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初中生学习能力普遍较高,但身体素质却令人担忧,体育课也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常常流于形式,为主科课程让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体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如何培养初中体育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精神。
关键词:初中体育;终生体育;锻炼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270-01
初中生课业负担繁重,考试压力大,体育课本应成为学生释放自我、减轻压力的天堂,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顺利进行学习与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要求学生不仅把体育局限于课堂之上,更要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为自己负责,增强体质,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从而更好地为学习服务。那么,究竟该怎样培养学生终生锻炼的精神呢?
1.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都在愉快的氛围中教学相长。首先,无论是在教学时间还是空间上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到体育课,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解并示范-学生自主练习一自由活动。学生往往是由教师牵着鼻子走,其实既然体育课不必面对考试的压力,完全可以将自主权更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多练、多做,在反复练习中提高身体素质;其次,借鉴大学选修课模式,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在教师广泛讲解的基础之上,让学生選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精修,让他们“术业有专攻”,精益求精;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比起枯燥乏味的课堂授课,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会更加高涨,特别是体育活动,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和竞争意识。
例如,在篮球训练时,很多女生表现出了畏难情绪,而男孩儿则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看到这个情况,我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结成“一对一”的师徒对子,由男生来教女生,比一比谁教得最好,谁带出来的学生最棒。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即使有的孩子依然不情愿,但为了师傅的荣誉,还是拼尽了自己的全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在现有的水平上提高了一层。
2.调动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运动中去
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习时静如处子,运动时动如脱兔,并且能够灵活地在不同的角色之间转变,做最好的自己,而调动学生的激情同样需要教师下一番功夫。首先,强化思想教育,追根溯源,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开学伊始,就反复强调终生锻炼的重要性,并讲清楚终生锻炼的益处,可以适当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起到更加直观而形象的作用,将热爱运动与不热爱运动的人暮年时一个与吊瓶轮椅为伴,另一个依然精神焕发,穿上跑鞋去登山,形成鲜明的对比;其次,恰逢国内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可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共同观看,运动员强健的体魄,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回荡在耳边的义勇军进行曲……都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想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最后,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坚持锻炼。体育运动并不局限于课堂之上,更要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之中,让运动成为生命的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阳光地面对生活。
例如,在学习排球时,我将2016年奥运会女排决赛的盛况在班级为学生播放,并且将我国女排近些年的情况为他们讲述了一遍,让学生明自成功的取得需要不懈的努力,付出就会有收获,努力就会有希望,并且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情商教育,引导学生不抛弃、不放弃,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
3.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初中生正处于13岁~16岁的青春期,身心发展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人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学生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体育教学,更要在教学之余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聊天、做游戏等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对学生的情况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学生都拥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在举行一些小型体育活动时,因为有了竞争机制和奖励,他们就会表现得更加出色,教师不妨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从正面进行鼓励和引导。在学生表现优异时,毫不吝啬自己的表扬,而是要放大他们的优点,实施鼓励性教育,激励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总不能跟着学生一辈子,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才是王道,才能起到“师傅领进门,修身在个人”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未来奠定扎实而又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对学生的未来和人生也将是一笔无比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韦剑龙,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J]《读写算(教研版)》,2015(24).
[2]潘永铭,浅论初中体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意识,[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0).
关键词:初中体育;终生体育;锻炼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270-01
初中生课业负担繁重,考试压力大,体育课本应成为学生释放自我、减轻压力的天堂,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顺利进行学习与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要求学生不仅把体育局限于课堂之上,更要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为自己负责,增强体质,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从而更好地为学习服务。那么,究竟该怎样培养学生终生锻炼的精神呢?
1.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都在愉快的氛围中教学相长。首先,无论是在教学时间还是空间上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到体育课,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解并示范-学生自主练习一自由活动。学生往往是由教师牵着鼻子走,其实既然体育课不必面对考试的压力,完全可以将自主权更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多练、多做,在反复练习中提高身体素质;其次,借鉴大学选修课模式,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在教师广泛讲解的基础之上,让学生選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精修,让他们“术业有专攻”,精益求精;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比起枯燥乏味的课堂授课,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会更加高涨,特别是体育活动,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和竞争意识。
例如,在篮球训练时,很多女生表现出了畏难情绪,而男孩儿则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看到这个情况,我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结成“一对一”的师徒对子,由男生来教女生,比一比谁教得最好,谁带出来的学生最棒。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即使有的孩子依然不情愿,但为了师傅的荣誉,还是拼尽了自己的全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在现有的水平上提高了一层。
2.调动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运动中去
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习时静如处子,运动时动如脱兔,并且能够灵活地在不同的角色之间转变,做最好的自己,而调动学生的激情同样需要教师下一番功夫。首先,强化思想教育,追根溯源,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开学伊始,就反复强调终生锻炼的重要性,并讲清楚终生锻炼的益处,可以适当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起到更加直观而形象的作用,将热爱运动与不热爱运动的人暮年时一个与吊瓶轮椅为伴,另一个依然精神焕发,穿上跑鞋去登山,形成鲜明的对比;其次,恰逢国内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可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共同观看,运动员强健的体魄,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回荡在耳边的义勇军进行曲……都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想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最后,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坚持锻炼。体育运动并不局限于课堂之上,更要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之中,让运动成为生命的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阳光地面对生活。
例如,在学习排球时,我将2016年奥运会女排决赛的盛况在班级为学生播放,并且将我国女排近些年的情况为他们讲述了一遍,让学生明自成功的取得需要不懈的努力,付出就会有收获,努力就会有希望,并且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情商教育,引导学生不抛弃、不放弃,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
3.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初中生正处于13岁~16岁的青春期,身心发展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人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学生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体育教学,更要在教学之余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聊天、做游戏等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对学生的情况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学生都拥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在举行一些小型体育活动时,因为有了竞争机制和奖励,他们就会表现得更加出色,教师不妨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从正面进行鼓励和引导。在学生表现优异时,毫不吝啬自己的表扬,而是要放大他们的优点,实施鼓励性教育,激励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总不能跟着学生一辈子,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才是王道,才能起到“师傅领进门,修身在个人”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未来奠定扎实而又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对学生的未来和人生也将是一笔无比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韦剑龙,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J]《读写算(教研版)》,2015(24).
[2]潘永铭,浅论初中体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意识,[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