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已是当前课改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而课堂教学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结合个人的探索与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营造宽松环境,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上营造一种活泼、民主平等、自由开放的教育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活泼,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人格,营造一种“不唯书、不唯师”的教学的氛围。教师要善待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出格”和“瞎想”,对学生的奇思异想不要轻易否定,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内容发表不同的、有创新意味的见解。实际上学生有极大的创新潜能,他们的思维有时可以超越教师,出现新颖而奇特的想法。例如,我在教“分数除法”这节课中,提出问题:4÷1/2的商为什么会大于被除数?47全班同学基本上都是运用了“除数小于1,商则大于被除数”的规律来解释。有一位学生提出不同的解释:因为4÷1/2=4×2,乘数大于1,积大于被乘数,所以4÷1/2的商大于被除数。学生能自发地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正是他创新意识的萌发。我立即抓住这一契机,从激发学生的潜能创新意识出发,赞赏和表扬了这位同学,也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鼓励和表扬,对全班同学触动很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答题时不满足一种解法,而是自主地去探索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的人多了,这就说明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自觉创新的意识能够得到增强。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充满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动口质疑,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心中疑虑,变静态学习为动态学习,变单边活动为双边活动。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生分成两组,有意识地请学生计算3÷11和11÷3,学生在计算时总是除不尽,而且商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总是不断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心里充满疑惑、好奇:“为什么商当中总是重复出现这几个数字?”老师适时点拨,提出“循环小数”这一概念,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得出循环小数的定义,并让学生根据定义对有循环小数的练习进行判断。这样就能使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从而创新思维得以充分发展。
三、重视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旨在“以活动促发展”,使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获得全面发展。动手操作是—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动手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用于学习,改变了“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并认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使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肥沃土壤。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在推导到圆面积公式时,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学生把平均分成几等份的圆,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从而通过不同的途径推导出统一的圆面积计算公式S=πr2。学生在操作中,充分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注重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作业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为此,练习设计首先要注意层次性,主要有三个层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的练习目的各有侧重。基本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综合练习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发展练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练习设计还要注意形式多样,可以设计如下形式:1.口头作业,加强说解题思路,说算理,看图编题等;2.操作实践作业,如量一量、画—画、称一称或者进行社会调查的“量你的床铺长度”、“找一找家中物体表面的平面图形”、“买1 000克的菜” ; 3.综合作业,将学科知识汇总联网,锻炼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等;4.开放性作业,设计一些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开放性问题。如在认识平面圖形这一内容后,设计这样的练习:“用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比一比,看谁的摆法最多。”有的学生用六根摆出一个长方形,有的用八根、十根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还有的用更多的小棒摆出更多的长方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和想象力。◆(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二二三队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周瑜芽
一、营造宽松环境,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上营造一种活泼、民主平等、自由开放的教育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活泼,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人格,营造一种“不唯书、不唯师”的教学的氛围。教师要善待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出格”和“瞎想”,对学生的奇思异想不要轻易否定,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内容发表不同的、有创新意味的见解。实际上学生有极大的创新潜能,他们的思维有时可以超越教师,出现新颖而奇特的想法。例如,我在教“分数除法”这节课中,提出问题:4÷1/2的商为什么会大于被除数?47全班同学基本上都是运用了“除数小于1,商则大于被除数”的规律来解释。有一位学生提出不同的解释:因为4÷1/2=4×2,乘数大于1,积大于被乘数,所以4÷1/2的商大于被除数。学生能自发地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正是他创新意识的萌发。我立即抓住这一契机,从激发学生的潜能创新意识出发,赞赏和表扬了这位同学,也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鼓励和表扬,对全班同学触动很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答题时不满足一种解法,而是自主地去探索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的人多了,这就说明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自觉创新的意识能够得到增强。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充满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动口质疑,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心中疑虑,变静态学习为动态学习,变单边活动为双边活动。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生分成两组,有意识地请学生计算3÷11和11÷3,学生在计算时总是除不尽,而且商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总是不断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心里充满疑惑、好奇:“为什么商当中总是重复出现这几个数字?”老师适时点拨,提出“循环小数”这一概念,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得出循环小数的定义,并让学生根据定义对有循环小数的练习进行判断。这样就能使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从而创新思维得以充分发展。
三、重视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旨在“以活动促发展”,使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获得全面发展。动手操作是—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动手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用于学习,改变了“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并认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使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肥沃土壤。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在推导到圆面积公式时,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学生把平均分成几等份的圆,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从而通过不同的途径推导出统一的圆面积计算公式S=πr2。学生在操作中,充分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注重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作业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为此,练习设计首先要注意层次性,主要有三个层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的练习目的各有侧重。基本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综合练习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发展练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练习设计还要注意形式多样,可以设计如下形式:1.口头作业,加强说解题思路,说算理,看图编题等;2.操作实践作业,如量一量、画—画、称一称或者进行社会调查的“量你的床铺长度”、“找一找家中物体表面的平面图形”、“买1 000克的菜” ; 3.综合作业,将学科知识汇总联网,锻炼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等;4.开放性作业,设计一些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开放性问题。如在认识平面圖形这一内容后,设计这样的练习:“用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比一比,看谁的摆法最多。”有的学生用六根摆出一个长方形,有的用八根、十根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还有的用更多的小棒摆出更多的长方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和想象力。◆(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二二三队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