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探究过程 领悟方程本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y0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方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五年级是方程学习的发展、应用阶段,教材将方程的解法融入具体的情境中,算用结合,以算促用.作为教师,我们要合理引导,让学生能顺利地从算术思维过渡到方程思维,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解决问题;等量关系;方程;数学思想
  四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方程,也初步学会用方程解决简單的实际问题.是算术思维迈向代数思维的新起点.列方程解决问题与算术法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学生掌握代数法解决问题,能开拓解题思路,促使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简便的解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通过四年级的教学并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来看,方程似乎“不得人心”,学生没有选择方程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意识.笔者结合“邮票的张数”一课实践,有了以下几点想法.
  一、有序渗透方程思想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引出方程
  1.三年级时弟弟收集x张邮票,姐姐收集的是他的3倍,姐姐收集( )张.
  2.四年级时姐姐收集60张邮票,姐姐收集的是弟弟的3倍,弟弟收集几张?列方程( ).
  3.姐姐收集3x张邮票,弟弟收集x张邮票,姐姐和弟弟合起来有几张?(3x x=4x)
  4.到了五年级,姐弟俩收集邮票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从这幅图(图略)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思考: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复习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方程,让学生了解如何化简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式子,为本课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打下基础.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自主尝试
  先让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姐姐和弟弟各有多少张邮票?并试着解决.然后,通过学生的方法,提出用方程解决.
  比较三种方法后,发现第二种方法是不对的.根据第三种方法我们找到很好渗透等量关系的契机.所以,修改后本人尝试着让学生先找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二、强化寻找等量关系
  探索新知环节的第一部分让学生尝试找出等量关系:(1)展示画图法,强调先画一倍量,再画几倍量.(2)文字法:姐姐的邮票张数=弟弟的邮票张数×3,姐姐的邮票张数 弟弟的邮票张数=180张.
  思考:等量关系是方程的本质,只要找对等量关系,列方程就轻而易举.因此,我设计了学习单,引导学生从信息入手,根据一个信息,找到一个等量关系,可以写也可以画,通过多种形式理解等量关系,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第三环节:变式拓展,独立解决
  1.把其中一个条件改成:姐姐邮票张数是弟弟的4倍,方程怎么列?这里的哪个等量关系变了?哪个没变?
  2.再变一变:姐姐比弟弟多90张邮票.哪个条件没变?哪个条件变了?请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上第二部分内容.
  (1)学生尝试找出等量关系,画一画,写一写.根据找到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2)教师收集不同形式的等量关系并在展台展示方程.
  (3)你更喜欢哪一种?(第一个方程两边都有未知数的,计算起来不方便,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便于计算方程的等量关系.)
  思考:变式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的种子,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探索的过程中有效地挖掘潜藏智能,提高思维水平,发展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基于此再进一步拓展、延伸,是可以取得多方面教学效益的良策.
  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是把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是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从教学情况看,有些学生不知从何入手找等量关系,部分学生会找但不知如何表达,或是直接列出方程.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忘了什么是等量关系、为什么要找等量关系.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要加强对找等量关系的训练,经常让学生根据信息说出等量关系.通过长期的、多层次的训练,学生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到等量关系.
  三、加强解题方法指导
  一是加强对设未知数的指导.
  教学中展示学生方程:A.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你的未知数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设出来的?B.列方程:3x x=180.方程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出来的?看来需要这两个等量关系才能列方程.
  本课解决的是含有两个未知数量的问题,姐姐和弟弟的邮票张数是倍数关系,我们设一倍量弟弟的邮票为x张,则姐姐邮票为3x张,列得方程就比较容易解答.
  二是加强对解方程的过程指导.
  3x x=180(一个x与3个x合起来是4个x,就是4x).
  4x=180,
  x=45,
  3x=45×3=135或180-45=135(张).
  在新授环节,教材都完整地呈现整个解方程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对于复杂的方程,教师也可做适当的指导、点拨.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教师要有“大方程教学观”,有意识地渗透方程思想.本节课,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思考、尝试、交流、对比理解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感受方程的价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用方程解决问题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原因,让学生从心底接受,学会方法,才能更好地运用.
其他文献
【摘要】在等比数列求和一节的教学中,有一道求和的题目,多数数学教师按照参考答案的分类方法讲解,本文对该题解答进行反思并发现其中的错误,进而加以纠正.  【关鍵词】求和;等比数列;分类
【摘要】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因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不同的,所以,不可避免在课堂中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错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视这种犯错,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善于变“错”为宝.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合理利用这些“资源”,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逐步得到新知识的生成.本文中阐述了学生在课堂中会发生的几种常见错误类型,并加以充分的实例论证,更加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错误生成的过程与精彩之处
【摘要】在實际的工程控制中,频繁地出现一类带有时滞的线性切换系统,涉及领域广泛,对系统的稳定性等性能有着一定的影响.考虑到切换系统的控制问题时,一个理想的环境是切换的控制器与系统的切换状态同步,所以,考虑一个系统的线性状态反馈鲁棒二次镇定方法也变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线性切换系统;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闭环系统;鲁棒二次镇定方法  考虑下列线性切换系统:  x·(t)=Aσ(t)x(t) Bσ(
【摘要】“立体几何”是高中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导致空间概念淡薄.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除了用实物和模型进行教学外,更重要的还要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上入手.笔者就结合“直线与平面垂直”这节课谈谈认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认知;垂直;概念教学;思想方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上来看,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有以
在高中数学中,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时,很多学生因为没有正确理解题设条件,缺乏解题思路,只是一味的简单套用公式,解题时很容易出现严重失误,或者不会解读题目条件,感觉无从下手,使这一中档难度的题目轻易丢分.我将从下面几道常错题入手,去分析错题原因,寻找解题方向和办法,避免知识点理解和使用错误,与广大教师和学生共勉.
【摘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数学课堂情境引入的重要性,设计巧妙,引人入胜的课堂开篇能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带学生进入美妙的数学课堂.但一个新颖有趣的课堂结尾往往也能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产生画龙点睛,启迪智慧的效果.数学课堂教学结尾设计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如何让课堂达到“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境界,也成为广大数学教师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 数学
【摘要】对1 086名中医药院校学生施测《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情况调查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分析工具,从38个指标中提出了包括学习综合因子、学习自我评价因子、学习兴趣与动机因子、学习自控因子、师生交流因子、学习环境因子、学习方法因子等7个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在因子,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成分分析;高等数学;spss 
【摘要】《高中新课程标准》对于数学学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得传统的数学教学侧重点也发生转变.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数学教学过程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单项传递,还需要高度关注学生运用解题技巧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本研究从高中数学解题技巧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数形结合思想,进行作图解题技巧的应用实践,旨为高中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图解题技巧;应用实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如何创建适合学生的数学课堂?本文结合“学·导·用”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就其中的“应用活学分层性”,从学生分层、内容分层、评价分层三个方面展开探讨.本文对于“学·导·用”教学模式实验的推进和实施分层次教学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学生分层;内容分层;评价分层  “运用活学”是“学·导·用”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通过自学、共学、教师导学
本文指出标准答案逻辑错误,分类不当;推理不严谨;把“当且仅当”用错.纠正了错误,分类得当,解题简约.强化了数学的条件意识.有利于理性品质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