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园为“走进自然一一观察探索,融入自然一一感知体验,与材料互动一一发展自我”,组织师幼野外观察,收集各类材料,培养探索兴趣,鼓励动手尝试创设环境,制作教玩具,参与多样的区域活动,密切家园联系,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等方法与措施,激发了幼儿探索的兴趣,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也不断完善了我们的园本课程。
我们知道,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营造有利于幼儿动手创造的宽松氛围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认为,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自主活动的空间,激起他们去发现去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其次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被充分地尊重和信任,能得到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的机会,无拘无束、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积极探索、思考,从而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为此,我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园为本、发展特色之路
1、转变观念、合理定位。
我们从转变部分教师观念入手,引导、支持老师从身边资源的利用入手,从现有条件做起,在行动过程中转变观念;让教师与幼儿共同“走进自然一一观察探索,融入自然一一感知体验,与材料互动一一发展自我。”组织教师幼儿到田野里感受美丽的自然带给我们的遐想和创意;组织孩子们参与农民的种植活动体验收获与劳动艰辛,认识自然界中的树木和花草,增长自然科学知识,增强审美能力。
2、组织观察,引发探索欲望。
在“有趣的动植物”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根据季节的不同组织幼儿去观察天气的变化,定期欣赏农村自然景物,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观看大人们的劳动情景,在孩子们对大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孩子们的问题就多了:有一个孩子问我:萝卜的根在哪里?于是,一个“有趣的根”的主题又产生了,我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植物的根,在比较、观察下,孩子们了解到根有须根、直根、块根,同时又初步了解了根的作用有吸水、抓土等作用;蜗牛为什么能爬?蜗牛的头为什么一碰就缩进去?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体现了幼儿积极的探索精神。
二、挖掘乡土资源、鼓励动手尝试、创设幼儿园教育环境
1、发掘园所潜力,创顺应自然的环境
大自然是一本神奇的书,是孩子们探索的课堂。我园园所环境开阔,一片草地,几棵绿树和一条蜿蜒小径,可以实现幼儿投入大自然怀抱的梦想体验,增添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一个小斜坡可供幼儿尽情翻滚,一片绿草可以供幼儿享受柔软刺激的乐趣,让幼儿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随意坐、躺、爬、打滚、享受阳光温暖,孩子们认识园所内的树木和花草,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为树木绘制图文并茂的标志牌,增长幼儿的自然科学知识及表现美的能力。
2、收集乡土材料、创特色育人环境
兴趣是幼儿探索知识的向导、奋发向上的心理动力。在探索“沉浮”活动中,我们利用外出观察的机会共同收集了许多材料,有石子、树叶、木头、稻草等,活动时老师先让幼儿试一试哪些材料是沉的?哪些材料是浮的?然后让幼儿想办法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米,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个个跃跃欲试。有的把小石子放在树叶上,使小石子浮起来;有的在木头上放些石子,使木头沉下去……多么丰富的想象啊!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的表现体现了对物体沉浮的浓厚兴趣。
3、制作教玩具,形成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氛围
游戏是幼儿的工作,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是伴随幼儿成长所必不可少的活动。如农作物桔秆在不同活动中体现出编制、边框、拼叉的不同作用;如感知区用玉米秆、玉米骨、豆类、药丸壳、核桃等做小小脚感知的玩具;通过对使用过的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在新的活动中又体现新的价值,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开设多样的区域活动
如“认知区”:由大到小的种子粘贴,蔬菜、水果、根的分类等;“制作区”:有麦管制作、土布印花等;在“巧手区”:孩子们在用小手搓着玉米粒,在老师作品的暗示下,用准备好的麻绳、玉米骨、麦管、瓜壳、树枝、松塔等制作稻草人、玉米皮地毯、稻草相框、玉米皮蝴蝶、稻草蛇……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增强自信。
四、因地制宜开发园本特色课程、丰富教育活动内容
我们带领教师从认识身边的资源开始,启发教师自己主动挖掘课程资源,引导教师充分认识身边环境所蕴藏着的教育价值,引发教师善于捕捉幼儿身边的教学素材,如饲养小动物、带领幼儿去自家田地采摘葡萄、收获花生、学习种植蔬菜等等。我们创造机会、带领幼儿融入广阔的社会场所中,孩子们的学习将是更加有趣、自然、生动和有效
五、家园互动、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幼儿园的任何活动离不开社区、家庭、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我们进行认知活动“种子的秘密”时,采用的种子都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他们首先从家长那儿了解种子的名称、形状,作用等知识与概念,在活动课上,孩子们能侃侃而谈。采用这种方式既节省了开支、节省了时间,又可以增强家长对幼儿园活动的参与意识,增进家园的密切配合。同时,使家长对我们的工作也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进而逐步形成家庭、社会、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作者单位:淮安市凌桥中心幼儿园 江苏】
我们知道,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营造有利于幼儿动手创造的宽松氛围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认为,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自主活动的空间,激起他们去发现去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其次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被充分地尊重和信任,能得到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的机会,无拘无束、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积极探索、思考,从而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为此,我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园为本、发展特色之路
1、转变观念、合理定位。
我们从转变部分教师观念入手,引导、支持老师从身边资源的利用入手,从现有条件做起,在行动过程中转变观念;让教师与幼儿共同“走进自然一一观察探索,融入自然一一感知体验,与材料互动一一发展自我。”组织教师幼儿到田野里感受美丽的自然带给我们的遐想和创意;组织孩子们参与农民的种植活动体验收获与劳动艰辛,认识自然界中的树木和花草,增长自然科学知识,增强审美能力。
2、组织观察,引发探索欲望。
在“有趣的动植物”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根据季节的不同组织幼儿去观察天气的变化,定期欣赏农村自然景物,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观看大人们的劳动情景,在孩子们对大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孩子们的问题就多了:有一个孩子问我:萝卜的根在哪里?于是,一个“有趣的根”的主题又产生了,我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植物的根,在比较、观察下,孩子们了解到根有须根、直根、块根,同时又初步了解了根的作用有吸水、抓土等作用;蜗牛为什么能爬?蜗牛的头为什么一碰就缩进去?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体现了幼儿积极的探索精神。
二、挖掘乡土资源、鼓励动手尝试、创设幼儿园教育环境
1、发掘园所潜力,创顺应自然的环境
大自然是一本神奇的书,是孩子们探索的课堂。我园园所环境开阔,一片草地,几棵绿树和一条蜿蜒小径,可以实现幼儿投入大自然怀抱的梦想体验,增添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一个小斜坡可供幼儿尽情翻滚,一片绿草可以供幼儿享受柔软刺激的乐趣,让幼儿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随意坐、躺、爬、打滚、享受阳光温暖,孩子们认识园所内的树木和花草,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为树木绘制图文并茂的标志牌,增长幼儿的自然科学知识及表现美的能力。
2、收集乡土材料、创特色育人环境
兴趣是幼儿探索知识的向导、奋发向上的心理动力。在探索“沉浮”活动中,我们利用外出观察的机会共同收集了许多材料,有石子、树叶、木头、稻草等,活动时老师先让幼儿试一试哪些材料是沉的?哪些材料是浮的?然后让幼儿想办法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米,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个个跃跃欲试。有的把小石子放在树叶上,使小石子浮起来;有的在木头上放些石子,使木头沉下去……多么丰富的想象啊!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的表现体现了对物体沉浮的浓厚兴趣。
3、制作教玩具,形成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氛围
游戏是幼儿的工作,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是伴随幼儿成长所必不可少的活动。如农作物桔秆在不同活动中体现出编制、边框、拼叉的不同作用;如感知区用玉米秆、玉米骨、豆类、药丸壳、核桃等做小小脚感知的玩具;通过对使用过的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在新的活动中又体现新的价值,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开设多样的区域活动
如“认知区”:由大到小的种子粘贴,蔬菜、水果、根的分类等;“制作区”:有麦管制作、土布印花等;在“巧手区”:孩子们在用小手搓着玉米粒,在老师作品的暗示下,用准备好的麻绳、玉米骨、麦管、瓜壳、树枝、松塔等制作稻草人、玉米皮地毯、稻草相框、玉米皮蝴蝶、稻草蛇……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增强自信。
四、因地制宜开发园本特色课程、丰富教育活动内容
我们带领教师从认识身边的资源开始,启发教师自己主动挖掘课程资源,引导教师充分认识身边环境所蕴藏着的教育价值,引发教师善于捕捉幼儿身边的教学素材,如饲养小动物、带领幼儿去自家田地采摘葡萄、收获花生、学习种植蔬菜等等。我们创造机会、带领幼儿融入广阔的社会场所中,孩子们的学习将是更加有趣、自然、生动和有效
五、家园互动、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幼儿园的任何活动离不开社区、家庭、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我们进行认知活动“种子的秘密”时,采用的种子都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他们首先从家长那儿了解种子的名称、形状,作用等知识与概念,在活动课上,孩子们能侃侃而谈。采用这种方式既节省了开支、节省了时间,又可以增强家长对幼儿园活动的参与意识,增进家园的密切配合。同时,使家长对我们的工作也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进而逐步形成家庭、社会、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作者单位:淮安市凌桥中心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