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维民。1949年3月参加工作,1954年7月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办公室秘书直至文化大革命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回到中央办公厅工作,1994年离休。
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得到平反。1979年3月1日,我回到阔别14年的中南海,回到了中央办公厅。
排除干扰为干部平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原中办的陈麒章等几位老同志就联名给党中央写信,提出在“文化大革命”中,原中央办公厅被诬陷是“彭罗陆杨反革命政变集团的黑窝子、烂摊子”,中办的工作人员是“杨尚昆招降纳叛来的死党“爪牙”,现在复查工作仍然控制在过去整人的人手里,要求立即改组复查班子,为整个中办和受迫害的同志彻底平反,恢复名誉。1979年2月2日,胡耀邦阅后立即批示“同意先调整复查班子,实事求是地抓紧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可以说,没有胡耀邦“先调整复查班子”的果断决策,中办受迫害同志的平反不会顺利进行。我的平反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三中全会闭幕不久,原中办政治部秘书处的一位处长,打电话约我去谈关于给我平反的问题,我准时去了,他却违约,我等了半个多小时不见人影。我想,三中全会以后你还如此傲慢,我也没有时间奉陪,看你还找不找我。又过了一些日子,刘火、彭达彰等老同志回到中办政治部主持工作,刘火亲自打电话要我去谈平反问题,我欣然前往。一见面,刘火就开门见山地说“中央的政策你清楚,给你平反”。话不多,掷地有声,令人备感温暖。几天后,我就收到了中办政治部下发的《关于苏维民同志的平反决定》。
“文化大革命”以打倒“彭罗陆杨”开始,杨尚昆首当其冲,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时,因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在1978年]1月中央工作会议上仍然坚持杨尚昆“在私录毛主席谈话的问题上犯有错误”,需要复查,因此,为杨尚昆和中央办公厅平反被迫拖了一段时间。
简朴、高效、亲民
我回到中办时,中南海内正大搞土木工程,即所谓“五一九”工程。工程已接近尾声但环境杂乱无章,道路泥泞难行,根本不像是机关的样子。
当时,中央秘书长、副秘书长和中央办公厅几位领导同志就安排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汪东兴办公的丙楼办公。丙楼是一座大约只有2000m2的三层建筑。因为当时丙楼二、三两层被中央专案组占用,专案组虽已停止工作,但是房间内堆积着大量文件、材料,人去楼未空,能够使用的只有一层。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秘书长兼中央宣传部部长胡耀邦,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办公厅主任姚依林,中央副秘书长胡乔木和中央办公厅第一副主任冯文彬,中央办公厅副主任邓力群、邓典桃,都挤在一层南侧的几间房子里,两人共用一个卫生间,办公条件非常简陋。丙楼原有东、北、西三个门,汪东兴在此办公时,封闭了西、北两个门,出入丙楼只能通过东门,胡耀邦和胡乔木、姚依林以及中办的几位副主任进驻丙楼后,立即打开了被封闭多年的西、北两个大门,东门的岗哨也随即撤销,警卫森严的丙楼又可以随意出入了。
中南海里的紧日子
那时我国财政经济十分困难。那一段时间,中央召开各种会议,只招待一杯白开水,如果你想喝茶要收茶叶钱2角,没有带钱就记账以后补交。这个规矩直到1982年后才取消。中央召开小型会议,不安排住宾馆或招待所,而是在中南海内挤,勤政殿、丙楼、152楼、202楼和警卫局大楼都住过各地来京开会的同志,杨尚昆从广东来京参加会议也住过勤政殿。一幢房子既办公又是招待所也是前所未闻。中央召开会议就餐收费也根据工资高低不同而有所不同,无论与会人员还是会议工作人员,月工资百元以下的每人每日收4角,首元以上者则一律每人每日收1元。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
十一届五中全会后,1980年3月8日,中央书记处正式在中南海改建后的勤政殿办公,中央书记处书记胡乔木、姚依林,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冯文彬、邓力群的办公室也随之由丙楼搬到勤政殿。新的勤政殿是在拆除旧勤政殿后在原址兴建的面向南海背靠中海、坐北朝南的一幢长方形平房,整个建筑呈“日”字形,房屋中间有两个四四方方的院落,是“五一九”工程的一部分。
当时胡耀邦家住北长街会计司胡同,和中南海只一墙之隔,后来还打通了一个门,来往就更方便了。但是,他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就吃住在勤政殿,每天清晨,第一件事是在床上看当天的《人民日报》清样,星期天也很少回家。作为总书记,日理万机,每天要批阅大量文件,送给他的请示、报告大多是当天处理完毕,从无积压。疲倦时就由警卫秘书李汉平陪着去“海”边散散步,如果天气不好或晚间就在勤政殿内的过道里转上几圈。他身上带有“计步器”,每天坚持走路,并力争达到万步的目标,既是休息,也锻炼了身体。他倡议在勤政殿办公的全体人员,要恢复过去的优良传统,参加一点体力劳动,每星期六下午2点,他准时带头走出办公室,和大家一起把勤政殿院内和周边打扫得干干净净。
胡耀邦到勤政殿办公不久,就想到“文化大革命”以后许多老同志被整或靠边站,从那时起再也没有来过中南海,他们可能有许多话要向书记处的同志倾诉,就决定每逢星期日勤政殿敞开大门,欢迎老同志们来做客、谈心。一个月以后,为庆祝五一劳动节,又正式以中央办公厅名义发出请柬,邀请在京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观中南海毛泽东主席故居。以后逐步扩大范围,决定中南海每逢节假日对外开放,一下子消除了中南海在人民群众中的神秘感,拉近了党中央和群众的距离。
在1981年6月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胡耀邦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他讲了一段很好的话,他说,两个没有变。“一是老革命家的作用没有变,二是我的水平也没有变”。他说:“我的水平并没有变,那更是同志们看得很清楚的。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人的职务突然上升了,他的本事也随即膨胀起来。今天的胡耀邦,还是昨天那个胡耀邦。”
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得到平反。1979年3月1日,我回到阔别14年的中南海,回到了中央办公厅。
排除干扰为干部平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原中办的陈麒章等几位老同志就联名给党中央写信,提出在“文化大革命”中,原中央办公厅被诬陷是“彭罗陆杨反革命政变集团的黑窝子、烂摊子”,中办的工作人员是“杨尚昆招降纳叛来的死党“爪牙”,现在复查工作仍然控制在过去整人的人手里,要求立即改组复查班子,为整个中办和受迫害的同志彻底平反,恢复名誉。1979年2月2日,胡耀邦阅后立即批示“同意先调整复查班子,实事求是地抓紧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可以说,没有胡耀邦“先调整复查班子”的果断决策,中办受迫害同志的平反不会顺利进行。我的平反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三中全会闭幕不久,原中办政治部秘书处的一位处长,打电话约我去谈关于给我平反的问题,我准时去了,他却违约,我等了半个多小时不见人影。我想,三中全会以后你还如此傲慢,我也没有时间奉陪,看你还找不找我。又过了一些日子,刘火、彭达彰等老同志回到中办政治部主持工作,刘火亲自打电话要我去谈平反问题,我欣然前往。一见面,刘火就开门见山地说“中央的政策你清楚,给你平反”。话不多,掷地有声,令人备感温暖。几天后,我就收到了中办政治部下发的《关于苏维民同志的平反决定》。
“文化大革命”以打倒“彭罗陆杨”开始,杨尚昆首当其冲,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时,因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在1978年]1月中央工作会议上仍然坚持杨尚昆“在私录毛主席谈话的问题上犯有错误”,需要复查,因此,为杨尚昆和中央办公厅平反被迫拖了一段时间。
简朴、高效、亲民
我回到中办时,中南海内正大搞土木工程,即所谓“五一九”工程。工程已接近尾声但环境杂乱无章,道路泥泞难行,根本不像是机关的样子。
当时,中央秘书长、副秘书长和中央办公厅几位领导同志就安排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汪东兴办公的丙楼办公。丙楼是一座大约只有2000m2的三层建筑。因为当时丙楼二、三两层被中央专案组占用,专案组虽已停止工作,但是房间内堆积着大量文件、材料,人去楼未空,能够使用的只有一层。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秘书长兼中央宣传部部长胡耀邦,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办公厅主任姚依林,中央副秘书长胡乔木和中央办公厅第一副主任冯文彬,中央办公厅副主任邓力群、邓典桃,都挤在一层南侧的几间房子里,两人共用一个卫生间,办公条件非常简陋。丙楼原有东、北、西三个门,汪东兴在此办公时,封闭了西、北两个门,出入丙楼只能通过东门,胡耀邦和胡乔木、姚依林以及中办的几位副主任进驻丙楼后,立即打开了被封闭多年的西、北两个大门,东门的岗哨也随即撤销,警卫森严的丙楼又可以随意出入了。
中南海里的紧日子
那时我国财政经济十分困难。那一段时间,中央召开各种会议,只招待一杯白开水,如果你想喝茶要收茶叶钱2角,没有带钱就记账以后补交。这个规矩直到1982年后才取消。中央召开小型会议,不安排住宾馆或招待所,而是在中南海内挤,勤政殿、丙楼、152楼、202楼和警卫局大楼都住过各地来京开会的同志,杨尚昆从广东来京参加会议也住过勤政殿。一幢房子既办公又是招待所也是前所未闻。中央召开会议就餐收费也根据工资高低不同而有所不同,无论与会人员还是会议工作人员,月工资百元以下的每人每日收4角,首元以上者则一律每人每日收1元。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
十一届五中全会后,1980年3月8日,中央书记处正式在中南海改建后的勤政殿办公,中央书记处书记胡乔木、姚依林,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冯文彬、邓力群的办公室也随之由丙楼搬到勤政殿。新的勤政殿是在拆除旧勤政殿后在原址兴建的面向南海背靠中海、坐北朝南的一幢长方形平房,整个建筑呈“日”字形,房屋中间有两个四四方方的院落,是“五一九”工程的一部分。
当时胡耀邦家住北长街会计司胡同,和中南海只一墙之隔,后来还打通了一个门,来往就更方便了。但是,他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就吃住在勤政殿,每天清晨,第一件事是在床上看当天的《人民日报》清样,星期天也很少回家。作为总书记,日理万机,每天要批阅大量文件,送给他的请示、报告大多是当天处理完毕,从无积压。疲倦时就由警卫秘书李汉平陪着去“海”边散散步,如果天气不好或晚间就在勤政殿内的过道里转上几圈。他身上带有“计步器”,每天坚持走路,并力争达到万步的目标,既是休息,也锻炼了身体。他倡议在勤政殿办公的全体人员,要恢复过去的优良传统,参加一点体力劳动,每星期六下午2点,他准时带头走出办公室,和大家一起把勤政殿院内和周边打扫得干干净净。
胡耀邦到勤政殿办公不久,就想到“文化大革命”以后许多老同志被整或靠边站,从那时起再也没有来过中南海,他们可能有许多话要向书记处的同志倾诉,就决定每逢星期日勤政殿敞开大门,欢迎老同志们来做客、谈心。一个月以后,为庆祝五一劳动节,又正式以中央办公厅名义发出请柬,邀请在京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观中南海毛泽东主席故居。以后逐步扩大范围,决定中南海每逢节假日对外开放,一下子消除了中南海在人民群众中的神秘感,拉近了党中央和群众的距离。
在1981年6月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胡耀邦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他讲了一段很好的话,他说,两个没有变。“一是老革命家的作用没有变,二是我的水平也没有变”。他说:“我的水平并没有变,那更是同志们看得很清楚的。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人的职务突然上升了,他的本事也随即膨胀起来。今天的胡耀邦,还是昨天那个胡耀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