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中“而”字的用法与读音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dire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的《逍遥游》因为电影《大鱼海棠》的热映,再次成为学生们热捧的文章。开学的第一天,连高一的学生都问我,我们什么时候学庄子的《逍遥游》。庄子生于战国时期,约公元前369年,比老子与孔子出生的年代要晚上一百五十多年,但是庄子的学说飘逸倜傥,读来甚是有趣。《逍遥游》作为庄子的代表作品,它的想象奇特怪诞,全文洋溢着浪漫色彩。
  《逍遥游》出自《庄子》,乃是全本三十三篇之第一篇。文章流传久远,妇孺皆知。也因其年代久远,距今已有近两千年,在欣赏它的同时,字里行间语言文字的理解,也颇多值得玩味之处,而文章里面实词虚词的用法也着实需要我们细细研读。其中“而”字作为高考18个文言虚词中的一个,在《逍遥游》中既有常见的连词用法也有不常见的动名词用法。而“而”字也有“高考18个文言虚词中最复杂的一个”的美誉,之所以显得复杂,主要是因为“而”字既可以连接词语又可以连接句子,而且所连接句子的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种可能,这些可能性的判定往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最终确认。而《逍遥游》中“而”字也的确值得我们研究。
  《说文》中解释,“而”为象形字。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像两腮的胡子,内层像生在嘴下的胡子。所以“而”字的本义是颊毛也。“而”也是汉字部首之一。用作连词有八种连词关系的用法,如:用的最多的是可以表示并列关系的,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又可以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劝学》中的“知明而行无过”;也可以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还可以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成语“似是而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再可以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劝学》中我们还学过表示修饰关系的,即连接状语“顺风而呼”;也有可以表示因果关系的如“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最后还可以表示目的关系。除了连词“而”还可以用作代词通“尔”,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通“如”:好像,如同。也可以和其他字组成双音节词如“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而后”是才,方才。“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既而”是不久,一会儿。
  《逍遥游》中“而”字的用法结合课下注释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种:1.连词,表修饰/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枪榆枋而止/怒而飞。2.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三餐而反/旬有五日而后反”。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4.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御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5.而后乃今将图南:“而后”,才,方才,然后。
  但是有一个“而”字的用法,我觉得不在此例,那就是“而征一国者”中的“而”字。苏教版必修五教科书课下的注释5对“而征一国者”的解释是“而取得一国之人的信任的人”“而”字的用法显然是连词“而且”表示并列关系。可是近版的《古汉语辞典》却把“而”在这里解释为“才能,能力”,百度百科中的解释和《古代汉语辞典》的解释是一致的。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吧。首先,《逍遥游》作为东周战国中期的作品,许多字都属于生僻字,字音也可能和我们现在字的读音大不相同,如“未数数(shuò)然也”“而莫之夭阏(è)者”“泠(líng)然善也”,而字在“而征一国者”中的读音《古汉语辞典》中给出的读音是“征一国者”读而(nài),第二,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考虑,原文“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可以翻译为“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的职守,行为能够庇护一乡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才能能够取得全国人信任的,他们看待自己,也像上面说的那只小鸟一样”。“知,行,德,而”是并列关系的四种才能,而(nài)的词性应该是名词。
  《古代汉语辞典》中有“而”读néng(1)通“能”。(2)才能[ability]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戒之戒之,微而异之。——《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3)能够[can]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墨子·非命下》不逢汤武与恒缪兮,也孰去而知之?《楚辞·九章·惜往日》的解释。而且苏教版语文必修五教参的解释也做了修改,文章的翻译和《古代汉语辞典》一致,也希望教科书尽快达成一致,否则一定要给学生和老师一个一致的解释。
  徐静,教师,现居江苏徐州。
其他文献
主持人简介: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行主持简介: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众所周知,编制和颁布课程标准是本次课程改革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2001年和2003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分别颁布实施; 2011年12月份,在十年课改实验基础上,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也已艰难出台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书报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力和习惯不全是教师讲出来的,也不全是学生听会的,重要的是在阅读实践中练出来的。阅读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如何使学生有疑最终达到无疑,我的秘诀是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自己多读书,通过阅读学会阅读,真正爱读、善读,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  一、读要有趣  乐求才能善求。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锲而不舍
【教学片断】  为什么是“诛杀”而不是“杀”?  师:同学们,《鸿门宴》的叙事,一波三折,矛盾激烈,故事性非常强。大家对照注释,就基本上可以把故事看懂。在学习《鸿门宴》的前几节课上,我们已经充分领略到了作者司马迁通过典型事件以及细节和场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一高超的叙事方式。不过,有的同学可能还知道,通过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也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鸿门宴》一章就把这种手段运用得淋
2011年10月,我在上海市陆行中学开了《边城(节选)》的公开课。课前,我让学生读完全书后,就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写几句读后感,最终我收到了29位学生的反馈,我就学生的疑问及读后感展开了分析。   一、对学生课前疑问的分析   问题罗列:   (1)课本中倒数第4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为何作者为这样一个纯朴的故事安排了一个悲剧的结局?   (3)翠翠因为什么哭了两次?   (
细雨里的回声  夜晚是一张平躺的琴  在细雨中行走,遍地回声  我们都是雨夜里弹琴的人  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生的事业  秋天最后的声音就这样闯进身体  而我们内心粗糙,常常盛满寒冷  我们的一生似乎还需要更多的打磨  才能让内心如镜,照见更深的世界  影子  白天,我走哪里都带着它  它爱跳来跳去  爱在我身体的四周表演魔术  可一到黑夜  它就对我若即若离  这个任性的小家伙  和我一样  有着不
人活著要吃饭,人活着也要读书;吃饭是人的本性,读书也是人的本性。读书可以有目的地读,也可以无目的地随便翻翻。书海无边,只能有选择地读一些代表作。读得好不好,要看实践。读死书,读书死,结果造就的是“两脚书橱”,导致“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如果是个“读书种子”,葆有读书乐趣,就能兴味盎然地吸收书中精华,长成大树,成为栋梁之材。  请以“读书”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作为中学生,
文本之外的延伸,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高语文运用能力非常重要。将学生喜欢的影视剧,带进语文课堂,引导他们思考故事情节之外的深刻含义,共同探索影视人生,同样也是一堂精彩的语文实验课。  《大话西游》里搞笑的情节、堪为经典的话语,深为学生喜爱,经常听到他们在传颂电影里台词:“曾经有一份至真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如果上天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再来一次,我会对你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把这份爱加上
芹菜的话:冬季奥运会冠军周洋在夺冠之后,对着镜头说:“拿了金牌以后可能会改变很多,首先肯定会让自己更有信心,也可以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或许正是发自肺腑之言,周洋的话语感动了现场及电视机前的众多观众。时隔不久,有官员指出,运动员获奖感言“说孝敬父母感谢父母都对,但是心里面也要有国家,要把国家放在前面,别光说父母就完了,这个要把它提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官员的话在网上引起广泛的讨论。3月12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训练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师生“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手段。而目前的语文课堂提问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提问过于简单或过于深奥,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二是提问没有新意或急于求成,让学生生厌;三是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容易挫伤学习困难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教学的预期效果,还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了。优化课堂提问必将使师生
最近听课观摩了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的几个课例。我发现,教学能力强、富有经验的教师,根据学情,安排了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都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不过,我有个困惑,演讲词和一般的论述类文本的差异究竟体现在哪里?演讲词的课堂教学设计,我们似乎还是在沿袭一贯的解读模式。对于论点、论据、论证的结构分析固然重要,但无法回避的是,演讲词的赏析应该着重探究“言”(公众场合的口语表达)和“演”(演讲,是有声语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