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科对于不少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科目,因为它需要较好的抽象思维而又不仅仅依靠抽象思维。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一些看来属于简化的方法,用以克服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既便于学生容易接受,亦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形象直观的物理模型法
模型法是为了方便研究物理问题和探讨物理事物的本身而对研究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描述。一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复杂,学生思维受到限制,我们建立直观形象的物理模型,将抽象变为形象,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在物理教学中,利用物理模型的内容也很多。例如,光线可以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力的作用线可以使学生知道力的三要素的表示方法。又如重心,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到重力,作力的示意图时,把力的作用点画在哪里,学生感到困难,我们告诉学生可以把物体看作一个点(高中的质点),形状规则均匀的物体这个点就在它的中心,问题就变得形象简单了。在电路图的教学中,用符号模型替代实物,排除了实物形状、导线分布等因素的干扰,使思维更清晰。还有,单摆、杠杆、分子模型、原子结构、磁感线等都通过建立物理模型使抽象概念形象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二、绝对条件的理想实验法
理想实验是一种抽象思维方法,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在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因素,完全忽略次要因素,根据逻辑推理法则,对过程进一步分析、推理,找出其规律,并使过程方便简化。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小车运动的距离与摩擦力的关系,弄清使小车变慢的原因——摩擦阻力,在这基础上来一个理想化的完全没有摩擦的假设,通过推理,学生就容易得出小车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又如,“匀速直线运动”,“在光滑的表面上”,“在均匀的介质中”,“光线透过(薄)透镜”,“假设电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等等,都是在理想化的绝对条件下去研究问题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理想实验法,对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以及今后学习和研究物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排除干扰的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常用思维方法,在初中物理定性分析中是一种最常用的、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观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它使探究和分析过程简化,条件清晰。控制变量法也是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我们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这种科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如果一个物理现象可能跟两个或多个因素有关,假如这些因素都在变化,就不能确定它跟哪个因素有关,这就要通过干预只让要研究的那个因素改变,而其它的因素保持不变,才能得出是否有关的结论,这就是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在教材中应用到控制变量法的内容是非常多的,例如,在探究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教学中,在引导猜想可能跟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的基础上,按照控制变量法的思路,设计实验步骤,分别改变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保持另持两个因素不变。这样通过实验,就可以归纳出电阻大小跟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的结论。在探究力的效果、压力效果、弦乐器音调、单摆快慢、蒸发快慢、液体压强、浮力大小、欧姆定律、滑动摩擦力大小、电流的热效应等都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在经历一些有关的实验之后,我们帮助学生总结这种方法:在研究物理现象跟某一个因素是否有关时,就要只使这个因素改变,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样学生运用这个方法时,就会有一个模式,探究时就会简化很多。
四、变间接为直接的等效代换法
等效代换法是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是用来探究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简便方法。它抓住两个看来不同的物理过程,寻求其效果相同之处,并进行代换。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抽象的现象,或用容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进行间接测量,把无形变有形,变间接为直接,把复杂变简单,给教学和研究带来极大的方便。例如:磁场运动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时,用小磁针放在其中看是否转动来确定。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如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电阻来代替。测量摩擦力时,用拉力替代摩擦力,在“曹冲称象”中用石子等效替换大象,分子运动中,用扩散代替分子个体运动等等,效果相同。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形象直观的物理模型法
模型法是为了方便研究物理问题和探讨物理事物的本身而对研究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描述。一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复杂,学生思维受到限制,我们建立直观形象的物理模型,将抽象变为形象,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在物理教学中,利用物理模型的内容也很多。例如,光线可以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力的作用线可以使学生知道力的三要素的表示方法。又如重心,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到重力,作力的示意图时,把力的作用点画在哪里,学生感到困难,我们告诉学生可以把物体看作一个点(高中的质点),形状规则均匀的物体这个点就在它的中心,问题就变得形象简单了。在电路图的教学中,用符号模型替代实物,排除了实物形状、导线分布等因素的干扰,使思维更清晰。还有,单摆、杠杆、分子模型、原子结构、磁感线等都通过建立物理模型使抽象概念形象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二、绝对条件的理想实验法
理想实验是一种抽象思维方法,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在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因素,完全忽略次要因素,根据逻辑推理法则,对过程进一步分析、推理,找出其规律,并使过程方便简化。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小车运动的距离与摩擦力的关系,弄清使小车变慢的原因——摩擦阻力,在这基础上来一个理想化的完全没有摩擦的假设,通过推理,学生就容易得出小车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又如,“匀速直线运动”,“在光滑的表面上”,“在均匀的介质中”,“光线透过(薄)透镜”,“假设电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等等,都是在理想化的绝对条件下去研究问题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理想实验法,对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以及今后学习和研究物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排除干扰的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常用思维方法,在初中物理定性分析中是一种最常用的、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观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它使探究和分析过程简化,条件清晰。控制变量法也是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我们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这种科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如果一个物理现象可能跟两个或多个因素有关,假如这些因素都在变化,就不能确定它跟哪个因素有关,这就要通过干预只让要研究的那个因素改变,而其它的因素保持不变,才能得出是否有关的结论,这就是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在教材中应用到控制变量法的内容是非常多的,例如,在探究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教学中,在引导猜想可能跟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的基础上,按照控制变量法的思路,设计实验步骤,分别改变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保持另持两个因素不变。这样通过实验,就可以归纳出电阻大小跟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的结论。在探究力的效果、压力效果、弦乐器音调、单摆快慢、蒸发快慢、液体压强、浮力大小、欧姆定律、滑动摩擦力大小、电流的热效应等都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在经历一些有关的实验之后,我们帮助学生总结这种方法:在研究物理现象跟某一个因素是否有关时,就要只使这个因素改变,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样学生运用这个方法时,就会有一个模式,探究时就会简化很多。
四、变间接为直接的等效代换法
等效代换法是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是用来探究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简便方法。它抓住两个看来不同的物理过程,寻求其效果相同之处,并进行代换。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抽象的现象,或用容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进行间接测量,把无形变有形,变间接为直接,把复杂变简单,给教学和研究带来极大的方便。例如:磁场运动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时,用小磁针放在其中看是否转动来确定。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如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电阻来代替。测量摩擦力时,用拉力替代摩擦力,在“曹冲称象”中用石子等效替换大象,分子运动中,用扩散代替分子个体运动等等,效果相同。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