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新课程改革,提高初中生素养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r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语文素养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本文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谈一下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程改革 语文素养 课改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165-01
  
  新课程改革似一股浩浩春风给新世纪教改带来了勃勃生机,促进了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在“教中学,学中教”的环境中一同成长。下面笔者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方面谈一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落实自主学习,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制力还较差,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多加引导、指导和督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但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作为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切不可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比如:在教学活动之中,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语文教师只有立足于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才能有效指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另外一些温故而知新的课堂常规也是养成好习惯必不可缺的。教师应大力倡导,努力寻求老师间、同学间、师生间的合作与探究使,师生在交流合作中达成共识,在思索探求中增长智慧,在相互促进中共同提高。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自觉学习语文的不竭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势必造成“星火燎原之势”。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将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一)以情动人,激发兴趣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用情感动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我们的语文课文大多是饱含作者情感的,它反映的人、事、景、物,都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课型特点,利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现场体验等形式来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意境等。如教《春》可播放配乐朗诵或美妙的春天景象。让学生陶醉于盎然的春天气息中。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播放激昂慷慨的《好汉歌》以及《水浒传》的电影片段,这种情景熏染,让学生耳濡目染、全面感知,从内心深处激发了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问题时,他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众所周知,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语文素养基础阶段的相对枯燥乏味的部分。比如,字、词积累,教师可结合猜字谜、成语接龙等活动来激发兴趣。又如,朗读背诵,体悟情感,阅读理解训练,教师可举行诗词朗诵会、背诵比赛、限时阅读能力比赛等活动。通过竞赛,学生体会到竞争的激情和成功的欢乐,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劲头更足了。
  三、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毛泽东主席认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如果说读书偏重于知识,那么使用则偏重于实践和训练。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读了书不进行训练,不能运用于实践,即使读的书再多,学习再刻苦,也无异于“两脚书橱”,除了眼前的应试能力上不去,将来对他人及社会更是毫无裨益的。语文学科不是一潭死水。下面仅以作文为例分析一下,老师讲了写作要求:题目要新颖、选材要精当、结构要巧妙,语言要力求简明、朴质、生动,要有真情实感等,学生只记住了这些难道能妙笔生花吗?语文素养的提高绝不能走形式,必须结合实际反复训练,才能悟出要领。新课程语文教科书把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摆在了重要位置。现在的初中生大多好动、好表现、有个性。如果教师硬性地训练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效果肯定不理想。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适当安排学生表演。如《社戏》等课文,可让学生课前排练准备,在课堂上分角色表演,合作参与演课本剧,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再比如:讲《三峡》一课,先把郦道元的《三峡》同当今正在进行创造性开发的“三峡水利工程”联系起来,再让同学、老师搜集资料,自由发挥联想、想象,一同来畅想、畅说、畅写《三峡,我爱你》。
  最后笔者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形成,知识、信息容量大、更新快,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在“教中学,学中教”的环境中一同成长。这样才能深入落实新课程改革,有效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观看英文电影有利于大学生巩固和扩充词汇量、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等基本语言技能,并能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看电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语言应用水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合理利用英文电影,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各项英语教学目标。  [关键词]英文电影 大学英语教学 语言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209
[摘要]一幅画往往包含满足视觉以外更多的东西,在所有表面上平凡的事物和舒适的内景后面是含有某种比较深刻的意义的。  [关键词]乔凡尼·阿尔诺菲尼和他的新娘 隐藏 意义  [中图分类号]J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095-01  扬·凡·爱克是15世纪北欧后歌词德式绘画的创始人,佛兰德尔画派早期最伟大的画家,也是美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他革新了
[摘要]宁波市某公司诉徐某等损害公司权益案,是在新公司法颁布一年后,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所审判的一个案件。案件本身不是很复杂,但是各方对案件存在的争议点比较多。虽然案件现在已经尘埃落定,宁波市鄞州区法院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判决。但是笔者还是想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本案,谈谈自己关于归入权一些问题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归入权 竞业禁止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
[摘要]女性专用车厢,是为了方便女性上下班高峰时段能够顺利乘坐地铁或者电车而专门设立的一项特别设施。目前全世界有九个城市实行了这种特殊举措。中国在2009年曾一度提出过草案,但很快被否决。九个特设的城市中有三个都在日本,我国可否从日本的经验教训中寻找到一条解决交通问题的合理化道路成为研究重点。  [关键词]女性 专用车厢 歧视 保护  [中图分类号]G1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写于1930年5月的《反对本本主义》是一篇坚持调查研究、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建设亦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将来,这篇文章的历史意义都是不容忽视的,都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从《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出发来更好地学习这篇文章,以从中得出一些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反对本本主义 实事求是
[摘要]壮族民歌经劳动人民集体创作,是壮族人民表达思想感情、寄予美好愿望的一种特定形式,而对于壮族民歌教育与流传过程中愈演愈烈的“汉化”现象,针对其传承方式的研究变得刻不容缓。本文以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为例,重点论述其在传承工作上创新性的发展,以期能借鉴歌手班创办的成功经验,探求如何建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平台,以此进一步带动本地区民族音乐文化研究的相关工作。  [关键词]壮族民歌 教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和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职院校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性也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调查,在了解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现状基础上,为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提供充实的理论依据和合理建议,最终目的在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校园建设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和谐校园 建设状况 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
[摘要]学校教育应该遵循“以德为先”的原则,民族师范学校更应该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本文以汉语学科中议论性散文单元的教学为例,阐释了汉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与注意点。  [关键词]汉语教学 德育渗透 议论性散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204-01    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德育  德育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可以说是教育
[摘要]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转型使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被民间以及政府重视。作为职业学校,关注国家经济的发展,培养有用人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动漫 职业 产业链 定位 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179-01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
[摘要]寓意作为隐性理解文章的方式,可以较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思维和文章的深层含义。爱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使用了很多寓意的诠释,深刻地将文章的主题与各个情节的冲突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用寓意解读文中的物品或者主题人物,可以带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并在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寓意的解读体现了作者对人物刻画的特点、心灵矛盾以及对事物认知差异的思索。  [关键词]日用家当 房子 日用品 被子 名字 寓意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