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的趋势下,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已不再是教师的“单向活动”了,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共同学习,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双向活动”。在课堂上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和老师自如的交流,让学生高效的参与整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呢?“提问”,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技巧;高效参与
要想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课堂提问无疑是最好的方式。在新课程理念颁布后,要求语文课堂的教学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去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的“双向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好课堂导入的部分,而课堂导入很大一部分都是靠设置疑问来实现的,而且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几乎都是靠提问来进行教学环节的衔接,所以学会课堂提问的技巧,对于讲好整节课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提问要引起兴趣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于任何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会帮助他们对外来的信息产生敏感性,可以开拓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注意力,进而培养他们自主的学习意识。比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时候,在课文的开头讲到,在大年夜的时候,小女孩光着脚在街上走着,教师可以以此来提问,在大年夜这个本应该全家团圆的日子,为什么小女孩会独自一人光着脚走在街上,她遭遇了什么?相信此时的学生都会觉得很奇怪,进而与周围的人进行讨论,此时课堂的氛围就相当的热烈了,学生都尽情的表达着自己的看法。
二、问题的价值性
课堂上的每一个提问都应该是有着作用的,而不是无效的,所以如何将一个问题问得有目的,有价值,是我们教师应该注意到的问题。提问要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开拓他们的思维,启发他们的想象,所以我们不能在课堂中用到无效的问题,例如年轻教师经常会犯的错误,问学生“是不是啊?”、“对不对啊?”,这种问题是毫无营养价值的,对于学生思路的启发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教师在准备教案的过程中就要对教材进行仔细的研读,发现其中的问题点,运用巧妙的方式设置问题,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掌握课文的内容,进而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我认为,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到切入点,比如说,在学生极易搞混而且很容易忽略的地方;文章的重难点;文章的出彩点等等地方,都可以作为提问的切入点。比如在学习《落花生》这一课文的时候,课文主要讲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况,父亲说了一句“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在这一句处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父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在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领会作者的意图。
三、提问要看准时机
首先,在每篇课文开始学习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都不会非常的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仔细的阅读教材,找到让学生感兴趣的突破口,有意识的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需要和课文有非常深的联系,这种在开始新课前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用来激发学生兴趣的。在心理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说当学生在做一套试卷时,如果第一个选择题就难住了他们,那他们的潜意识里就会觉得这套试卷非常的难,进而产生了畏惧感,那么这套试卷检测出来他们的水平自然也就差强人意了;相反,如果在开始新课之前,学生能够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就会觉得有一种成就感,对于课文的学习也就不会觉得难了。
我曾经看过一位老师讲课,这位老师就非常注意提问的技巧,在学习《坐井观天》这篇文章的时候,她一开始就问学生,什么东西坐在了井里面?这个东西又说了什么?此时的学生还没缓过神来,就被迫要去解决这两个问题。教师以此为基础带领学生去深入的解读课文,从而顺利的解决课文中的重难点。其次,在课文的关键处提问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学习《詹天佑》一文的时候,找出课文中的中心句是学懂这篇文章的关键,教师可以围绕着中心句进行提问,“文章中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詹天佑他的爱国思想表现在哪些地方?”在这种关键的地方提问对于学生理解课文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能尽快的理清思路,学懂课文。由此可见,提问是需要看准时机的,抓住时机提问方能让学生学得自觉又高效。
四、提问的对象
我们在外出听课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些学生回答比较慢或者说不是太准确,教师怕课堂的时间有所耽误就会放弃对这些学生的提问,转而向一些平时在课堂上表现比较好的学生,邀请他们来作答。这样的做法其实是有失偏颇的,我们提问的对象应该是面向全体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言,以这样的方式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五、提问深浅要有度
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量很少,动手实践的机会也少,教师不能一味地根据教学参考书上的分析来给学生提问,有些问题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有点难,所以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综合多方面进行考虑,把参考书上较难的问题细分一下,分解成一个一个小的问题,慢慢的引导学生来回答,环环相扣,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的纵向发展,像这样来提问,学生肯定是能够接受的。
六、提问要拓展思维
在课堂中采取提问的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学生在掌握了课本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外,能够最大限度的去训练和拓展自己的语文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问题的角度以及深度,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多去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其思维的锻炼并不一定要局限于课堂,教师也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下,现在很多的课文,在课后习题都经常会有拓展训练,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去锻炼学生思维的方法,每次课文后面的题目都是为该篇課文量身定做的,利用这种题目,让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相信效果会非常的好。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的提问并非只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手段,它也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上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平时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设计好各种不同方式的提问,多参考优秀的教案,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在教学中才会有自己的特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技巧;高效参与
要想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课堂提问无疑是最好的方式。在新课程理念颁布后,要求语文课堂的教学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去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的“双向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好课堂导入的部分,而课堂导入很大一部分都是靠设置疑问来实现的,而且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几乎都是靠提问来进行教学环节的衔接,所以学会课堂提问的技巧,对于讲好整节课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提问要引起兴趣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于任何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会帮助他们对外来的信息产生敏感性,可以开拓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注意力,进而培养他们自主的学习意识。比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时候,在课文的开头讲到,在大年夜的时候,小女孩光着脚在街上走着,教师可以以此来提问,在大年夜这个本应该全家团圆的日子,为什么小女孩会独自一人光着脚走在街上,她遭遇了什么?相信此时的学生都会觉得很奇怪,进而与周围的人进行讨论,此时课堂的氛围就相当的热烈了,学生都尽情的表达着自己的看法。
二、问题的价值性
课堂上的每一个提问都应该是有着作用的,而不是无效的,所以如何将一个问题问得有目的,有价值,是我们教师应该注意到的问题。提问要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开拓他们的思维,启发他们的想象,所以我们不能在课堂中用到无效的问题,例如年轻教师经常会犯的错误,问学生“是不是啊?”、“对不对啊?”,这种问题是毫无营养价值的,对于学生思路的启发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教师在准备教案的过程中就要对教材进行仔细的研读,发现其中的问题点,运用巧妙的方式设置问题,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掌握课文的内容,进而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我认为,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到切入点,比如说,在学生极易搞混而且很容易忽略的地方;文章的重难点;文章的出彩点等等地方,都可以作为提问的切入点。比如在学习《落花生》这一课文的时候,课文主要讲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况,父亲说了一句“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在这一句处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父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在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领会作者的意图。
三、提问要看准时机
首先,在每篇课文开始学习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都不会非常的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仔细的阅读教材,找到让学生感兴趣的突破口,有意识的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需要和课文有非常深的联系,这种在开始新课前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用来激发学生兴趣的。在心理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说当学生在做一套试卷时,如果第一个选择题就难住了他们,那他们的潜意识里就会觉得这套试卷非常的难,进而产生了畏惧感,那么这套试卷检测出来他们的水平自然也就差强人意了;相反,如果在开始新课之前,学生能够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就会觉得有一种成就感,对于课文的学习也就不会觉得难了。
我曾经看过一位老师讲课,这位老师就非常注意提问的技巧,在学习《坐井观天》这篇文章的时候,她一开始就问学生,什么东西坐在了井里面?这个东西又说了什么?此时的学生还没缓过神来,就被迫要去解决这两个问题。教师以此为基础带领学生去深入的解读课文,从而顺利的解决课文中的重难点。其次,在课文的关键处提问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学习《詹天佑》一文的时候,找出课文中的中心句是学懂这篇文章的关键,教师可以围绕着中心句进行提问,“文章中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詹天佑他的爱国思想表现在哪些地方?”在这种关键的地方提问对于学生理解课文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能尽快的理清思路,学懂课文。由此可见,提问是需要看准时机的,抓住时机提问方能让学生学得自觉又高效。
四、提问的对象
我们在外出听课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些学生回答比较慢或者说不是太准确,教师怕课堂的时间有所耽误就会放弃对这些学生的提问,转而向一些平时在课堂上表现比较好的学生,邀请他们来作答。这样的做法其实是有失偏颇的,我们提问的对象应该是面向全体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言,以这样的方式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五、提问深浅要有度
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量很少,动手实践的机会也少,教师不能一味地根据教学参考书上的分析来给学生提问,有些问题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有点难,所以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综合多方面进行考虑,把参考书上较难的问题细分一下,分解成一个一个小的问题,慢慢的引导学生来回答,环环相扣,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的纵向发展,像这样来提问,学生肯定是能够接受的。
六、提问要拓展思维
在课堂中采取提问的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学生在掌握了课本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外,能够最大限度的去训练和拓展自己的语文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问题的角度以及深度,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多去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其思维的锻炼并不一定要局限于课堂,教师也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下,现在很多的课文,在课后习题都经常会有拓展训练,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去锻炼学生思维的方法,每次课文后面的题目都是为该篇課文量身定做的,利用这种题目,让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相信效果会非常的好。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的提问并非只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手段,它也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上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平时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设计好各种不同方式的提问,多参考优秀的教案,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在教学中才会有自己的特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