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学生升到初中阶段,语文学习也将发生质的飞跃。此时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适应这一变化,让他们尽早地融入新角色,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关键词:语文学习;兴趣;习惯;独立思考;课外阅读
语文是一种工具,学好语文学科又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关键。所谓习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经过长期坚持而最终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兴趣自然而然地提高,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繁重的学习将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有利于语文素质自身的提高。所以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该怎样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阅读能够沟通人与人的心灵,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丰富文化的积累,发展思维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因此,可以说阅读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升华,是靠大量的阅读来积淀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有必要培养学中“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注重学生阅读的兴趣,真正使得读书成为人生一大幸事、乐事。一旦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学生才能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文化。
教师要确立以教材为本,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思路,鼓励学生多读书。阅读材料不仅包括文学作品,还包括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就文学作品而言,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应进入阅读的视野,体裁风格也应是多样的,既有童话、寓言、故事,也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阅读材料尽量要求学生把精彩片段背下来,同时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摘要、读后感,让学生利用晨读时间,背诵名言警句、片段诗歌,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习惯
对初中学生来说,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口语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发展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有较多的初中学生在口头表达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同学在课内回答问题时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结结巴巴,甚至语无伦次的现象。还有的同学由于缺乏说的训练,致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没有站在大庭广众间讲话的勇气,怕说不好,被人笑话,遭人讽刺。当他们有机会走上讲台的时候,出现“怯场”,口还未开就满脸通红,把原来准备好的内容顿时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无言以对,手足无措,“搁浅”在讲台上。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使我们急切地感到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我们语文教师当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那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把它纳入有目的,有组织的,有指导的活动之中。教师可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同学进行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故事会,小型辩论会,指定题目的口头作文等多种活动。其中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演讲最能锻炼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勤翻工具书的习惯
字词(音、形、义)对于初一阶段,基础字词的学习是重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势在必行。我规定每个学生应配备“三大本”——《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三部经典工具书,养成不懂就查的好习惯。学生借助工具书能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以及重点词语的含义,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准确性,还使学生养成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在读书时,遇到生字新词定要查词典,还要把其整理到“笔记本”上,教师定期检查督促。这样,时间长了学生遇到问题,就会自觉去翻词典,真是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后来结合查字典大赛和对我国字典的介绍,学生逐渐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以往对字典枯燥乏味的旧印象基本被扭转过来,特别是学习成果的逐渐显现,使他们真正从心理上开始接受,并尊敬起这位“无言的先生”来。在后来写的命题作文《我的老师》中,它竟也榜上有名。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诵习惯
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自然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普遍共识。语文课前十分钟,首先,要安排语文科代表组织带领同学大声朗读须识记的内容,这应事先作好交代,避免做无用功,也就是说课前朗读要有针对性。由于课前朗读时间有限,不可能对教材的所有课文都等量齐观,必须有所侧重。经典古诗文和名词丽句,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教材设置须重点诵读的内容。其次,要明确课前朗读的要求,即声音务必响亮,节奏务必整齐,态度务必认真。简言之,课前朗读必须响亮、整齐和认真。三缄其口,马虎应付,抑或信口开河,都是不可取的,也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更无法提高学生的识记水平。再次,课前朗读后必须要安排学生进行默写,因为没有目的和任务的朗读,就算你之前的政治说教是多么美丽动听,也无法使全部学生都能心领神会,而读后的默写恰好能弥补这一缺陷。
五、结束语
总之,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一蹴而就绝不可能。指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就能为语文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申书林,王榆兴.初中语文“六步教学法”初探[J],河南教育.1994,(2).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王荣生,张孔义.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2004,(4).
关键词:语文学习;兴趣;习惯;独立思考;课外阅读
语文是一种工具,学好语文学科又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关键。所谓习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经过长期坚持而最终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兴趣自然而然地提高,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繁重的学习将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有利于语文素质自身的提高。所以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该怎样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阅读能够沟通人与人的心灵,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丰富文化的积累,发展思维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因此,可以说阅读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升华,是靠大量的阅读来积淀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有必要培养学中“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注重学生阅读的兴趣,真正使得读书成为人生一大幸事、乐事。一旦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学生才能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文化。
教师要确立以教材为本,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思路,鼓励学生多读书。阅读材料不仅包括文学作品,还包括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就文学作品而言,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应进入阅读的视野,体裁风格也应是多样的,既有童话、寓言、故事,也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阅读材料尽量要求学生把精彩片段背下来,同时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摘要、读后感,让学生利用晨读时间,背诵名言警句、片段诗歌,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习惯
对初中学生来说,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口语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发展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有较多的初中学生在口头表达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同学在课内回答问题时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结结巴巴,甚至语无伦次的现象。还有的同学由于缺乏说的训练,致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没有站在大庭广众间讲话的勇气,怕说不好,被人笑话,遭人讽刺。当他们有机会走上讲台的时候,出现“怯场”,口还未开就满脸通红,把原来准备好的内容顿时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无言以对,手足无措,“搁浅”在讲台上。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使我们急切地感到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我们语文教师当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那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把它纳入有目的,有组织的,有指导的活动之中。教师可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同学进行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故事会,小型辩论会,指定题目的口头作文等多种活动。其中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演讲最能锻炼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勤翻工具书的习惯
字词(音、形、义)对于初一阶段,基础字词的学习是重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势在必行。我规定每个学生应配备“三大本”——《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三部经典工具书,养成不懂就查的好习惯。学生借助工具书能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以及重点词语的含义,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准确性,还使学生养成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在读书时,遇到生字新词定要查词典,还要把其整理到“笔记本”上,教师定期检查督促。这样,时间长了学生遇到问题,就会自觉去翻词典,真是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后来结合查字典大赛和对我国字典的介绍,学生逐渐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以往对字典枯燥乏味的旧印象基本被扭转过来,特别是学习成果的逐渐显现,使他们真正从心理上开始接受,并尊敬起这位“无言的先生”来。在后来写的命题作文《我的老师》中,它竟也榜上有名。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诵习惯
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自然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普遍共识。语文课前十分钟,首先,要安排语文科代表组织带领同学大声朗读须识记的内容,这应事先作好交代,避免做无用功,也就是说课前朗读要有针对性。由于课前朗读时间有限,不可能对教材的所有课文都等量齐观,必须有所侧重。经典古诗文和名词丽句,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教材设置须重点诵读的内容。其次,要明确课前朗读的要求,即声音务必响亮,节奏务必整齐,态度务必认真。简言之,课前朗读必须响亮、整齐和认真。三缄其口,马虎应付,抑或信口开河,都是不可取的,也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更无法提高学生的识记水平。再次,课前朗读后必须要安排学生进行默写,因为没有目的和任务的朗读,就算你之前的政治说教是多么美丽动听,也无法使全部学生都能心领神会,而读后的默写恰好能弥补这一缺陷。
五、结束语
总之,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一蹴而就绝不可能。指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就能为语文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申书林,王榆兴.初中语文“六步教学法”初探[J],河南教育.1994,(2).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王荣生,张孔义.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