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业过程是学生主体的信息加工、整合资源、调动心智、激发潜能的过程。在高三地理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学生作业元认知教育,关注作业行为动词的运用,营造自主合作探究作业的班级氛围,可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力、执行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意识,激发学生的动机,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自我效能。
关键词:作业;地理教学;元认知;能力
一、问鼎作业
曾经读过《作业的烦恼》一文,那一刻为小学生的作业过多而感叹儿童的学习乐趣的无存;曾经作过有关高中学生的作业调查,对高中学生作业质量低下、作业行为的不科学问题进行过成因分析与行为规范指导,但目前学生作业的数与质的问题仍是教学中很难解决的问题。
二、解剖作业
作业,《辞海》解释为“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从信息加工理论角度,作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要让师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实现作业的高效,一方面要求教师有较好的教育道德与智慧设计,更重要的要有学生的主体精神和积极参与。而后者,认知主体性的理论早就阐明人是自我决定、自我设计和自我控制的独立自主的主体,他具有自为的自律性、自觉的能动性、自由的超越性,因此高效的作业就应该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理解和调适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在以教师主导作用下信息输入和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输出方面,许多学者及一线教师主要着力于教师视角,从作业的设计与选择角度进行高效作业的探索,以降低作业的成本。为了降低成本,教师要以生为本,作业设计梯度适切学生最近发展区,作业评价要以质评与量评结合(实行发展性评价);学生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多元且较强的作业动因并熟知如何学习。
三、重建作业
1.渗透学科作业元认知教育,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作业元认知即是对作业认知。培养学生的作业元认知即是培养学生认知作业的本质、作业的行为过程、理解作业活动中存在的科学规律,以调整自己的作业行为,遵循作业规律、保持作业的兴趣、提高作业效益的一种认知活动。
进入高三,学生已习得有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区域地理相关内容,具有一定的地理素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结合地图学习地理事象的时空分布规律,如结合区域特征分析地理问题的成因探索其可持续发展),但地理知能的掌握程度与高考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需要加强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能的知、行、意、情等认知过程的内化,才能让学生牢固掌握地理核心知识(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与原理等),灵活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地理问题,真正让所学的地理知识有情、有理、有用。
深度纠错法:如通过限时练习高考题,找出核心概念、讨论说明内涵与外延、反思错题原因,从而体验作业过程,习得地理概念的重要性。目标达成法:自订地理作业的达成目标(分85分以上、76分以上、63分以上三个与重本、二A、二B本科相对应的地理有效分)、说出地理作业中的问题、反思地理作业完成时间和质量情况等问题的调查活动来提高学生作业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在作业方面自我概念的改变。作业认知法:明确作业具有及时性—按要求及时完成、反思性—认真订正、开放性—合作讨论、对话性—与老师交流等,与学生达成共识,学会如何完成一份有效作业,懂得我的作业我作主。
2.关注作业的行为动词运用,提高学生的执行能力
“作业既然是学生为了完成地理任务而进行的活动”,那么学生的作业行为过程就是要整合学习资源、调动思维与方法、调节情结与心智以适应不同情景下教师对作业的行为要求或作业问题的限制性。
地理高考中的行为动词一般有三类,一是描述类,包括描述、简述、阐述、概述、说出、指出、比较、归纳、总结、概括、列举等;二是分析类,包括分析、简析、说明、评价等;三是推断类,包括推测、预测、估测、推断、判断等,其中课标要求的高频行为动词主要有四个:分析、举例、说明、运用。研究课标及高考试题中的行为动词,灵活运用在平时教学要求与作业活动中,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三在地理思维能力(即比较、综合及区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规范学生的答题的方向。
3.营造合作作业的班级氛围,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
作业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作业的过程一般包括作业前的复习—信息输入、作业中的审题—聯想—表达(信息加工)、作业后的反馈(如深度纠错)与评价(师生信息的输出)等,魏书生曾经要求他的学生作业要自订计划、复习书本、再忆课堂、整理错题、自留作业、自己命制,合作讨论、展示交流等,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作业过程是一个内在心理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与资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思想碰撞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过程,实现问题的解决和能力自我发展。
当然对于复杂的学习内容或教学难点,相对应的作业活动中要实行分段突破,即据不同学段及学生的知能基础安排不同梯度的作业内容。如中国和世界区域地理部分,义务教育有要求,高中模块有延续,内容多,且高考综合题部分的56分几乎就是以之为背景命制的。要突破这个难题,在作业活动方面,个人认为可以“放长线,钓大鱼”,即可跨学期来分段安排学生的作业活动,让学生建构地理核心概念为主的要素联系图或者思维导图。强化区域特征,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分段凸显地理核心素养。同时这样也可克服学生畏难情绪,减少遗忘,保持学生的作业动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增强学习的自我超越性。
参考文献
[1]有效作业的内涵与设计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9,6.
[2]张元贵.《参与理解调适》中学生有效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简介
殷青云(1966.11—),女,汉族,湖北武汉,本科,东莞外国语学校,高中地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地理教学。
备注:本文为东莞市高效课堂研究子课题高效作业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作业;地理教学;元认知;能力
一、问鼎作业
曾经读过《作业的烦恼》一文,那一刻为小学生的作业过多而感叹儿童的学习乐趣的无存;曾经作过有关高中学生的作业调查,对高中学生作业质量低下、作业行为的不科学问题进行过成因分析与行为规范指导,但目前学生作业的数与质的问题仍是教学中很难解决的问题。
二、解剖作业
作业,《辞海》解释为“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从信息加工理论角度,作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要让师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实现作业的高效,一方面要求教师有较好的教育道德与智慧设计,更重要的要有学生的主体精神和积极参与。而后者,认知主体性的理论早就阐明人是自我决定、自我设计和自我控制的独立自主的主体,他具有自为的自律性、自觉的能动性、自由的超越性,因此高效的作业就应该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理解和调适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在以教师主导作用下信息输入和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输出方面,许多学者及一线教师主要着力于教师视角,从作业的设计与选择角度进行高效作业的探索,以降低作业的成本。为了降低成本,教师要以生为本,作业设计梯度适切学生最近发展区,作业评价要以质评与量评结合(实行发展性评价);学生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多元且较强的作业动因并熟知如何学习。
三、重建作业
1.渗透学科作业元认知教育,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作业元认知即是对作业认知。培养学生的作业元认知即是培养学生认知作业的本质、作业的行为过程、理解作业活动中存在的科学规律,以调整自己的作业行为,遵循作业规律、保持作业的兴趣、提高作业效益的一种认知活动。
进入高三,学生已习得有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区域地理相关内容,具有一定的地理素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结合地图学习地理事象的时空分布规律,如结合区域特征分析地理问题的成因探索其可持续发展),但地理知能的掌握程度与高考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需要加强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能的知、行、意、情等认知过程的内化,才能让学生牢固掌握地理核心知识(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与原理等),灵活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地理问题,真正让所学的地理知识有情、有理、有用。
深度纠错法:如通过限时练习高考题,找出核心概念、讨论说明内涵与外延、反思错题原因,从而体验作业过程,习得地理概念的重要性。目标达成法:自订地理作业的达成目标(分85分以上、76分以上、63分以上三个与重本、二A、二B本科相对应的地理有效分)、说出地理作业中的问题、反思地理作业完成时间和质量情况等问题的调查活动来提高学生作业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在作业方面自我概念的改变。作业认知法:明确作业具有及时性—按要求及时完成、反思性—认真订正、开放性—合作讨论、对话性—与老师交流等,与学生达成共识,学会如何完成一份有效作业,懂得我的作业我作主。
2.关注作业的行为动词运用,提高学生的执行能力
“作业既然是学生为了完成地理任务而进行的活动”,那么学生的作业行为过程就是要整合学习资源、调动思维与方法、调节情结与心智以适应不同情景下教师对作业的行为要求或作业问题的限制性。
地理高考中的行为动词一般有三类,一是描述类,包括描述、简述、阐述、概述、说出、指出、比较、归纳、总结、概括、列举等;二是分析类,包括分析、简析、说明、评价等;三是推断类,包括推测、预测、估测、推断、判断等,其中课标要求的高频行为动词主要有四个:分析、举例、说明、运用。研究课标及高考试题中的行为动词,灵活运用在平时教学要求与作业活动中,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三在地理思维能力(即比较、综合及区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规范学生的答题的方向。
3.营造合作作业的班级氛围,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
作业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作业的过程一般包括作业前的复习—信息输入、作业中的审题—聯想—表达(信息加工)、作业后的反馈(如深度纠错)与评价(师生信息的输出)等,魏书生曾经要求他的学生作业要自订计划、复习书本、再忆课堂、整理错题、自留作业、自己命制,合作讨论、展示交流等,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作业过程是一个内在心理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与资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思想碰撞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过程,实现问题的解决和能力自我发展。
当然对于复杂的学习内容或教学难点,相对应的作业活动中要实行分段突破,即据不同学段及学生的知能基础安排不同梯度的作业内容。如中国和世界区域地理部分,义务教育有要求,高中模块有延续,内容多,且高考综合题部分的56分几乎就是以之为背景命制的。要突破这个难题,在作业活动方面,个人认为可以“放长线,钓大鱼”,即可跨学期来分段安排学生的作业活动,让学生建构地理核心概念为主的要素联系图或者思维导图。强化区域特征,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分段凸显地理核心素养。同时这样也可克服学生畏难情绪,减少遗忘,保持学生的作业动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增强学习的自我超越性。
参考文献
[1]有效作业的内涵与设计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9,6.
[2]张元贵.《参与理解调适》中学生有效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简介
殷青云(1966.11—),女,汉族,湖北武汉,本科,东莞外国语学校,高中地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地理教学。
备注:本文为东莞市高效课堂研究子课题高效作业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