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性痴呆中各因素对病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64例脑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6例肺痴呆性脑血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神经症状、病程、体征、CT、卒中发作史等进行观察比较,并对因素对脑血管性痴呆病程及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两组患者失用、主动性差、表情呆滞等症状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两组患者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两组患者病程大于4年人数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卒中发作次数越多患者发生痴呆的几率越高。结论:大脑病变大小及部位是影响脑血管性痴呆患者症状的主要因素,而多次发作梗塞则是诱发痴呆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且患者脑血管病程越长其发生痴呆的几率越大。
关键词:脑血管性痴呆;各因素;病程;预后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快,脑血管疾病人数逐渐增多,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脑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因此,及时探讨各因素对脑血管性痴呆病程及预后的影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为了解分析脑血管性痴呆中各因素对病程及预后的影响,对脑血管性痴呆患者及非痴呆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对比性分析,且效果显著,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间接收的64例脑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龄最小为60岁,最大年龄为88岁,平均年龄为74.3岁;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9年,平均病程为4.3年;同时选取66例肺痴呆性脑血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9例,患者年龄最小为61岁,最大年龄为87岁,平均年龄为73.6岁;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8年,平均病程为4.4年;两组患者均经CT证实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等脑血管后遗症患者,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观察组64例患者均经全面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及精神检查等,并利用长谷川迟到量表(HDS)对患者的进行测试,满分32.5分,其中31-32.5分为正常,22-30.5分为边缘状态,10.5-21.5分为疑痴呆,以0-10分为痴呆;本组患者HDS测试平均值为8.6分;对照组66例同样进行全面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精神检查等,并对患者进行HDS测试,本组患者HDS测试平均值为26.3分;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且两组患者均行改善脑循环、促智药物、改善脑代谢等治疗,并要是可给予患者口服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同时还应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心理治疗及生活干预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精神、神经症状及体征比较
两组患者失用、主动性差、表情呆滞等症状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其他症状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
2.2两组CT扫描检查比较
观察组64例患者经CT扫描检查显示36例患者为双侧多发性脑梗死,14例患者为脑出血伴脑梗死,14例患者为双侧腔隙性梗塞;对照组患者经CT扫描检查显示46例患者为单发性脑梗死,8例患者为脑出血,10例患者为双侧腔隙性梗塞;两组患者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
2.3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观察组64例患者中16例患者病程为1-2年,14例患者病程为3-4年,34例患者病程大于4年;对照组66例患者中28例病程为1-2年,20例患者病程为3-4年,18例患者病程大于4年;观察组患者病程大于4年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4两组患者卒中发作史比较
观察组64例患者中10例患者发作1次,26例患者发作2次,28例患者发生3次;对照组66例患者中26例患者发作1次,32例患者发作2次,8例患者发生3次。观察组中卒中发生3次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5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后其HDS测试平均分为15.5分;且本组64例患者中好转28例,无变化36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其HDS测试平均分为28.分;且本组66例患者中好转36例,有效18例,无变化12例。
3.讨论
脑血管性痴呆主要是指脑血管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现象。其中多梗塞性痴呆则为脑血管性痴呆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主要是因反复发作的梗塞灶导致脑组织累积性损害所致,该类患者多为老年人,是导致老年期痴呆发生的一项常见因素[1-2]。脑血管性痴呆患者多伴有记忆减退、丧失辨认能力、情绪不稳、焦虑不安、甚至可产生人格改变、躁狂、幻觉等现象。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还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3]。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老年人口逐渐增多,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脑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因此,及时分析影响脑血管性痴呆病程及预后的各项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通过对脑血管性痴呆及非痴呆脑血管患者临床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出两组患者失用、主动性差、表情呆滞等症状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两组患者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两组患者病程大于4年人数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卒中发作次数越多患者发生痴呆的几率越高。且经有效治疗后两組患者的HDS测试值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这就表明大脑病变大小及部位是影响脑血管性痴呆患者症状的主要因素,而多次发作梗塞则是诱发痴呆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且患者脑血管病程越长其发生痴呆的几率越大;而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可有效的对患者脑神经细胞数量及功能进行保护,对减轻患者症状、控制痴呆病情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晖.误诊为脑血管病的低血糖症24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7):62-63.
[2]王振焕,张钦昌,杨朴.探讨幽门螺杆菌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7):80-80.
[3]冯美静,杜继臣,王培福.远程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4,(4):401-402.
关键词:脑血管性痴呆;各因素;病程;预后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快,脑血管疾病人数逐渐增多,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脑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因此,及时探讨各因素对脑血管性痴呆病程及预后的影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为了解分析脑血管性痴呆中各因素对病程及预后的影响,对脑血管性痴呆患者及非痴呆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对比性分析,且效果显著,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间接收的64例脑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龄最小为60岁,最大年龄为88岁,平均年龄为74.3岁;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9年,平均病程为4.3年;同时选取66例肺痴呆性脑血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9例,患者年龄最小为61岁,最大年龄为87岁,平均年龄为73.6岁;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8年,平均病程为4.4年;两组患者均经CT证实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等脑血管后遗症患者,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观察组64例患者均经全面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及精神检查等,并利用长谷川迟到量表(HDS)对患者的进行测试,满分32.5分,其中31-32.5分为正常,22-30.5分为边缘状态,10.5-21.5分为疑痴呆,以0-10分为痴呆;本组患者HDS测试平均值为8.6分;对照组66例同样进行全面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精神检查等,并对患者进行HDS测试,本组患者HDS测试平均值为26.3分;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且两组患者均行改善脑循环、促智药物、改善脑代谢等治疗,并要是可给予患者口服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同时还应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心理治疗及生活干预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精神、神经症状及体征比较
两组患者失用、主动性差、表情呆滞等症状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其他症状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
2.2两组CT扫描检查比较
观察组64例患者经CT扫描检查显示36例患者为双侧多发性脑梗死,14例患者为脑出血伴脑梗死,14例患者为双侧腔隙性梗塞;对照组患者经CT扫描检查显示46例患者为单发性脑梗死,8例患者为脑出血,10例患者为双侧腔隙性梗塞;两组患者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
2.3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观察组64例患者中16例患者病程为1-2年,14例患者病程为3-4年,34例患者病程大于4年;对照组66例患者中28例病程为1-2年,20例患者病程为3-4年,18例患者病程大于4年;观察组患者病程大于4年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4两组患者卒中发作史比较
观察组64例患者中10例患者发作1次,26例患者发作2次,28例患者发生3次;对照组66例患者中26例患者发作1次,32例患者发作2次,8例患者发生3次。观察组中卒中发生3次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5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后其HDS测试平均分为15.5分;且本组64例患者中好转28例,无变化36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其HDS测试平均分为28.分;且本组66例患者中好转36例,有效18例,无变化12例。
3.讨论
脑血管性痴呆主要是指脑血管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现象。其中多梗塞性痴呆则为脑血管性痴呆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主要是因反复发作的梗塞灶导致脑组织累积性损害所致,该类患者多为老年人,是导致老年期痴呆发生的一项常见因素[1-2]。脑血管性痴呆患者多伴有记忆减退、丧失辨认能力、情绪不稳、焦虑不安、甚至可产生人格改变、躁狂、幻觉等现象。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还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3]。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老年人口逐渐增多,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脑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因此,及时分析影响脑血管性痴呆病程及预后的各项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通过对脑血管性痴呆及非痴呆脑血管患者临床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出两组患者失用、主动性差、表情呆滞等症状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两组患者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两组患者病程大于4年人数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卒中发作次数越多患者发生痴呆的几率越高。且经有效治疗后两組患者的HDS测试值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这就表明大脑病变大小及部位是影响脑血管性痴呆患者症状的主要因素,而多次发作梗塞则是诱发痴呆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且患者脑血管病程越长其发生痴呆的几率越大;而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可有效的对患者脑神经细胞数量及功能进行保护,对减轻患者症状、控制痴呆病情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晖.误诊为脑血管病的低血糖症24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7):62-63.
[2]王振焕,张钦昌,杨朴.探讨幽门螺杆菌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7):80-80.
[3]冯美静,杜继臣,王培福.远程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4,(4):4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