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h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新形势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课改”的重点向“改课”转移,那么如何改课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性的基本原则
  1.1 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要坚持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学生缺乏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就会导致课堂上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物理成绩下降.继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教学效率肯定也得不到提高.相反,如果对物理学习很有兴趣,就会在课堂中学习情绪高涨,在课下积极思考和消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就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而且在实际的生活中也能主动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意识.
  1.2 和谐民主,创设有利于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
  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良好关系,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有意识的去树立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时的信心,高中物理从认识到形成,一些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都有不小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更有耐心,有意识地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切勿急于求成,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科学的学习知识的过程.
  1.3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讲究方式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善于推陈出新.提出符合时代特征和新的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大力提倡自主学习.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吸收前人的知识,同时引入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学习和提高.这样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也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思考的快乐.
  1.4 软硬兼施,给学生探究学习提供必要的保障
  在信息化科技化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显得过于简单低效呆板,不够形象生动,不能很好展现物理现象和变化,有很大的局限性,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教学需要.新的科技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生动高效的优势,可以更好展现丰富多彩物理世界的种种现象,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活力,增强课堂气氛.所以希望教育部门加大投入力度,争取让学生能够体验到现代教学带来的便利和好处.
  1.5 本位教学,充分挖掘物理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
  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强化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物理是一门基础的应用学科,它的教学方法要适应它的学科特点,所以与理论学科更强调理论说教不同,物理学科更强调的是现象和现象的变化过程以及对此的探究.因此,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物理实验能够把抽象的物理反应、物理原理直观、生动地阐释出来,它实现了物理原理到具体应用的转变,这是理论说教永远无法达到的效果.
  2 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性的具体做法
  2.1 用问题引导学生发现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不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我们要设置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和发现,尤其是高中物理非主干知识的教学.
  例如,人教版选修3-4的“机械波”是高考的热点问题,笔者在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时,首先做好绳波的实验和水波的实验,然后出示挂图,学生的注意点如何有效集中呢?为此,提出问题:“大家通过观察,谈谈形成机械波的条件是什么?”待学生回答、交流、总结后,再顺势提出问题:“机械波在传播中介质质点怎样运动?”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出现错误的回答——“介质质点随波迁移”,这个错误的出现很正常,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呢?笔者认为这时应该引导学生讨论,然后再观察水波和绳波实验,水和绳是介质,看看它们是不是随波迁移.为了深化学生的认识,还可举例:“声波是机械波,介质是空气,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空气随波迁移,会有什么后果?”同学们一下子恍然大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后最终得出正确答案:“机械波在传播中介质质点不随波迁移,只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作振动.”
  2.2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这里的学生是全体学生,不过不同的学生物理学习个体差异较为明显,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应该建立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对概念进行分析对比,例如,在讲“位移”和“路程”时,为让学生更多地辨析这两个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间展开辩论,通过辩论学生很快掌握了位移是一条有向线段,用来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化,而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理解了两者的联系只是单位相同,在单向指向运动中,位移大小等于路程,在引导学生辨析时可先在小组内辨析,然后再拓展到组和组之间进行论辩.
  2.3 教师分享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能力受到基础和思维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未必能够一下子就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此时我们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不仅仅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问题的设计上,还应该渗透物理思想、方法.在对概念的记忆上,要提倡不拘一格的记忆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忆概念,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记忆方法,给同伴以启发,同时,教师也要根据概念来引导学生应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
  如对比记忆法的应用,在加速度的教学中对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概念,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对三者在含义、方向和大小方面的异同进行对比,然后再进行记忆.
  2.4 深化实验教学
  传统实验教学往往不注重实验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学生仅仅是经历了“操作”层面的实验,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策略被忽视了,例如目前实验题中较为热点的“物理图象”问题,往往和课堂实验教学相脱离,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图象法本身就是实验的一部分,图象可以用于表达抽象的物理问题,具有简单、直观、形象的特点.有许多科学问题用数学形式往往难以突破,问题的实质可能被掩盖,但往往非常简单的图象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伏安特性曲线就是最好的例子,伏安特性曲线即I-U图象叫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这个图象是通常用于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规律,是一种常见的图象方法.根据伏安特性曲线的不同,把I-U图象是通过原点的直线的电学元件称为线性元件;I-U图象是曲线的电学元件称为非线性元件. 伏安特性曲线中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即线性元件)电阻的计算,可直接用R=U/I求得,因此直线的斜率k=I/U即是电阻的倒数,电阻恒定不变.而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弯的,各点的斜率时刻发生改变,那么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上某点的电阻是该点切线斜率还是该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呢?为什么会有两种矛盾表达的方式,哪一种才是正确、合理的呢? 上述几个问题当学生自己在完成“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时就遇到了,并生成新的问题:“小灯泡属于线性元件,为什么图线也是曲线呢?”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对欧姆定律、线性元件、电阻定律有了更深层的影响.
其他文献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我们常常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由一个物理现象想到一个物理现象,以一个规律联系到另一个规律,以一个物理模型联系到另一个物理模型,以一种方法联想到另一种方法,我们还可以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巧借一些物理和规律;来巧妙地解决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  1 巧借“速度”  题1 在空间有相互垂直的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如图1所示,一电子从原点静止释放,求电子在y轴方向
课堂演示实验是一种教师采用演示的方式,结合物理课堂教学进行的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将物理现象、概念、性质渗透在演示实验操作过程中.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想改善物理实验教学效率,我们必须正确使用演示实验,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帮助学生们在观察思考过程中掌握实验操作及物理知识.本文将从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角度出发,对强化演示实验教学的
一、问题的提出rn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具有思维的独立性尤为重要.许多成就显赫的名人、伟人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因而他们能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进而勇往直前
实验一直是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式.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显现自然现象、显现物理常识,还可以通过对物理实验的探究,探究物理规律,研究物理问题,服务实际生活和生产.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价值是非常显著的,而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在刘炳昇教授实验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已经彰显了它的优势和价值.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是一个受益者,并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与日常反思中积累了一点经验与
摘要:安东尼·特罗洛普在英国19世纪小说家中堪称是一位奇才,在他的一系列以"教会"为题材的"巴塞特郡"小说作品中,都体现出他对维多利亚中期英国国教会的批判思想。本文通过分析维多利亚中期英国国教会的特征及特罗洛普对英国国教会体制弊端和内部分裂的批判思想分析,研究他对维多利亚中期英国国教会批判思想特点。  关键词:安东尼·特罗洛普;英国国教会;批判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气球是孩子们喜爱的玩具,又是商店、舞会、花车上烘托喜庆气氛的常用装饰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气球做实验,既能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又能让物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  1 气球在声学中的妙用  1.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振动不易观察到,实验时,如果能借助器材把微小的振动放大,效果会更好.  (1)向气球中吹气,用双手拉住气球口,气体向外快速流出
传送带问题是高中物理中的热点问题,其中,涉及物块在其上运动能量问题困扰着广大师生.尤其是涉及传送带在工作过程中多消耗的能量问题最为常见,也最让学生费解.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滑动摩擦力跟传送带位移乘积的内涵,厘清传送带在工作过程中多消耗的能量与滑动摩擦力跟传送带位移乘积之间的关系.  例题1 如图1所示,水平传送带以v的恒定速度运动,传送带足够长,今在其左端A将一质量为m的工件轻轻放在上
实验题是中考试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具有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判断性强、知识容量大、考查覆盖面广等特点,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判断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也是中考物理的主要实验之一.在这里,有必要再重温一下它的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A.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  B.可能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 一个问题引出的疑问  在高二下学期,每当学完《电磁感应》这一章,总会有一些爱思考的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如图1所示,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粗细均匀的金属圆环与磁场垂直放置,当磁场逐渐增强时,试比较圆环上三个对称点a、b、c的电势高低.  方法1 圆环将发生电磁感应现象,在环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有感应电流就有要感应电动势,设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E,由于金属圆环是均匀的,故电动势
翻开沪教版和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虽然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点相同,但是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本文选择实验教学这个视角进行分析.  1 学生实验数量上的差异  沪教版和苏科版在学生实验安排的数量上,上教版19个,苏科版16个,总数前者略多于后者,但是如果我们细致地去看这个实验数量差异的原因的话,由图1可以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力学实验的设置上沪教版要比苏科版整整多出了5个实验.如果我们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