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清华中学代丽教师回答:
学困生即智力正常,但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没有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学生。对于地理课而言,学困生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淡薄、基础知识较差、上课效率不高、学习方法落后、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较低。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每位中学教师都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地理教学实践,认为地理学困生走出“困境”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制定有效学习计划和目标,能让学困生在学习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事半功倍。学习过程主要有制订计划→课前预习→精心听讲→课后复习→解决疑难→独立作业→系统小结→课外学习等有机联系的几个环节,其中下列三个环节尤为重要。
课前要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不仅能预先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而且能培养自学能力,。很多学困生的初中地理基础薄弱,而高中地理每节课的知识点多且难度较大,不易当堂消化。这就需要学困生抓好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找出重点、难点,做好听课准备,以便更好适应教学节奏。
课堂应专心。课堂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很多学困生上课只听不记,课堂发言、讨论缺乏主动性,做笔记与听课不能有效配合,各种感官不能并用。被动的学习态度导致其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不佳。因此,学困生课堂上更应紧跟教师思路,用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笔记,争取不“欠账”或少“欠账”。
课后重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最初时较快,以后逐渐减慢。所以,学完新知识之后应及时复习,写出复习总结笔记,做好相应练习。这样才能及时巩固所学新知识,提升自己理解、迁移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使用科学阅读方法
高中地理知识主要分为三大版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学困生要注意在不同版块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必修一主要学习自然地理。重点是对自然原理的理解和规律的探索,并探讨它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宜采用理科的学习和思维方法。通过学习建立宏观的空间概念,培养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学困生在学习本书时应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去思考,一幅图接一幅图去揣摩,一点一点构建地理框架。
必修二侧重学习人文地理。即从地理学角度分析人文社会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要求学困生应注意观察身边事物的发展变化,积累生活经验;应学会迅速通读课本内容,做好课前预习;应建立联系观点,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必修三偏重学习区域地理。区域地理重点是以图表为载体的学习方法,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图和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多读课本和地图;应在各部分之间找到逻辑联系,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途径;应明确细节性知识点的出处,利于快速记忆和运用。
三、学会认真研读教材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地理学习侧重对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学困生在学习时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理解教材。
注重消化概念。概念学习是中学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学困生在学习地理时要将教材中的主要概念细细梳理,逐一消化吸收。如季风、区位、上风向、最小风频、太阳高度、锋面气旋、地质构造等。同时还要把特别容易混淆的重要概念罗列出来,加以区分比较,如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地方时与区时、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等。
重视理解原理。高中地理学习不能一步登天,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地理规律和原理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征,成因及其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等。如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内力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等。掌握原理和规律,就能寻找出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分析事物才有说服力并做到举一反三。
把握“求同存异”。地理环境既有共性,也具个性。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如受太阳辐射影响,地球表面的热量大致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陆地上的自然带也呈现出从赤道向两极变化的规律,大致可分为热带→温带→寒带,这是共性。但在实际分布中,由于受地形、海陆、洋流、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又出现了垂直地带性及非地带性等。
仔细寻求规律。在平日地理学习过程中,学困生还要学会从教材中归纳出普遍性规律。如学习全球昼夜长短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可归纳出全球昼夜长短的时空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渐长;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的回归线上,哪个半球的昼就达到了最大值。这些规律总结有助于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
四、懂得如何使用地图
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是地理学习的“灵魂”和难点,也是地理学困生害怕学习地理的重要原因。想要学好地理,必须将地图当做最好的老师,做到地图“三会”。
会读图。读图注意先后顺序: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读出图具体内容、范围等,观察要仔细全面;联系实际,学会变图和图文转换等。
会记图。首先学会分类,地理图表可分为日照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地形剖面图、原理示意图等。注意图文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要“图不离手”,多看图、填图、绘图,做到胸中有图,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只有这样,学困生在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才能浮现出一幅形象而清晰的地图,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
会用图。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提高思维力和记忆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同时还可用图记忆,当然记的时候,需要将文字直接落实到图上,涉及到该知识点时,大脑里反映出来的是有文字的图片而不单是文字,便可以象读图一样回答各种问题,不管是文字题还是读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学困生即智力正常,但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没有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学生。对于地理课而言,学困生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淡薄、基础知识较差、上课效率不高、学习方法落后、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较低。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每位中学教师都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地理教学实践,认为地理学困生走出“困境”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制定有效学习计划和目标,能让学困生在学习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事半功倍。学习过程主要有制订计划→课前预习→精心听讲→课后复习→解决疑难→独立作业→系统小结→课外学习等有机联系的几个环节,其中下列三个环节尤为重要。
课前要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不仅能预先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而且能培养自学能力,。很多学困生的初中地理基础薄弱,而高中地理每节课的知识点多且难度较大,不易当堂消化。这就需要学困生抓好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找出重点、难点,做好听课准备,以便更好适应教学节奏。
课堂应专心。课堂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很多学困生上课只听不记,课堂发言、讨论缺乏主动性,做笔记与听课不能有效配合,各种感官不能并用。被动的学习态度导致其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不佳。因此,学困生课堂上更应紧跟教师思路,用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笔记,争取不“欠账”或少“欠账”。
课后重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最初时较快,以后逐渐减慢。所以,学完新知识之后应及时复习,写出复习总结笔记,做好相应练习。这样才能及时巩固所学新知识,提升自己理解、迁移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使用科学阅读方法
高中地理知识主要分为三大版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学困生要注意在不同版块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必修一主要学习自然地理。重点是对自然原理的理解和规律的探索,并探讨它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宜采用理科的学习和思维方法。通过学习建立宏观的空间概念,培养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学困生在学习本书时应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去思考,一幅图接一幅图去揣摩,一点一点构建地理框架。
必修二侧重学习人文地理。即从地理学角度分析人文社会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要求学困生应注意观察身边事物的发展变化,积累生活经验;应学会迅速通读课本内容,做好课前预习;应建立联系观点,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必修三偏重学习区域地理。区域地理重点是以图表为载体的学习方法,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图和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多读课本和地图;应在各部分之间找到逻辑联系,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途径;应明确细节性知识点的出处,利于快速记忆和运用。
三、学会认真研读教材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地理学习侧重对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学困生在学习时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理解教材。
注重消化概念。概念学习是中学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学困生在学习地理时要将教材中的主要概念细细梳理,逐一消化吸收。如季风、区位、上风向、最小风频、太阳高度、锋面气旋、地质构造等。同时还要把特别容易混淆的重要概念罗列出来,加以区分比较,如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地方时与区时、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等。
重视理解原理。高中地理学习不能一步登天,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地理规律和原理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征,成因及其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等。如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内力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等。掌握原理和规律,就能寻找出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分析事物才有说服力并做到举一反三。
把握“求同存异”。地理环境既有共性,也具个性。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如受太阳辐射影响,地球表面的热量大致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陆地上的自然带也呈现出从赤道向两极变化的规律,大致可分为热带→温带→寒带,这是共性。但在实际分布中,由于受地形、海陆、洋流、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又出现了垂直地带性及非地带性等。
仔细寻求规律。在平日地理学习过程中,学困生还要学会从教材中归纳出普遍性规律。如学习全球昼夜长短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可归纳出全球昼夜长短的时空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渐长;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的回归线上,哪个半球的昼就达到了最大值。这些规律总结有助于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
四、懂得如何使用地图
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是地理学习的“灵魂”和难点,也是地理学困生害怕学习地理的重要原因。想要学好地理,必须将地图当做最好的老师,做到地图“三会”。
会读图。读图注意先后顺序: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读出图具体内容、范围等,观察要仔细全面;联系实际,学会变图和图文转换等。
会记图。首先学会分类,地理图表可分为日照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地形剖面图、原理示意图等。注意图文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要“图不离手”,多看图、填图、绘图,做到胸中有图,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只有这样,学困生在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才能浮现出一幅形象而清晰的地图,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
会用图。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提高思维力和记忆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同时还可用图记忆,当然记的时候,需要将文字直接落实到图上,涉及到该知识点时,大脑里反映出来的是有文字的图片而不单是文字,便可以象读图一样回答各种问题,不管是文字题还是读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