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初中化学老师面临的现实问题。下面我就结合实际,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教师的作用
我们的课改,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权利和尊严。同时,教师权威淡化了。但我认为: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学生交流展示,教师放任自流;或廉价地说“很棒”,另外,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应该仅仅是组织者,更应该是引领者和拓展者。他应该敏锐地发现或者说捕捉一些契机,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把学生的视野拓展到无限开阔的地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学案的设计最能体现这一点。
二、学案的编写
优秀学案是教师充分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的综合体现,也是我们开展有效教学的保证,我认为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紧扣课标。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09年9月和11月,省教科院专家两次来我市指导教学工作,其中发现的最大问题,就是很多教师只研究教材,而不注意研究课标。他们认为: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编写学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好学案一定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2. 既强调统一又强调特色。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但也要求每位教师根据主备教师的学案添加个人意见,因为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其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因此备课中一定要注意变通,让自己的个人特色和智慧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发挥,集体备课不能变成集体偷懒。
三、有精彩的导入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常见的导入方法如下:
1. “实验”导入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导入法当为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如在化学《绪言》课中教师先做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小小照明弹、清水变牛奶、空杯生烟、铁树开花等等,让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化学故事”导入法。例如在讲《燃烧》一节时,我引用原载于?辽宁青年?题为“思维的枷锁”一文。有这么一位考古专家在深山中发现了一座古墓,通过考证他确认里面埋葬着一千多年前的一位富可敌国的王侯,那位考古专家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推开坟墓的门时,眼前的景象却吓得他魂飞魄散:在棺木的上方很多熄灭的吊灯中竟然有一盏还燃烧着。这位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从来没有见过能燃烧1000多年的灯,惊骇之余转身便逃,再也不敢回到墓中。仅仅几天之后,另外几位考古学家得知消息,赶到这里,却没发现那盏燃烧的灯,他们顺利地取出了文物。为什么呢?学生带着疑惑开始本节课学习,燃烧的条件讨论完后,谜底也就解开了。原来,那盏看似一直燃烧的灯的燃料里含有磷。墓穴被封闭后,耗尽了氧气的灯全部熄灭。墓门打开,新鲜的空气涌入,那盏着火点很低的磷灯开始自燃。
这样的导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步入学习佳境,那样的结尾不仅让学生获知解惑,也让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本节课得到体现。
3. “激趣”导入法。如在学习《硫酸》一节时,教师请同学们来猜一个谜面:醋瓶倒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谜底。再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引言:(放谁当金属国王幻灯片)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趁势导入新课。该法注重寓教于乐教学原则的应用,它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的知识,感悟深奥抽象的道理。
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要靠平时多收集,当然也要切记引言的素材一定要有科学性、探究性。
四、开展探究性学习
课堂永远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要立足教材,在课堂上进行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可以在自学、合作中,教师提出教学实验的若干问题,交给学生选择确定自己的设计方案,查阅资料,独立或小组合作设计初步方案,从中先出具有代表性的方案(可行的与不可行的),集中在课堂上由设计学生进行演示、交流,介绍自己设计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由学生评定优劣,共同探讨实验成败的原因。如: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探究。难道只能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开始了系统地进行探究的第一个实验。学生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实验方案,当然基本上都是从资料上找的,但我们要求他们讲出自己所选装置的优点和不足。并按探究的步骤尝试写探究报告。
倡导探究性学习,必须深挖教材内容,为系统性的探究性学习寻找信息源。实际上,教材中许多的演示实验和有关数据表格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很有必要对教材中那些能引起探究的知识进行认真的梳理。
当然开展有效化学课堂教学,还有很多要注意的方面:如习题的选择及讲评,如何搞好知识的落实等,这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我相信:只要苦干加巧干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一、教师的作用
我们的课改,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权利和尊严。同时,教师权威淡化了。但我认为: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学生交流展示,教师放任自流;或廉价地说“很棒”,另外,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应该仅仅是组织者,更应该是引领者和拓展者。他应该敏锐地发现或者说捕捉一些契机,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把学生的视野拓展到无限开阔的地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学案的设计最能体现这一点。
二、学案的编写
优秀学案是教师充分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的综合体现,也是我们开展有效教学的保证,我认为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紧扣课标。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09年9月和11月,省教科院专家两次来我市指导教学工作,其中发现的最大问题,就是很多教师只研究教材,而不注意研究课标。他们认为: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编写学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好学案一定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2. 既强调统一又强调特色。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但也要求每位教师根据主备教师的学案添加个人意见,因为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其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因此备课中一定要注意变通,让自己的个人特色和智慧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发挥,集体备课不能变成集体偷懒。
三、有精彩的导入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常见的导入方法如下:
1. “实验”导入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导入法当为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如在化学《绪言》课中教师先做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小小照明弹、清水变牛奶、空杯生烟、铁树开花等等,让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化学故事”导入法。例如在讲《燃烧》一节时,我引用原载于?辽宁青年?题为“思维的枷锁”一文。有这么一位考古专家在深山中发现了一座古墓,通过考证他确认里面埋葬着一千多年前的一位富可敌国的王侯,那位考古专家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推开坟墓的门时,眼前的景象却吓得他魂飞魄散:在棺木的上方很多熄灭的吊灯中竟然有一盏还燃烧着。这位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从来没有见过能燃烧1000多年的灯,惊骇之余转身便逃,再也不敢回到墓中。仅仅几天之后,另外几位考古学家得知消息,赶到这里,却没发现那盏燃烧的灯,他们顺利地取出了文物。为什么呢?学生带着疑惑开始本节课学习,燃烧的条件讨论完后,谜底也就解开了。原来,那盏看似一直燃烧的灯的燃料里含有磷。墓穴被封闭后,耗尽了氧气的灯全部熄灭。墓门打开,新鲜的空气涌入,那盏着火点很低的磷灯开始自燃。
这样的导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步入学习佳境,那样的结尾不仅让学生获知解惑,也让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本节课得到体现。
3. “激趣”导入法。如在学习《硫酸》一节时,教师请同学们来猜一个谜面:醋瓶倒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谜底。再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引言:(放谁当金属国王幻灯片)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趁势导入新课。该法注重寓教于乐教学原则的应用,它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的知识,感悟深奥抽象的道理。
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要靠平时多收集,当然也要切记引言的素材一定要有科学性、探究性。
四、开展探究性学习
课堂永远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要立足教材,在课堂上进行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可以在自学、合作中,教师提出教学实验的若干问题,交给学生选择确定自己的设计方案,查阅资料,独立或小组合作设计初步方案,从中先出具有代表性的方案(可行的与不可行的),集中在课堂上由设计学生进行演示、交流,介绍自己设计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由学生评定优劣,共同探讨实验成败的原因。如: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探究。难道只能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开始了系统地进行探究的第一个实验。学生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实验方案,当然基本上都是从资料上找的,但我们要求他们讲出自己所选装置的优点和不足。并按探究的步骤尝试写探究报告。
倡导探究性学习,必须深挖教材内容,为系统性的探究性学习寻找信息源。实际上,教材中许多的演示实验和有关数据表格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很有必要对教材中那些能引起探究的知识进行认真的梳理。
当然开展有效化学课堂教学,还有很多要注意的方面:如习题的选择及讲评,如何搞好知识的落实等,这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我相信:只要苦干加巧干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