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本中学生杂志请读者描述一下未来20年的生活,得到的回答是:机器将用太阳能开动;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的光和热,建筑物将(不停地)旋转;墙壁会发光,一按电钮墙壁便可以改变颜色;药片将代替食物;学校将用电脉冲在我们睡觉时教学;汽车上将装有雷达⋯⋯你以为这描述的是公元2000年中的场景吗?不!实际上,这篇文章是在1958年写的,且问题是“1978年的生活将会是怎样?”
预测未来其实并非易事。因为你永远会觉得自己的想象力不够丰富,或者说因为胸中无数而导致“勇气”不足;但是常常也有另外一个极端:因为太过于“想入非非”而导致“离谱”。这就难怪,在1957年,当有人向H.J.Rand先生问询有关2000年的情况时,这位仁兄回答说:“只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今天出生的孩子到那时是43岁。”
走笔至此,笔者不禁想起了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制定的关于预测的“克拉克法则”:当一位著名的并上了年纪的科学家指出某件事可能实现时,他几乎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但是,当他声称某件事不可能实现时,他却很可能是完全错误的。
假如让生活在1900年的人们想象或“设计”一下我们现在的生活,你估计他们大概能猜对多少呢?恐怕一半都不到。以此而言,我们也许就不应苛求于爱德华·贝拉米(Edward Bellamy,1850-1898)在1888年发表的《回顾:公元2000-1887》了。
《回顾》乍一看来好像是一部传奇小说,但它在问世不久即普遍被认为是一部采用小说体裁写就的伟大的经济学论著,甚至,“它指导了经济思想的方向,确定了政治行动的方法”。在这部不到17万字的作品中,作者巧妙地给自己的那些“理想主义的说教”,裹上了一层颇有悬念也富于浪漫色彩的故事的外衣。藉此,他得以在天马行空般地描述幻想世界中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同时,比照并抨击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一切弊端,并阐明了自己的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和改良主张。
作品开篇即把当时的社会比作“一辆巨大的车子”,广大群众被驾驭着,在一条坎坷不平、布满沙砾的道路上艰难地拉着车子前进;而车上的乘客却可以逍遥自在地观赏风景,或对那些筋疲力尽的拉车者评头品足。在作者看来,私人资本占有制度是一切社会灾难的根源,它不仅导致了经济上的自杀和道德上的堕落,而且还造成了全社会的巨大的浪费。
因而作者主张:由国家接替私人企业,成为唯一的资本所有者,并且将国家行政机构与生产管理系统统一起来,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的统筹安排。而后,建立一个全球性的自由联邦同盟,由此再逐步过渡为一个全世界单一的国家。那时,由于消除了贫穷和对贫穷的恐惧,消除了奢侈和对奢侈的向往,人们的道德标准有了很大的变化;而贫富差别、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也都不复存在,人类将共同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回顾》这部“乌托邦”( “UTOPIA”)文学的代表性著作,也可谓是一部“社会幻想小说”。贝拉米称自己是“以完全严肃的态度,根据进化的原则,对人类的、特别是对这个国家中的生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下一个阶段作出预测”;还曾坦言写作该书时持有这样一个信念:黄金时代不是已经过去,而是在我们前头,并且也不遥远了。我们的孩子无疑将会亲眼看见;而我们这些已经成年的男女,如果能以我们的信念和工作来作保证,也是可以看到的。
或许贝拉米也太过于乐观了。的确,《回顾》一书给他“招”来了不少信徒——当时还真有人作了认真的努力,试图把书中想象和描述的社会变成现实(为此他们成立了大约150个“国家主义者”俱乐部)。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贝拉米心目中的那个“理想社会”的实现,实际上是遥遥无期的。1888年3月30日的《波士顿纪事报》载文指出:《回顾》“犯了一种荒谬的错误”,以致严重地贬低了该书作为一本现实主义幻想作品的价值。文章作者认为,实现那个“理想社会”的时间应该是在75个世纪之后,而不是短短的100年。
笔者以为,对《回顾》这部作品进行评判,不在于它的有关预测是否准确或能否如期实现,而应该看到:它通过文学这种通俗易懂的形式,完整地表达了普通劳动者追求平等解放的美好愿望,并且形象地展现了作者心目中的人类的崇高理想;同时,它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社会那不断失落而又不断寻获的希望。
贝拉米在思想上是改良主义者,在艺术上则属田园浪漫派,其早期作品深受霍桑小说的影响,带着一种忧郁、伤感的情愫。他的其他作品《海顿霍夫医生的疗法》、《拉丁顿小姐的妹妹》和短篇小说集《盲人世界及其它故事》等,则对精神方面的题材作了一些独创性的探索。
令人痛惜的是,极富理想主义色彩的贝拉米人生过的却是那般仓促。48岁那年,在完成《平等》(《回顾》的续集)一书后,他突然肺病发作。1898年5月22日,贝拉米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下葬前,亲友们围绕在他的遗体旁,深情地朗诵了从《回顾》和《平等》两书中摘出的几段话,以他自己的语言,真切地表达了他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期待——
“⋯⋯你们问道:既然人类不免一代又一代地死亡,我们还期望些什么呢?我回答:广阔的前途展开在我们面前,但由于前途光明灿烂,我们却看不到最终的目标了。人类要回到作为‘我们的归宿’的上帝那儿去,有两条道路:个人通过死亡的道路回去,人类通过完成进化的道路回去。到那个时候,目前还未显示出来的上帝的秘密也将完全被揭露。让我们用眼泪送走黑暗的过去,转身面向灿烂的未来,遮住眼帘,向前猛进吧。”
预测未来其实并非易事。因为你永远会觉得自己的想象力不够丰富,或者说因为胸中无数而导致“勇气”不足;但是常常也有另外一个极端:因为太过于“想入非非”而导致“离谱”。这就难怪,在1957年,当有人向H.J.Rand先生问询有关2000年的情况时,这位仁兄回答说:“只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今天出生的孩子到那时是43岁。”
走笔至此,笔者不禁想起了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制定的关于预测的“克拉克法则”:当一位著名的并上了年纪的科学家指出某件事可能实现时,他几乎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但是,当他声称某件事不可能实现时,他却很可能是完全错误的。
假如让生活在1900年的人们想象或“设计”一下我们现在的生活,你估计他们大概能猜对多少呢?恐怕一半都不到。以此而言,我们也许就不应苛求于爱德华·贝拉米(Edward Bellamy,1850-1898)在1888年发表的《回顾:公元2000-1887》了。
《回顾》乍一看来好像是一部传奇小说,但它在问世不久即普遍被认为是一部采用小说体裁写就的伟大的经济学论著,甚至,“它指导了经济思想的方向,确定了政治行动的方法”。在这部不到17万字的作品中,作者巧妙地给自己的那些“理想主义的说教”,裹上了一层颇有悬念也富于浪漫色彩的故事的外衣。藉此,他得以在天马行空般地描述幻想世界中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同时,比照并抨击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一切弊端,并阐明了自己的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和改良主张。
作品开篇即把当时的社会比作“一辆巨大的车子”,广大群众被驾驭着,在一条坎坷不平、布满沙砾的道路上艰难地拉着车子前进;而车上的乘客却可以逍遥自在地观赏风景,或对那些筋疲力尽的拉车者评头品足。在作者看来,私人资本占有制度是一切社会灾难的根源,它不仅导致了经济上的自杀和道德上的堕落,而且还造成了全社会的巨大的浪费。
因而作者主张:由国家接替私人企业,成为唯一的资本所有者,并且将国家行政机构与生产管理系统统一起来,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的统筹安排。而后,建立一个全球性的自由联邦同盟,由此再逐步过渡为一个全世界单一的国家。那时,由于消除了贫穷和对贫穷的恐惧,消除了奢侈和对奢侈的向往,人们的道德标准有了很大的变化;而贫富差别、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也都不复存在,人类将共同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回顾》这部“乌托邦”( “UTOPIA”)文学的代表性著作,也可谓是一部“社会幻想小说”。贝拉米称自己是“以完全严肃的态度,根据进化的原则,对人类的、特别是对这个国家中的生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下一个阶段作出预测”;还曾坦言写作该书时持有这样一个信念:黄金时代不是已经过去,而是在我们前头,并且也不遥远了。我们的孩子无疑将会亲眼看见;而我们这些已经成年的男女,如果能以我们的信念和工作来作保证,也是可以看到的。
或许贝拉米也太过于乐观了。的确,《回顾》一书给他“招”来了不少信徒——当时还真有人作了认真的努力,试图把书中想象和描述的社会变成现实(为此他们成立了大约150个“国家主义者”俱乐部)。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贝拉米心目中的那个“理想社会”的实现,实际上是遥遥无期的。1888年3月30日的《波士顿纪事报》载文指出:《回顾》“犯了一种荒谬的错误”,以致严重地贬低了该书作为一本现实主义幻想作品的价值。文章作者认为,实现那个“理想社会”的时间应该是在75个世纪之后,而不是短短的100年。
笔者以为,对《回顾》这部作品进行评判,不在于它的有关预测是否准确或能否如期实现,而应该看到:它通过文学这种通俗易懂的形式,完整地表达了普通劳动者追求平等解放的美好愿望,并且形象地展现了作者心目中的人类的崇高理想;同时,它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社会那不断失落而又不断寻获的希望。
贝拉米在思想上是改良主义者,在艺术上则属田园浪漫派,其早期作品深受霍桑小说的影响,带着一种忧郁、伤感的情愫。他的其他作品《海顿霍夫医生的疗法》、《拉丁顿小姐的妹妹》和短篇小说集《盲人世界及其它故事》等,则对精神方面的题材作了一些独创性的探索。
令人痛惜的是,极富理想主义色彩的贝拉米人生过的却是那般仓促。48岁那年,在完成《平等》(《回顾》的续集)一书后,他突然肺病发作。1898年5月22日,贝拉米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下葬前,亲友们围绕在他的遗体旁,深情地朗诵了从《回顾》和《平等》两书中摘出的几段话,以他自己的语言,真切地表达了他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期待——
“⋯⋯你们问道:既然人类不免一代又一代地死亡,我们还期望些什么呢?我回答:广阔的前途展开在我们面前,但由于前途光明灿烂,我们却看不到最终的目标了。人类要回到作为‘我们的归宿’的上帝那儿去,有两条道路:个人通过死亡的道路回去,人类通过完成进化的道路回去。到那个时候,目前还未显示出来的上帝的秘密也将完全被揭露。让我们用眼泪送走黑暗的过去,转身面向灿烂的未来,遮住眼帘,向前猛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