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再现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题目解析
今年的北京卷作文题沿袭了一贯的风格,仍然是两个题目二选一,仍然是一篇议论文、一篇记叙文。这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个性选择,让擅长不同文体的考生都能各展所长。
同样是议论文,但命题与去年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不同,“老腔”来自阅读题的文本,能引发学生的思路,论证也有据可依。而今年的“说纽带”则是对考生论证功夫的极大考验,如何阐释论题,如何立论,如何选择论据展开论证,都需要学生现场施展才思,运笔完成。从阅卷情况来看,不少考生对于纯粹的议论文还驾驭不好,主要体现在立论和论证的逻辑建立不起来。
议论先立论,立论就要讲逻辑。何为纽带?题目已经给出了解释,“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那么,考生在文章中是否还要解释呢?回答是“要”。题目中最能体现纽带内涵的关键词是“联系”,但联系有很多种,比如可以联结、传播、传承、沟通、交流、凝聚等,你要写的是哪种联系?是人还是事物?这些都要在文中明确。同时,这个纽带能不能成立,你写的到底是不是纽带,一要看你的界定阐释,二要交代清楚纽带的两端或多方各是什么,比如团结了人与人,联系了古与今。它是不是起到了纽带的作用,要合理构建之间的关系,尤其对于一些非常识性的纽带,更要建立逻辑联系,比如笔、桌子、足球等,不能你说它是它就是。这是立论的功夫,这个确定不好,很可能在切题上就出了问题,分数也就可想而知了。
论证更需要逻辑。题目中的“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当今时代”是在提示纽带可以发挥作用的对象和领域,关涉文章的角度和取材。思路打开后,论证的过程更需要逻辑去支撑,议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材料观点两张皮,之间的联系建立不起来,没有论证或论证乏力。比如有的同学写信念是纽带,这本没什么不可以,但写着写着就成了以信念为话题了,把信念作为纽带的作用给丢了,成了“说信念”而不是“说纽带”了。而下面这段论证便是在论证文物所起到的纽带作用,不是单纯地论证文物的价值。
文物如纽带,勾连着古与今。人们看到它们,便会联想到千百年前的旧事,触摸历史的脉搏,拥有无法言说的精神享受,从威风凛凛的兵马俑中想见大秦帝国一统天下的气度……
同样,记叙文也需要逻辑,尤其是想象类的记叙文。合于逻辑首先是要合于题目的要求,“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一题中限定颇多:一是限定了拍照时间,是在共和国百年华诞的2049年,也就是三十多年后的国庆节:二是限定了内容主题,即要表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而不是一般的成就:三是限定了文体和表达方式,是记叙文,还要合理想象,有叙述,有描写;四是限定了写作角度,要从一幅或几幅照片中去展现。可以说这个题目对考生的写作能力要求非常高,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要看清楚题目的各项要求,还要展开文思精心选材,着实不易。从阅卷情况看,许多考生不是忘记了2049年的时间要求,就是辉煌成就表现不够,顾此失彼者颇多。
对于三十年后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能取得什么样的伟大成就,会带来哪些变化,都需要合理想象,建立想象的逻辑。比如有的考生写平房都变成了楼房,这无法体现成就的“辉煌”,而有的考生写三十年后雾霾依然严重,这并不属于成就,于立意不合。
总之,无论是议论文的立论或论证,还是记叙文的立意或想象,都需要讲点儿逻辑,不合逻辑难合题,就更谈不上论证有力或是想象奇特了。不过再难写的题目,都难不倒高明的写手,下面且看考生如何展其妙。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题目解析
今年的北京卷作文题沿袭了一贯的风格,仍然是两个题目二选一,仍然是一篇议论文、一篇记叙文。这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个性选择,让擅长不同文体的考生都能各展所长。
同样是议论文,但命题与去年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不同,“老腔”来自阅读题的文本,能引发学生的思路,论证也有据可依。而今年的“说纽带”则是对考生论证功夫的极大考验,如何阐释论题,如何立论,如何选择论据展开论证,都需要学生现场施展才思,运笔完成。从阅卷情况来看,不少考生对于纯粹的议论文还驾驭不好,主要体现在立论和论证的逻辑建立不起来。
议论先立论,立论就要讲逻辑。何为纽带?题目已经给出了解释,“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那么,考生在文章中是否还要解释呢?回答是“要”。题目中最能体现纽带内涵的关键词是“联系”,但联系有很多种,比如可以联结、传播、传承、沟通、交流、凝聚等,你要写的是哪种联系?是人还是事物?这些都要在文中明确。同时,这个纽带能不能成立,你写的到底是不是纽带,一要看你的界定阐释,二要交代清楚纽带的两端或多方各是什么,比如团结了人与人,联系了古与今。它是不是起到了纽带的作用,要合理构建之间的关系,尤其对于一些非常识性的纽带,更要建立逻辑联系,比如笔、桌子、足球等,不能你说它是它就是。这是立论的功夫,这个确定不好,很可能在切题上就出了问题,分数也就可想而知了。
论证更需要逻辑。题目中的“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当今时代”是在提示纽带可以发挥作用的对象和领域,关涉文章的角度和取材。思路打开后,论证的过程更需要逻辑去支撑,议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材料观点两张皮,之间的联系建立不起来,没有论证或论证乏力。比如有的同学写信念是纽带,这本没什么不可以,但写着写着就成了以信念为话题了,把信念作为纽带的作用给丢了,成了“说信念”而不是“说纽带”了。而下面这段论证便是在论证文物所起到的纽带作用,不是单纯地论证文物的价值。
文物如纽带,勾连着古与今。人们看到它们,便会联想到千百年前的旧事,触摸历史的脉搏,拥有无法言说的精神享受,从威风凛凛的兵马俑中想见大秦帝国一统天下的气度……
同样,记叙文也需要逻辑,尤其是想象类的记叙文。合于逻辑首先是要合于题目的要求,“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一题中限定颇多:一是限定了拍照时间,是在共和国百年华诞的2049年,也就是三十多年后的国庆节:二是限定了内容主题,即要表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而不是一般的成就:三是限定了文体和表达方式,是记叙文,还要合理想象,有叙述,有描写;四是限定了写作角度,要从一幅或几幅照片中去展现。可以说这个题目对考生的写作能力要求非常高,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要看清楚题目的各项要求,还要展开文思精心选材,着实不易。从阅卷情况看,许多考生不是忘记了2049年的时间要求,就是辉煌成就表现不够,顾此失彼者颇多。
对于三十年后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能取得什么样的伟大成就,会带来哪些变化,都需要合理想象,建立想象的逻辑。比如有的考生写平房都变成了楼房,这无法体现成就的“辉煌”,而有的考生写三十年后雾霾依然严重,这并不属于成就,于立意不合。
总之,无论是议论文的立论或论证,还是记叙文的立意或想象,都需要讲点儿逻辑,不合逻辑难合题,就更谈不上论证有力或是想象奇特了。不过再难写的题目,都难不倒高明的写手,下面且看考生如何展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