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中的数学课堂是学生思考的天地,教师创设的一切机会都要为了让学生学会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只有这样,“新课标”中的数学课堂才能展示其精彩的一面。在“新课标”中数学课如何真正体验素质教育,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人认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对此,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就是要多让学生讲、写、编、做、评。
一、让学生讲
每堂课开始的前五分钟,我留给学生“讲”。起初是让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去讲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巩固所学知识。经过长期的尝试,一些成绩中等及基础差的学生也由踌躇迟疑变为争先恐后。在具体操作时,可让学生提出预习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或让学生提出新旧知识的联系;或说一下数学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生产的关系;或讲一下自己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等。短短的几分钟,为新课的开始创设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良好氛围。例如“绝对值”一节的教学,我按四人一组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难得出: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零的绝对值是零
(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
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哪些?
(2)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吗?
(3)若a>0,则 a =________; 若a=0, 则 a =________; 若a<0, 则 a =________
(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
通过学生思考探索,让他们总结出绝对值的一些重要性质。
二、让学生写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如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教师在引入、启发、讲解中揭示概念、定理的发生、发展、推导过程后,可以让学生写出概念、定理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再对照教材“咬文嚼字”,看自己写的对不对;有的几何证明题的文字语言形式,也可以让学生写出,如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3.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中有一例题,可以这样写:平行于等边三角形的一边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到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这种让学生写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让学生编
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是要搞“题海战术”,而是要充分发挥课本例题、习题的作用,注意“一题多变”,让学生学会“一题多编”。怎样编题呢?我采用了四种方法:第一“加一加”,比如添加结论、添加条件、添加图形。第二“减一减”,比如减图形、减条件。第三“换一换”,如调换已知条件之一与未知结论;全等变换图形。第四“改一改”,如改已知条件、改未知结论、改变题型。然后,让学生用以上方法参与编题,互相交流、讨论,做到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样做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让学生做
数学课少不了例题教学和当堂练习,教师在提示分析例题后,可以让学生上台演示解答过程,不应教师一人包揽;当堂练习检测,也應让学生上台演算。教材上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还有,数学教材中每一节后的“想一想”、“做一做”,例习题中的“测量”、“折(剪)纸”等内容,都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了知识,提高了技能。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我提前两天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一些图片、实物,用硬纸片制作柱体、锥体等模型。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然后再按每两人一组把这些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选派一些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教师也可利用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银行的利率”、“股市走势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让学生评
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时,教师会发现有些学生的解题方法独特、简明,在评讲课中,我大力推广这些学生的解法,让他们走上讲台试着评讲此题。在发现作业或试卷中的错误时,我一般先把错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点学生上台评一评,指出错误,加以纠正。这样,学生对解题印象更深,知识掌握更牢。还可以让学生评议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得失,提出自己的建议,已达到教与学和谐,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新课标”在数学教学中的“五让”,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民主,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让学生讲
每堂课开始的前五分钟,我留给学生“讲”。起初是让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去讲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巩固所学知识。经过长期的尝试,一些成绩中等及基础差的学生也由踌躇迟疑变为争先恐后。在具体操作时,可让学生提出预习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或让学生提出新旧知识的联系;或说一下数学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生产的关系;或讲一下自己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等。短短的几分钟,为新课的开始创设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良好氛围。例如“绝对值”一节的教学,我按四人一组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难得出: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零的绝对值是零
(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
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哪些?
(2)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吗?
(3)若a>0,则 a =________; 若a=0, 则 a =________; 若a<0, 则 a =________
(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
通过学生思考探索,让他们总结出绝对值的一些重要性质。
二、让学生写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如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教师在引入、启发、讲解中揭示概念、定理的发生、发展、推导过程后,可以让学生写出概念、定理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再对照教材“咬文嚼字”,看自己写的对不对;有的几何证明题的文字语言形式,也可以让学生写出,如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3.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中有一例题,可以这样写:平行于等边三角形的一边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到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这种让学生写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让学生编
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是要搞“题海战术”,而是要充分发挥课本例题、习题的作用,注意“一题多变”,让学生学会“一题多编”。怎样编题呢?我采用了四种方法:第一“加一加”,比如添加结论、添加条件、添加图形。第二“减一减”,比如减图形、减条件。第三“换一换”,如调换已知条件之一与未知结论;全等变换图形。第四“改一改”,如改已知条件、改未知结论、改变题型。然后,让学生用以上方法参与编题,互相交流、讨论,做到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样做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让学生做
数学课少不了例题教学和当堂练习,教师在提示分析例题后,可以让学生上台演示解答过程,不应教师一人包揽;当堂练习检测,也應让学生上台演算。教材上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还有,数学教材中每一节后的“想一想”、“做一做”,例习题中的“测量”、“折(剪)纸”等内容,都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了知识,提高了技能。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我提前两天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一些图片、实物,用硬纸片制作柱体、锥体等模型。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然后再按每两人一组把这些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选派一些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教师也可利用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银行的利率”、“股市走势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让学生评
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时,教师会发现有些学生的解题方法独特、简明,在评讲课中,我大力推广这些学生的解法,让他们走上讲台试着评讲此题。在发现作业或试卷中的错误时,我一般先把错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点学生上台评一评,指出错误,加以纠正。这样,学生对解题印象更深,知识掌握更牢。还可以让学生评议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得失,提出自己的建议,已达到教与学和谐,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新课标”在数学教学中的“五让”,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民主,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