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教育是初中物理教育的重大任务,本文作者提出了物理教师应遵循的六条创新教育原则,并逐一加以分析。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育 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原则
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知识、创新型人才,九年义务教育必然要为此提供创新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创新能力体现了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创新能力是智力特征,也是人格特征、精神状态及其综合素质的体现。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物理教育和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创新教育的使命,笔者试图从个人实践感受提出六条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原则,期许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一、知识体系、经验体系、教法及学法的开放性原则。
自然界的一切对象本来是一个个的综合体,反映在知识体系方面也是综合并开放的,人类关于知识的分类,是从不同的层次、方向、角度等去认识事物对象的结果,人类要从整体上把握认识对象,使学科之间走向综合交叉,相互开放,互为促进,以催生创新之果。中学物理跟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数学知识、化学知识、生物知识、天文学及地理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从这些学科认识物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用物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解释这些学科中的问题。例如生物教学内容中的光合作用、叶子的蒸腾,均可联系初中物理中的能量转化知识和物态变化知识加以解释说明。在教法与学法方面,教师要去除封闭性因素,建立开放灵活的教与学的有效系统:在课堂教学中把课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索创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教材、作业、试卷、教辅等狭小的学习系统,跳出纸上谈兵性质的题海桎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实验和小课题探究活动,从而由物理走向现实技术,走向现实社会;帮助他们利用现代媒体、网络等便利手段进行小发现、小创新、小革新、小发明等有意义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深刻、灵活地将学到的物理知识融会到真实的物理世界中。
二、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关系中的民主性原则。
翻开物理学的发展史,高度权威往往是发展的绊脚石,是创新的敌人,而民主、平等是发展的必要基础,是创新生存发展的有利环境。如果把物理教育局限为单纯的传授,过分强调师生社会关系,过分追求应试教育中的功利,势必导致没有民主的育人环境,扼杀创新于无形。在倡导并要求身体力行素质教育的当今年代,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建立朋友式的、合作关系式的教与学系统。例如在探究浮力相关因素的实验课题中,教师不应预先下定论,然后要求学生做论证性实验,也不应该提前告知学生浮力可能跟液体密度、深度、形状、排开液体体积等因素可能存在相关关系。教师应该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去猜想、讨论、设计,指导学生克服困难进行操作,收集论证。在探究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丰富猜想,优化实验结果,允许提出质疑,公平讨论交流。
三、在创新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体现自主性原则。
任何事物的发展形成,第一决定因素是内因,外因只是起次要地位的作用。自主性是学生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要求,是他们达到创新目标的第一动力,所以在物理创新教育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对事物的兴趣,以及自我克服、自我超越及自我实现的要求,构成了创新活动过程中的内在因素,是他们自主性的源泉和基础。物理教师应该从上述因素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例如购买一台电冰箱,广告词中称一天只耗电0.4千瓦,学生对此产生了质疑,并向笔者提出了个人看法,笔者鼓励他通过测试来论证。自始至终并没有发表个人见解,只是要求他和其他学生独立完成测试方案设计,主动解决测试中遇到的困难,主动预想、发现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想办法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他们利用安装的电能表观察记录了各种天气情况和各种食物储存情况下的冰箱24小时耗电值,自行填写表格,绘制耗电曲线,通过数据分析否定了广告词的夸大宣传。在这次观测活动中,学生如果没有自主性的动力驱动,在教师只是提供观测工具的情况下是无法得到令人信服的结果的。正是自主性战胜了依赖性和烦琐性,他们才能创造性地完整测试任务,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强化和提升。
四、物理教师要为学生树立创新的榜样,体现榜样性原则。
教师是学生的模拟学习对象,有了创新型的教师,才有可能产生创新型的学生。因循守旧、满足现状的教师,往往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完成创新任务。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修养,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现教师的创新本领,形成强大的创新场源,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物理问题的引入上,设计令人耳目一新的问法;在实验的设计和操作上,创新性简化和改进;在物理概念、规律和原理的阐述上,设计创新性的解释模型等,都是教师展示个人创新素质的时机,往往能在学生心田里植下将来能成为参天大树的创新种子。
五、创新活动有成功,更有失败,教师对学生要采取赏识与鼓励性原则。
成功的创新活动势必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心,燃起对创新的浓厚兴趣。教师要采取口头肯定、书面鼓励等手段去强化他们对创新活动的积极心理。但是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学生往往无从下手,还要逾越层层难关,由此会出现畏难情绪,对创新失去兴趣,出现各种消极心理。本着保护学生的原则,教师应该多介绍前人如何经受失败,最后取得成功的历史故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的困难性和艰苦性。在实际行动上教师应提供必要的原理导向帮助和物质帮助,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实现心中的设想。即使学生真正遇到了失败,教师也不能指责埋怨,而要肯定他们在态度、时间、精力上的积极投入,抓住其中的成功部分加以赞赏,帮助他们分析、纠正失败的原因,告诉他们“失败是成功之母”,“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培养他们百折不挠的创新品质。
六、在素质教育阶段学习任务丰富多彩,学生的创新素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物理创新教育中要采取易平趣的原则。
在设置创新任务时,教师要把课题分解成简单易行的小课题。例如在探究没有电流表的情况下测量导体的电阻时,可从中分离出两个子课题:1.一个已知电阻和一个未知电阻怎样连接才能确保电流相等?2.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怎样仅用一个电压表测算出通过的电流?这样就把课题处理成了短小的问题,学生容易发挥创新的灵感。在进行创新素质培育时,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提倡涉足深奥的领域。例如教学“电能的远距离输送”时,我们不提倡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各发电电源的并网问题,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的损耗问题,因为能量的浪费是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平常问题,探究起来比较简单易行。学生喜欢探究有趣的物理问题,教师更要在设置创新的趣味上多下功夫。例如教学“密度的测量”时,教师可以设置探究如何制作简易的密度计的问题,这是因为密度计是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产品。实践证明,任何创新活动都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其他文化科学知识,物理教师要本着简单易行并且高效率的原则避免向学生布置繁、难、重的创新任务,从而体现易平趣的创新教育原则。
物理学习中的创新是学生永远向前的动力,是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必经途径。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发展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潜力,让我们物理教师为适应时代的要求而努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育 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原则
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知识、创新型人才,九年义务教育必然要为此提供创新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创新能力体现了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创新能力是智力特征,也是人格特征、精神状态及其综合素质的体现。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物理教育和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创新教育的使命,笔者试图从个人实践感受提出六条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原则,期许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一、知识体系、经验体系、教法及学法的开放性原则。
自然界的一切对象本来是一个个的综合体,反映在知识体系方面也是综合并开放的,人类关于知识的分类,是从不同的层次、方向、角度等去认识事物对象的结果,人类要从整体上把握认识对象,使学科之间走向综合交叉,相互开放,互为促进,以催生创新之果。中学物理跟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数学知识、化学知识、生物知识、天文学及地理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从这些学科认识物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用物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解释这些学科中的问题。例如生物教学内容中的光合作用、叶子的蒸腾,均可联系初中物理中的能量转化知识和物态变化知识加以解释说明。在教法与学法方面,教师要去除封闭性因素,建立开放灵活的教与学的有效系统:在课堂教学中把课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索创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教材、作业、试卷、教辅等狭小的学习系统,跳出纸上谈兵性质的题海桎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实验和小课题探究活动,从而由物理走向现实技术,走向现实社会;帮助他们利用现代媒体、网络等便利手段进行小发现、小创新、小革新、小发明等有意义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深刻、灵活地将学到的物理知识融会到真实的物理世界中。
二、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关系中的民主性原则。
翻开物理学的发展史,高度权威往往是发展的绊脚石,是创新的敌人,而民主、平等是发展的必要基础,是创新生存发展的有利环境。如果把物理教育局限为单纯的传授,过分强调师生社会关系,过分追求应试教育中的功利,势必导致没有民主的育人环境,扼杀创新于无形。在倡导并要求身体力行素质教育的当今年代,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建立朋友式的、合作关系式的教与学系统。例如在探究浮力相关因素的实验课题中,教师不应预先下定论,然后要求学生做论证性实验,也不应该提前告知学生浮力可能跟液体密度、深度、形状、排开液体体积等因素可能存在相关关系。教师应该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去猜想、讨论、设计,指导学生克服困难进行操作,收集论证。在探究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丰富猜想,优化实验结果,允许提出质疑,公平讨论交流。
三、在创新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体现自主性原则。
任何事物的发展形成,第一决定因素是内因,外因只是起次要地位的作用。自主性是学生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要求,是他们达到创新目标的第一动力,所以在物理创新教育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对事物的兴趣,以及自我克服、自我超越及自我实现的要求,构成了创新活动过程中的内在因素,是他们自主性的源泉和基础。物理教师应该从上述因素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例如购买一台电冰箱,广告词中称一天只耗电0.4千瓦,学生对此产生了质疑,并向笔者提出了个人看法,笔者鼓励他通过测试来论证。自始至终并没有发表个人见解,只是要求他和其他学生独立完成测试方案设计,主动解决测试中遇到的困难,主动预想、发现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想办法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他们利用安装的电能表观察记录了各种天气情况和各种食物储存情况下的冰箱24小时耗电值,自行填写表格,绘制耗电曲线,通过数据分析否定了广告词的夸大宣传。在这次观测活动中,学生如果没有自主性的动力驱动,在教师只是提供观测工具的情况下是无法得到令人信服的结果的。正是自主性战胜了依赖性和烦琐性,他们才能创造性地完整测试任务,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强化和提升。
四、物理教师要为学生树立创新的榜样,体现榜样性原则。
教师是学生的模拟学习对象,有了创新型的教师,才有可能产生创新型的学生。因循守旧、满足现状的教师,往往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完成创新任务。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修养,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现教师的创新本领,形成强大的创新场源,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物理问题的引入上,设计令人耳目一新的问法;在实验的设计和操作上,创新性简化和改进;在物理概念、规律和原理的阐述上,设计创新性的解释模型等,都是教师展示个人创新素质的时机,往往能在学生心田里植下将来能成为参天大树的创新种子。
五、创新活动有成功,更有失败,教师对学生要采取赏识与鼓励性原则。
成功的创新活动势必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心,燃起对创新的浓厚兴趣。教师要采取口头肯定、书面鼓励等手段去强化他们对创新活动的积极心理。但是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学生往往无从下手,还要逾越层层难关,由此会出现畏难情绪,对创新失去兴趣,出现各种消极心理。本着保护学生的原则,教师应该多介绍前人如何经受失败,最后取得成功的历史故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的困难性和艰苦性。在实际行动上教师应提供必要的原理导向帮助和物质帮助,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实现心中的设想。即使学生真正遇到了失败,教师也不能指责埋怨,而要肯定他们在态度、时间、精力上的积极投入,抓住其中的成功部分加以赞赏,帮助他们分析、纠正失败的原因,告诉他们“失败是成功之母”,“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培养他们百折不挠的创新品质。
六、在素质教育阶段学习任务丰富多彩,学生的创新素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物理创新教育中要采取易平趣的原则。
在设置创新任务时,教师要把课题分解成简单易行的小课题。例如在探究没有电流表的情况下测量导体的电阻时,可从中分离出两个子课题:1.一个已知电阻和一个未知电阻怎样连接才能确保电流相等?2.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怎样仅用一个电压表测算出通过的电流?这样就把课题处理成了短小的问题,学生容易发挥创新的灵感。在进行创新素质培育时,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提倡涉足深奥的领域。例如教学“电能的远距离输送”时,我们不提倡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各发电电源的并网问题,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的损耗问题,因为能量的浪费是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平常问题,探究起来比较简单易行。学生喜欢探究有趣的物理问题,教师更要在设置创新的趣味上多下功夫。例如教学“密度的测量”时,教师可以设置探究如何制作简易的密度计的问题,这是因为密度计是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产品。实践证明,任何创新活动都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其他文化科学知识,物理教师要本着简单易行并且高效率的原则避免向学生布置繁、难、重的创新任务,从而体现易平趣的创新教育原则。
物理学习中的创新是学生永远向前的动力,是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必经途径。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发展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潜力,让我们物理教师为适应时代的要求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