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mbooa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重大变革,为培养核心素养下高素质人才,人们逐渐重视学前教育。幼儿时期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身心尚未成熟,此时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意义重大,关注学前教育幼儿综合发展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游戏是幼儿园儿童最基本的日常活动,游戏时的幼儿是解放天性的,游戏的表现形式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因为年龄小等因素,幼儿在游戏时容易调动情绪,对幼儿性格的养成起着促进作用。通过日常开展创新型游戏、教育型游戏提升幼儿的创新意识,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通过日常教育,结合幼儿心理特点,对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提升教育水平奠定基础。
   关键词:游戏教育;学前教育;游戏应用
   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更多的人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合格的学前教育为小学学习打好基础,在学前教育阶段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将影响终生。学前教育可以影响幼儿的道德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等,良好的习惯对义务教育阶段有着促进提升的帮助。老师在日常学前教育时,应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性格爱好逐渐调整教育方法,结合新时代教育改革,逐渐渗透创新教育意识到学前教育中。游戏是幼儿解放天性的重要手段,如何使儿童在游戏时收获更多,是老师应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以上观点,分析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一、学前教育游戏的重要性
   (一)游戏可锻炼幼儿的体能
   身体健康是未来学习生活的基础,根据21世纪人类营养健康准则分析,世界范围内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家长、老师过多重视成绩,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根据现阶段儿童状况,学前教育阶段应增加游戏时间,适当的游戏可以增强幼儿身体素质。在教学时可适当开展户外活动,游戏型的户外活动如玩滑梯、老鹰捉小鸡等集体游戏,学生在游戏时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团队意识。
   (二)游戏可开发智力
   幼儿阶段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幼儿的潜能是无限的,老师应通过智力游戏,开发幼儿潜能。在日常教学时多增加智力游戏时间,学生通过游戏过程放松了心情,提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开发了智力。如七巧板、华容道等益智类游戏,锻炼了幼儿独自思考的能力,对启发学生智力有着重要意义。
   (三)游戏可提升幼儿团队意识
   在学前教育阶段,老师可以通过开展团队游戏提升幼儿的团队意识,幼儿的思想意识形态尚未完善,此时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团队意识是幼儿未来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意识,我们生活的大环境任何方面都需要团队配合。老师可以开展“两人三足”游戏,幼儿在游戏时不仅提升了团队意识,还提高了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二、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选取原则
   (一)适龄性原则
   在学前教育开展游戏活动时,老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适当选取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游戏。如三周岁小班幼儿思维能力不强,应开展户外活动,户外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针对六周岁的大班幼儿,为了更好地衔接幼小教育,应开展益智类游戏活动,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为小学学习打好基础。
   (二)生活化原则、幼儿主体原则
   教育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前教育游戏选取时应注意生活化原则,生活化游戏可以提升幼儿对生活的认知水平。在游戏选取时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原则,学前教育对象是幼儿,此时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应尽量选择儿童喜欢的游戏,使儿童在游戏中有所收获。
   三、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方式
   (一)团队游戏教育
   团队合作可以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在团队游戏过程中可以逐渐提升幼儿的团队意识、集体认知感,团队竞赛的游戲方式可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如在日常可以开展拔河、接力赛等团队协调游戏,幼儿在拔河过程中不仅收获了游戏带来的乐趣,还提升了团队意识,这是游戏在教育中的意义,也是游戏在学前教育合理应用的方式。
   (二)创新游戏教育
   新时代学前教育模式由理论型到创新型逐渐转变,创新学前教育应结合创新游戏,两者协调发展,在传统游戏方式上,老师可以结合创新思维,合理改变游戏过程,逐渐开展创新游戏教育,游戏过程还可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
   (三)角色扮演游戏教育
   情境式教育更容易带动幼儿情绪,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更爱模仿,老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满足幼儿模仿的爱好,幼儿对角色的扮演,可以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丰富了幼儿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学前教育可以影响幼儿的道德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等,良好的习惯对义务教育阶段有着促进提升的帮助。老师在日常学前教育时,应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性格爱好逐渐调整教育方法,结合新时代教育改革,逐渐将创新教育意识渗透学前教育中。游戏是幼儿解放天性的重要手段,游戏应在学前教育中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宋爱玲.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学周刊,2021(6):179-180.
   [2]黄菊.科学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应用探究[J].成才之路,2021(3):100-101.
其他文献
摘 要:古诗词在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恰当地进行文本拓展,适时地链接背景、补充类文、对比阅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又能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文本拓展;链接背景;补充类文;对比阅读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中的古诗文篇
摘 要: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采取游戏化模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给幼儿输送更多的知识,获得学习的快乐。分析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怎样科学地运用游戏化模式,提供给实践教学工作有价值的指导。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模式;教育策略   幼儿成长过程中,属于对外界事物认知的关键性阶段,这一时期的幼儿处于3~6岁的年龄,对新鲜事物均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所以,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创造力非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中语文教学已经进入改革深水区。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有些教师还是无法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存在抵触情绪。为此,笔者结合高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现阶段读写结合教学有效开展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读写结合;优化策略  阅读与写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巧用思维导图,利用它丰富多彩的色彩和图像活跃课堂氛围,启发和挖掘学生在思考、记忆、分析方面的潜能,有效激发他们的灵感和想象力,节省记笔记的时间,强化理解与记忆。文章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的策略,以让学生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思维导图;巧妙应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思
摘 要:各个阶段的幼儿对游戏有着极高的探索激情,优秀的教师应懂得如何通过游戏构建高素质的课程体系,既能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又能在动手实践中,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首先简要介绍了幼儿课程游戏化自然资源利用的必要性,接着重点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利用策略,以期为幼儿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课程;游戏化;自然资源;利用策略   幼儿园各项课程的实施,有着极为明显的生活气息,由于课程内容大多来自幼儿的
摘 要:“游戏”不是指“玩耍”的活动过程,也不是简单地指一种娱乐活动的形式,它代表的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理念。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也并不是意味着将一切活动都变为游戏,或是额外增设游戏课程与增加游戏时间。在此,从游戏精神的内涵与外延出发,探究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园课程;实践化   当代幼儿的教育应重视游戏的价值,充分把游戏精神融入幼儿园的课程实践中。现
摘 要:说明性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说明性文章在文本内容之外,其文本结构、文本选材、文本语言等都有自身的特征。有些教师在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只重视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知识,忽略了对说明性文章的语用教学,导致对于说明性文章的分析与应用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实现“读”与“说”的结合,借“比”和“画”有效落实语用教学,用“思”和“写”有效提升语用教学效果,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