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婉日记》是构思了三年的故事,三年写一部作品是我的创作规律。有很多人问我这本小说的成书始末是怎样的?
其实并没有刻意说要写一个什么故事,而是想通过故事表达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从《一触即发》开始,“家国”兩个字就成了我写每一部作品的中心和主旨。忠国爱家,这是信仰。《贵婉日记》的故事源头应该说早于《伪装者》,是一次在翻看关于中共地下党的历史资料的过程中,看到很多女性革命先烈们为了革命事业牺牲小我的事迹,有些很感人、有些很惋惜、有些很心痛……无论给予当代的我们哪种触动,“传奇”两个字才是她们身上最值得被作为后辈的我们铭记于心的地方。
在国家危难时刻里,她们会为了革命事业被迫放弃家庭、离别子女和丈夫,离乡背井来到没有硝烟的战场,隐藏身份,步步为营。因为在她们心中有一个信念,无国便无家,有国才有家。家人的短暂分离终会因为国家的强盛而团圆。冬去春来,年年岁岁,期盼是精神支柱。期盼着国家不再千疮百孔,期待着回到丈夫和子女身边,相夫教子。每每在读到她们的传奇故事时不禁红润眼眶,潸然泪下。
艰难的岁月里存在着种种危险,而有很多危险是无形的。当危险临近时就需要有人以最快的方式把情报送达到前线或传递出去,争分夺秒。中共地下党就是身在“黑暗”中的英雄,他们不分男女,为通向“光明”的革命事业奋斗终身。其中,那些连男人都要为其竖起拇指称赞有加的巾帼英雄们,她们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完成一次次惊险的任务。
这些巾帼的传奇故事是永远翻不完的、看不够的,仅小小的一本书无法将她们的事迹讲完。是为了由衷的钦佩也好,还是为了纪念她们也罢,《贵婉日记》就一点一点地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成型。如何开始,从何下笔成为第一个要解决的难题。看过很多讲述女人故事的传记故事或文学作品,不敢奢求能够齐名,那些故事里的女人们鲜活立体。可是,女人戏是我的短板,如何在一部谍战作品中把巾帼英雄塑造得和男人一样,的确想了很久。索性,与其苦恼如何塑造女性,不如从女性入手,继续兄弟之情。
慢慢地,资历平、贵翼、资历安、资历群等等一个个人物在脑中和心中树立起了形象,因为还不够立体和鲜活,所以被“雪藏”了三年。写《伪装者》的时候,贵婉的故事已经初见端倪,可还是不能够完整地做好架构,于是又放了下来,专心于《伪装者》的创作,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伪装者》番外篇呈然纸上,现于世人面前。
后来,再重新提笔,在创作一章又一章的情节中也发现了一个问题,贵婉是谁?不解决这个问题,就算故事做得再精彩也没有灵魂。回顾那些巾帼的传奇事迹,她们付出的不止生命,更是青春。女人的青春年华短短数载,最美好的时期做着最危险的工作,不知明日之果,行走在钢丝之上。她们为什么这么做?为国,这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拥有的信念;为家,她们在还未成为娇妻贤母时就心甘情愿投身革命。这种精神值得赞扬,这种精神值得传承。在想到这些后,茅塞顿开。贵婉,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种坚韧的精神。
所以,贵婉不死,精神永恒。
作为作者,和友人闲谈,当他们第一次听到“贵婉日记”这个名字时,会首先脱口而出问怎么这次写了一个女人故事?以为我改变了风格。的确,《贵婉日记》听起来是一个很文艺的名字,与之前的两部作品《一触即发》和《伪装者》截然不同,没有了紧张和刚烈的味道,更多的是委委婉婉、柔情依依。但是,它依旧是一部主打男人戏的作品,和前两部一样继续把手足情深作为主线,延续家国情怀。
作为编剧,我希望自己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能让观众记住。他们在我的心中没有主角和配角之分,在每一个情节中,他们都是各自的主角,上演着自己的人生。有悲有喜,有笑有泪。与其说现实中的我被虚构故事中的人感动,不如说是虚构故事中的人影响着现实中的我,即便他们出于我的手,可他们让我能从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是他们让我受益匪浅。
写故事,是一种情感寄托。我把那些在历史资料中看到的振奋人心的事迹转化成一种情感,跃然于纸上,是我最喜欢做的事,也享受其中。
一个女人,留下的一本日记,开启一段尘封的记忆,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行动,讲述两大家族的血肉之情,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铭记为国为家无私奉献的先辈英雄。
这就是《贵婉日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编剧张勇继2015年热播谍战剧《伪装者》之后的又一力作,讲述了19世纪30年代中共特工“烟缸”“冰蚕”等与中统、军统博弈周旋、斗智斗勇,建立中国至西欧的红色交通线,护送中央重要人员和物资,破解谜团铲除内奸的故事。《贵婉日记》的主人公贵婉、贵翼、资历平、资历群等与《伪装者》中的明楼、明诚亦有交集,本书还得到了《伪装者》三大主演胡歌、靳东、王凯的联袂推荐。
张勇,话剧编剧,国家一级作家。曾获得中国越剧艺术节剧目银奖,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节剧目奖。创作长篇小说《一触即发》,电视剧《一触即发》《永不消逝的电波》(联合创作),大型红色谍战川剧《黎明十二桥》以及2015年热播电视剧《伪装者》。
其实并没有刻意说要写一个什么故事,而是想通过故事表达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从《一触即发》开始,“家国”兩个字就成了我写每一部作品的中心和主旨。忠国爱家,这是信仰。《贵婉日记》的故事源头应该说早于《伪装者》,是一次在翻看关于中共地下党的历史资料的过程中,看到很多女性革命先烈们为了革命事业牺牲小我的事迹,有些很感人、有些很惋惜、有些很心痛……无论给予当代的我们哪种触动,“传奇”两个字才是她们身上最值得被作为后辈的我们铭记于心的地方。
在国家危难时刻里,她们会为了革命事业被迫放弃家庭、离别子女和丈夫,离乡背井来到没有硝烟的战场,隐藏身份,步步为营。因为在她们心中有一个信念,无国便无家,有国才有家。家人的短暂分离终会因为国家的强盛而团圆。冬去春来,年年岁岁,期盼是精神支柱。期盼着国家不再千疮百孔,期待着回到丈夫和子女身边,相夫教子。每每在读到她们的传奇故事时不禁红润眼眶,潸然泪下。
艰难的岁月里存在着种种危险,而有很多危险是无形的。当危险临近时就需要有人以最快的方式把情报送达到前线或传递出去,争分夺秒。中共地下党就是身在“黑暗”中的英雄,他们不分男女,为通向“光明”的革命事业奋斗终身。其中,那些连男人都要为其竖起拇指称赞有加的巾帼英雄们,她们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完成一次次惊险的任务。
这些巾帼的传奇故事是永远翻不完的、看不够的,仅小小的一本书无法将她们的事迹讲完。是为了由衷的钦佩也好,还是为了纪念她们也罢,《贵婉日记》就一点一点地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成型。如何开始,从何下笔成为第一个要解决的难题。看过很多讲述女人故事的传记故事或文学作品,不敢奢求能够齐名,那些故事里的女人们鲜活立体。可是,女人戏是我的短板,如何在一部谍战作品中把巾帼英雄塑造得和男人一样,的确想了很久。索性,与其苦恼如何塑造女性,不如从女性入手,继续兄弟之情。
慢慢地,资历平、贵翼、资历安、资历群等等一个个人物在脑中和心中树立起了形象,因为还不够立体和鲜活,所以被“雪藏”了三年。写《伪装者》的时候,贵婉的故事已经初见端倪,可还是不能够完整地做好架构,于是又放了下来,专心于《伪装者》的创作,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伪装者》番外篇呈然纸上,现于世人面前。
后来,再重新提笔,在创作一章又一章的情节中也发现了一个问题,贵婉是谁?不解决这个问题,就算故事做得再精彩也没有灵魂。回顾那些巾帼的传奇事迹,她们付出的不止生命,更是青春。女人的青春年华短短数载,最美好的时期做着最危险的工作,不知明日之果,行走在钢丝之上。她们为什么这么做?为国,这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拥有的信念;为家,她们在还未成为娇妻贤母时就心甘情愿投身革命。这种精神值得赞扬,这种精神值得传承。在想到这些后,茅塞顿开。贵婉,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种坚韧的精神。
所以,贵婉不死,精神永恒。
作为作者,和友人闲谈,当他们第一次听到“贵婉日记”这个名字时,会首先脱口而出问怎么这次写了一个女人故事?以为我改变了风格。的确,《贵婉日记》听起来是一个很文艺的名字,与之前的两部作品《一触即发》和《伪装者》截然不同,没有了紧张和刚烈的味道,更多的是委委婉婉、柔情依依。但是,它依旧是一部主打男人戏的作品,和前两部一样继续把手足情深作为主线,延续家国情怀。
作为编剧,我希望自己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能让观众记住。他们在我的心中没有主角和配角之分,在每一个情节中,他们都是各自的主角,上演着自己的人生。有悲有喜,有笑有泪。与其说现实中的我被虚构故事中的人感动,不如说是虚构故事中的人影响着现实中的我,即便他们出于我的手,可他们让我能从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是他们让我受益匪浅。
写故事,是一种情感寄托。我把那些在历史资料中看到的振奋人心的事迹转化成一种情感,跃然于纸上,是我最喜欢做的事,也享受其中。
一个女人,留下的一本日记,开启一段尘封的记忆,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行动,讲述两大家族的血肉之情,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铭记为国为家无私奉献的先辈英雄。
这就是《贵婉日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编剧张勇继2015年热播谍战剧《伪装者》之后的又一力作,讲述了19世纪30年代中共特工“烟缸”“冰蚕”等与中统、军统博弈周旋、斗智斗勇,建立中国至西欧的红色交通线,护送中央重要人员和物资,破解谜团铲除内奸的故事。《贵婉日记》的主人公贵婉、贵翼、资历平、资历群等与《伪装者》中的明楼、明诚亦有交集,本书还得到了《伪装者》三大主演胡歌、靳东、王凯的联袂推荐。
张勇,话剧编剧,国家一级作家。曾获得中国越剧艺术节剧目银奖,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节剧目奖。创作长篇小说《一触即发》,电视剧《一触即发》《永不消逝的电波》(联合创作),大型红色谍战川剧《黎明十二桥》以及2015年热播电视剧《伪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