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支架式教学”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是一个强调学生主动习得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形成优秀人格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建构和塑造学生的主体认知,并以此使学生学会、会学和爱学。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高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37-1
一、创设问题支架,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经验丰富的教师会自然而然地从不同层次,用不同角度的问题搭建学习支架。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它要求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将学生“激发起来”,因此,创设结构严谨、关注细节和可操作性的问题支架就变得非常重要。
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课题时,按“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搭建问题支架:自由落体运动具有怎样的规律?
(1)通过测量得出实验中相邻的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增量ΔX有什么规律。
(2)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各如何?
(3)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有什么关联吗?
(4)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公式是怎么样的?
“脚手架”搭建成功后,教师展示课件,创设情境,生活中存在的很多自由落体运动现象,让学生总结它们共同的特征。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自由落体运动有什么规律,以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位移、时间、加速度大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带领同学到DIS实验室,学生利用各种实验器材,自己动手做实验,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记录实验数据及结果,并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支架式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提升质疑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直接的作用。在学习中,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教师创设的问题,而通过问题支架层层递进,获取知识,再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二、创设实验支架,引领学生感悟探究的过程
实施“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实验操作能力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也得到明显的提高。通过实验,掌握物理的分析方法,对获取自然规律以及知识的理解都很有帮助。创造良好的实验支架可以使学生从原本对实验仪器一筹莫展转变到积极主动要求上台操作演示实验,而且在设计实验时能有自己的见解,在分析实验现象时具备判断能力。
笔者以探究“楞次定律”的规律为例。交给学生问题支架后,可以创设实验支架,用如图装置来实现实验支架的目标,用表格的形式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分析。
表格的设计可以由学生完成,比如下图所示:
在实验支架的帮助下,学生都可以顺利完成实验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这个实验结论与表述虽然更为简洁,对两者关系认识更深刻的“感应电流磁场总是阻碍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们再通过进一步协作、交换、探讨,最终肯定能得出正确结论。
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了,脑、手、眼等各种器官同时被激发起来了,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充分体会到成功者的乐趣。实施支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协作交流提供极好的平台,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不再手足无措,借助教师搭建的支架,在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中即可解决。
三、创设评价支架,搭建学生全面发展的阶梯
创设支架教学的学生评价,让老师对这堂课学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了较深的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运用支架教学理论,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
《功和能》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了,但那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功的理解是浅层次的,到了高中物理阶段,功和能的思想则是非常重要了。那么在探究功和能时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自己已有认知水平和物理理论知识出发,主动探究,学生参与实验,分析实验数据,通过小组成员讨论以及小组间的协同讨论,最终得出了功的定义,完成了对功这一概念的意义建构。“支架式教学”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从物理知识的本质上把握问题,从而有效地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支架式教学”理念就是教师通过挖掘知识内涵,为学生架构提供合适的教学支架,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灌输”、学生单纯地依存和模仿的局面,合理运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帮助,建立在主体性人本观的基础之上,依靠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不断的累积,原有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因此,支架式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学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对它的探索和研究应该成为物理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高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37-1
一、创设问题支架,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经验丰富的教师会自然而然地从不同层次,用不同角度的问题搭建学习支架。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它要求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将学生“激发起来”,因此,创设结构严谨、关注细节和可操作性的问题支架就变得非常重要。
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课题时,按“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搭建问题支架:自由落体运动具有怎样的规律?
(1)通过测量得出实验中相邻的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增量ΔX有什么规律。
(2)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各如何?
(3)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有什么关联吗?
(4)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公式是怎么样的?
“脚手架”搭建成功后,教师展示课件,创设情境,生活中存在的很多自由落体运动现象,让学生总结它们共同的特征。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自由落体运动有什么规律,以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位移、时间、加速度大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带领同学到DIS实验室,学生利用各种实验器材,自己动手做实验,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记录实验数据及结果,并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支架式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提升质疑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直接的作用。在学习中,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教师创设的问题,而通过问题支架层层递进,获取知识,再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二、创设实验支架,引领学生感悟探究的过程
实施“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实验操作能力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也得到明显的提高。通过实验,掌握物理的分析方法,对获取自然规律以及知识的理解都很有帮助。创造良好的实验支架可以使学生从原本对实验仪器一筹莫展转变到积极主动要求上台操作演示实验,而且在设计实验时能有自己的见解,在分析实验现象时具备判断能力。
笔者以探究“楞次定律”的规律为例。交给学生问题支架后,可以创设实验支架,用如图装置来实现实验支架的目标,用表格的形式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分析。
表格的设计可以由学生完成,比如下图所示:
在实验支架的帮助下,学生都可以顺利完成实验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这个实验结论与表述虽然更为简洁,对两者关系认识更深刻的“感应电流磁场总是阻碍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们再通过进一步协作、交换、探讨,最终肯定能得出正确结论。
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了,脑、手、眼等各种器官同时被激发起来了,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充分体会到成功者的乐趣。实施支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协作交流提供极好的平台,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不再手足无措,借助教师搭建的支架,在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中即可解决。
三、创设评价支架,搭建学生全面发展的阶梯
创设支架教学的学生评价,让老师对这堂课学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了较深的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运用支架教学理论,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
《功和能》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了,但那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功的理解是浅层次的,到了高中物理阶段,功和能的思想则是非常重要了。那么在探究功和能时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自己已有认知水平和物理理论知识出发,主动探究,学生参与实验,分析实验数据,通过小组成员讨论以及小组间的协同讨论,最终得出了功的定义,完成了对功这一概念的意义建构。“支架式教学”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从物理知识的本质上把握问题,从而有效地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支架式教学”理念就是教师通过挖掘知识内涵,为学生架构提供合适的教学支架,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灌输”、学生单纯地依存和模仿的局面,合理运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帮助,建立在主体性人本观的基础之上,依靠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不断的累积,原有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因此,支架式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学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对它的探索和研究应该成为物理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