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设问小论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师生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组织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教师很难实践“做中学”的理论.组织好设问,创设有效、高效课堂,可以启发学生的探究欲,使其走进历史,从而认识历史,并形成自己的对历史的认识.
  [关键词]课堂设问 有效课堂 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历史教学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按照课前备好的教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和线路进行教学。即使其中穿插了一些问题,也主要是针对课本知识的复述,没有多大的思考空间。在当今课改如火如荼的情形下,这样的教学显然无法符合课改理念。巧妙的教学设问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重视课堂设问,注重发挥课堂设问的作用,提升教学效率。所以,我就课改下设问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基于问题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们可以按照传统教学的反方面来设计教学,在“问题中学会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因此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所谓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疑惑的、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的心理活动,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了这种状态,学生就会主动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包括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教学容量上看,本节内容繁多,时间跨度大,涵盖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近三十年的的历史,包含了很多重要历史事件: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革命运动、“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开国大典等。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如何是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之类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聚合思维把众多零散的知识归纳整体,提升他们的专题探究能力。
  但由于教材编写中专题内容涉及面较广,不可能面面俱到,为减轻学生负担,突出主干知识,这类问题在设问时应少而精,具备设问明确,有思考空间,提领所学知识的特点。
  二、鼓励学生探索问题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善于挖掘素材,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全面和多层面的探索问题。用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让他们通过挑战自己的过程,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再快乐中学习,学习就会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随着时代的发展,只靠传统的师问生答的提问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结合课本知识,利用虚拟情景设问;结合历史故事,利用学习兴奋点设问;结合流行元素,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设问等。有位教师在讲授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虚构了一个人物帕帕迪,通过帕帕迪一天的活动设计了有关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若干问题。(如公民大会每十天就开一次,严重影响帕帕迪干活赚钱,但他还是很愿意去。这是为什么?)后来这一虚拟情景还被改编为课本剧、相声、漫画试题等,它们都在实际教学中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这种设问方式能让学生通过虚拟情景亲近历史、体验历史,通过合理的想象把分散的历史碎片整合起来,把孤立的事件联系起来,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精神,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和解疑的过程,也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
  过程。教师要引导、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就使其中包含着多种诱答因素,因而学生讨论热烈,学生的思维极大地得到调动。如学习辛亥革命时,设计“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比“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这一讨论题的效果明显要好得多。学习隋唐科举制度时,不要急于让学生讨论“隋唐科举制有什么作用?”。等学完明清历史后,设计“科举制度评说”就更有效,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了整体认识,同时也学会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有效组合,明确分工。小组规模一般以 5 人左右为宜,小组的组成一般可采取教师分组(包括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和自由组合两种方法,但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利弊,没有一种分组方式适合所有情景。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综合、灵活运用各种分组方式以适应课堂条件和学生特征。小组要有团队精神,小组内成员各自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是至关重要的。小组内每个组员都要担任一个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当课堂主角,经受锻炼,也可采用角色互换的办法,组长、记录员等轮流担任,使每个学生都能担当不同的角色,从而在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体验,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只靠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提问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如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利用虚拟情景设问;结合历史故事,利用学习兴奋点设问;结合流行元素,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设问等。设问、引导、解决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探讨、发展和完善,我们可以预见将来的课堂必然是一个活跃、生动和积极的课堂,也会使学生感到快乐的源泉。快乐不仅是玩耍、游戏,学习也是最大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何成刚主编《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8年版
  [2]陈瑞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次尝试[期刊论文] -历史教学2005(12)
  [3]夏惠贤 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2001
  [4]期刊论文 数学教学中有效设问 -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2012(9)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质量成为消费者、生产者和政府共同关注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梳理发现,经济学的研究并未将质量作为独立变量纳入经济
我今年已近而立之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青年。十几年来,我在紧张艰苦的劳作之余,坚持为党报党刊写稿,宣传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至今已在市级以上报刊、电台发表稿件400余篇
期刊
期刊
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责无旁贷的。近几年来,我校历史组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做了一些探索,主要的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明确内涵,有的放矢  我校历史组有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识淡薄,认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政治教师的责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
[摘 要]在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中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节,讲到化学平衡常数,在学习化学平衡知识时,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认识较为浅薄。但实际上,很多较难的化学平衡问题都可以通过化学平衡常数K进行解决,甚至包括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一些问题,它们都是以化学平衡为基础的。所以学好化学平衡常数对于高中化学尤为重要。  [关键词]化学平衡常数 运用  人们为了描述可逆反应进行限度,引入
期刊
几年前有一本很火的书叫《唐朝穿越指南》,书中历数唐朝各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怎么好玩,诸如看马球、逛青楼、野外狩猎等,看起来异彩纷呈,腰封上也写着“穿越无限好,乐活在唐朝”。中国人对大唐的美好想象,由来已久了。  新近出版的《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着实给这个穿越梦泼了一盆冷水。作者是世界知名的敦煌学家魏泓,他从全球各地的五万份历史材料中挖掘出了唐朝十二种人的一生经历,从大唐公主到龟兹歌姬,从汉人官
期刊
我從小学三年级开始读整本的童话书,童话书的作者们很牛,知道每个孩子内心的渴望和需求,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全方位地满足大家的想象,让人沉溺其中,乐此不疲。而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当时最讨厌的童话莫过于《海的女儿》,我觉得那怎么能算是童话呢?它与我喜欢的童话,差距实在太大了。既没有要什么就有什么的灯神,也没有自动开饭的饭桌或永远掏得出钱来的聚宝盆,以及能为人解决各种难题的宝葫芦,甚至连一个能变成青蛙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