,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四级通过率明显提高,而且英语能力有所提升。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学生掌握了《大纲》要求的基本词汇,听,说,读,写能力显著提高,特别是C班同学,班级一次性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同学达到87%,这就为构建ESP教学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为ESP班的开设提供了优质生源。
二 构建ESP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ESP教学将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大学英语分级基础上的ESP教学,让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较早的接触专门的听、说、读、写、译课程,更加全面的进行英语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进入高年级学习专业英语之前可以先阅读到与专业相关的英文语篇,有针对性地将学生的英语基础运用到专业知识中,不断吸收时代的新信息。
2.促进了教师教学模式和策略的改进
我国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重视语言形式的学习, 注重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掌握, 忽略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ESP课堂教学不再是以老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老师只是起组织者的作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大胆地用英语交流,能够初步运用英语语言与同学探讨水利土木专业知识。通过教学改革实践活动,教师为了更好地服务课堂,能够主动地到其他系学习除语言知识之外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专业水平,教学时能将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结合起来考虑课堂设计。同时,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改变角色,变化教学策略,服务于课堂。
三、结束语
当然,我国目前的ESP教学由于实施时间短,经验不足,还存在着各种问题,正如著名学者邓动元所指出的那样,目前高校面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思想认识模糊、大纲提出要求不具体、教材建设不完善、缺乏相应的ESP考试,ESP教学在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教师发展方面还很不成熟。这些都需要高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探索一条适应各学科的英语ESP教学,以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现实要求。
(作者简介:陈 芳(1981-),讲师,南昌工程学院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