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人文风帆,丰厚人文底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ri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可见,语文课程淀积了民族的睿智、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精神,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弘扬人文精神和培养人文素养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陶冶人文之美
  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饱含着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我们必须努力发现并运用好文本中的人文素养,滋养我们的下一代。
  要从“大我”出发,努力挖掘保护自然和关爱生命的人文素材。如:《只有一个地球》、《海底世界》、《特殊的葬礼》、《鹿和狼的故事》等课文蕴含着带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较普遍的人文关怀意义,从关爱人类生存环境出发,提出了要善待地球、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热门课题,是环保教育的生动教材。还要挖掘追求自由和担当责任的人文素材。如:《革命烈士诗二首》等,就体现了作者对“自由”的正确理解,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强信念,为“大我”而舍“小我”的英勇献身精神。
  从“小我”考虑,要引导学生关注善待自己和关心他人的人文素材。如:《小珊迪》、《花瓣飘香》等,体现了小珊迪和小姑娘关爱他人,纯朴、善良、诚实的美好品质;《小马过河》体现了做任何事不要光听别人说,要自己独立思考并勇于实践的道理;《狐狸和乌鸦》、《当陌生人敲门时》、《狼和小羊》讲的是要学会思考和分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道理;《微笑着承受一切》,体现了桑兰乐观向上、勇敢顽强的精神;《第一次抱母亲》歌颂了母爱伟大的精神,等等。
  二、关注学生的生命个体,凸显人文关怀
  语文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内心旅途,是一个生命的体验和感悟的历程。学生内心的体验和感悟往往比外在的接受和学习更为深刻,它带着生命烙印,涌动着生命的激情。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这又决定了体验和感悟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该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体验过程、体验成功、体验乐趣;感悟真理、感悟真情、感悟文化。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以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健康的人格,并给予充分的信任。
  如在学生学完课文《九色鹿》后,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谈对文中每个人物的看法,然后把自己通过学习所悟出的道理化成一句自己的名言来送给世人,并在最后的落款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于是学生们低下头沙沙地写起来,不一会儿,就小手如林了。
  生: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张琳达
  生:做人要守信用,要讲良心。
  ——史雪婷
  生:为人处事不可贪,善恶分明自由报。
  ——唐灵轩
  生: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
  ——黄宸治
  生:心地善良讨人欢,见礼忘义。
  ——葛天宇
  ……
  他们的每一句名言,都是他们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生的情感、兴趣、思维、人格等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呈现、撞击。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是极具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个性表达的舞台,这应当成为语文教学设计的新走向。尊重学生富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表达,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这才是对学生最好的人文关怀。
  三、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催化人文之情
  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教育是血肉与灵魂的关系,是语文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统一,是语言文字工具训练与人文精神陶冶的综合。语言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语文中的人文性,也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才能是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语文育人的作用。因此,针对这些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的课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通过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意境,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和深情并茂的泛读,能把学生带入意境,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教师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在教学《军神》一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本,通过品味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等词语来体现刘伯承的坚强意志,紧紧抓住沃克医生担心刘伯承会晕过去且“擦着汗”等语言文字,感受病人伤势严重。又通过“病人脸色苍白”而手术时还一直在数刀数,并说出了“七十二刀”等语句,让学生联系自己身体受伤的体验,感受刘伯承在不用麻醉药的情况下,坚持手术,忍痛数下72刀的情景。随后我便追问:透过这72刀,你看到了什么?在那一刻,孩子们的语言是朴素的,但情感却是最真诚的。刘伯承那镇定、沉着、坚毅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已深深地震撼着孩子们的心灵,整堂课都洋溢着人文魅力。
  四、拓展语文学习的资源,召唤人文内蕴
  一位教育家曾说:“学校要让人的心情激荡,走进学校,应当让人能够感受到一种诗意、神圣和无穷的魅力。”这告诉我们,校园环境是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语文教育无处不在。
  走进校园,首先迎接孩子们的是:“用好礼貌语,快乐伴你行。”“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一声声充满关心、温暖的语言,让孩子们沉浸在一种礼仪文化氛围的熏陶中。当孩子们漫步校园的林荫小道,随处可见“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紫藤绕书山,曲径连学海”,“水是生命之源”等一系列充满人情味的友情提醒;当孩子们徘徊于楼道中,总有“上下楼梯,靠右走,你安全,我也安全”,“电灯也要睡觉!”,“墙壁也要穿干净的衣服!”等充满人文关怀的友情提醒。
  走进教室,我们以审美的眼光布置、美化教室,让学生沐浴在环境美的学习空间里。在教室里开辟“植物角”,让学生亲自种植一些花草树木,一年四季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在教室里布置“徜徉书海——图书角”,让学生在洋溢着书香气的环境里充实自己;在教室显眼的位置开辟“文学天地”,张贴名言警句,千古诗文;在黑板报上,让学生轮流抄写各种格言、座右铭等,把学习、立志和勤奋联系起来,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这些名言警句、座右铭也潜移默化地滋润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充实教室环境的内涵,让一墙、一窗、一草、一木都发挥育人功能,让学生置身于美的环境中,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去浸润学生的心灵,熏陶他们的性情,提升他们的价值观念。
  我们还积极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拓宽学习渠道,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充分地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启迪。如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图书馆、各种标牌广告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大事件等,也是学生学习的极好资源。
  总之,“人文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教育,是塑造民族灵魂的教育,没有强大的人文精神支持就没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就难有’留取丹青照汗青’的业绩”。让我们真正扬起语文教学的“人文”风帆,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抓住文本中的人文教育点,巧妙渗透,多角度、多渠道地引导学生关注“人文”,丰厚人文底蕴,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比翼双飞。
  
  参考文献:
  [1]聂超.语文课程标准之人文性解读.
  [2]刘云杉.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人文性建构的探索.
  [3]钟兹明.语文学科人文性的解读.
其他文献
本文从PPO单2,6-二甲酚之催化剂制备方法、制备要点、催化甲基化反应运行和催化剂再生方法等几方面简述2,6-二甲酚催化过程.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已引起国家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减负”已成为教育界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那么在当前“减负”的大环境下,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备课,准确把握  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老师备好课最基本的要求是: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重点,把握教学难点。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对每篇待
该文对该院熔编纺的系列聚苯硫醚(PPS)拉伸纤维的升温DSC谱图冷结晶部分,进行了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发现取向PPS纤维的结晶过程可近似用一级动力学模型模拟。且系列试样随着拉伸倍数增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它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演示,有趣地呈现学习信息,化静为动,引领课堂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环境,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参与学习。它一方面使信息的传递更加简捷、方便、有效,另一方面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化静为动,让课堂活起来,
语文课如何上,才能让老师乐教,学生乐学,真正做到开心学语文呢?我们应回归语文的本真,从学语文的视角解读文本,用语文的方式让文本阅读充满语文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快乐的心情学语文,在学语文中获得快乐。  一、开心学语文,首先取决于语文教师的较高素养  语文教学之本,是语文教师本人,是语文教师的素养。教师的素养,一方面来源于从父母那儿遗传来的禀赋、家庭及其他环境的长期熏陶,另一方面来自学校教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多年,每年暑假区教委都要组织老师参加新课程培训,但部分老师不重视,他们不是不认真学习,就是不去上课;有人虽然去了,但思想不重视,效果很差。有责任心的老师应该高度重视,本文探讨了在农村中学语文学习中如何培养兴趣这样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中学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一、明确要求,寻求对策  新课改是为了适应新形势而产生的,它是要彻底改变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及填鸭式的死
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史上,识字教学历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可以这么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谜。在刚刚颁布的新课标中,对识字教学也作出了比较准确的定位。  一、对识字教学现状的思考  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那么识字教学的现状如何呢?  长期以来,识字教学的高耗低效一直困扰着一线的广大教师。学生普遍识字质量不高,错别字多,写的字又差,老
腰椎间盘突出症(herniat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是疼痛科的常见病,发病率很高,患此疾病非常痛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将临床护理路径(CNP)护理模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