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文章脉,读懂散文心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21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阅读散文时,学生很难读懂,这源于他们不能跳出文本进行整体把握,因而难以有真正的阅读效率。散文阅读的关键还是在于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梳理结构来读懂文章,把握文章主旨。只要抓住主旨这个枢纽,枝节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特别是对于“理解文章的主旨”这类题目更加容易把握了。
  【关键词】高考;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关注变化,把握高考方向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鉴赏要求是: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强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段对“文化”的表述也正与《考试说明》相契合。高考试卷往往能体现国家意志和国家价值观,这些信号也在提醒我们在挑选文本进行训练的时候,也要特别关注这一类思想情感的文本,并引导学生理解十九大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年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都是考小说,都未出现散文的考查,此次全国Ⅱ卷的散文,无疑在提醒考生,不要疏忽对于散文阅读的备考。
  二、了解文体,理清备考思路
  我们常说散文的文体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既指内容上的“散”,也指形式上的“散”,“神聚”指主旨一致。其主要特征是:直接表现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根据主观感受的需要选择人物的一些活动和生活事件的某些镜头进行描述。并紧紧围绕主题,广阔而灵活地选用生活侧面,抒发感情,表现主题。基于这个特点,散文阅读考试命题往往在四个方面设置题目:一是理解文章的主旨;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三是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四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而这些设题角度都与主旨和整体密切相关。
  但是,考试中散文阅读板块的得分一直都比较低。这是由于高中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还不完善,多数学生理解文章不能够联系地、全面地分析问题,多看到局部,缺乏整体意识、整体性思维。而散文形式上的散,让学生难以看清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难以把握文章思路,难以理解文章主旨。加之学生不了解文本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创作动机和作者本人等信息,造成学生不容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教师比较重视“教”, 比较重视教学生阅读答题的技巧,可能导致学生答题时生搬硬套答题模式,盲目贴标签,而忽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关注内容的变化,造成理解不准确,答题失误。另外,教师也比较重视就题讲题,关注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思路,理解主旨关注不够,不舍得花时间梳理文本。这些都造成学生阅读能力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因此,一定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就要树立梳理文本的意识,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更加要强化这个意识。其实散文的内容和形式是为主旨服务的,不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散文的主旨就像人的神经中枢,每一个部分都是它的神经末梢。答题时,应该高屋建瓴地做整体观照,只要抓住主旨这个枢纽,枝节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特别是对于“理解文章的主旨”这类题目更加容易把握了。
  所以,散文阅读的关键还是在于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梳理结构来读懂文章,如何把握文章主旨。
  三、梳理思路,把握散文主旨
  思路是什么?思路是联系文章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了思路才能把握主旨。正如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法修辞》一文中所说的:“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理清楚就是最好的語文老师。”“要把作者的思路摸清楚,先要看一句跟一句怎样联系再来看一段跟一段怎样联系,一段一段清楚了全篇文章也就清楚了。”
  那么如何通过梳理散文的思路来理解主旨呢?
  (一)寻物线,理思路,明主旨
  我们常说的情感是“虚”的,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就免不了要借一个“实”的“物”才得到寄托。 这里所说的“物”是最广义的“物”,包括人物、景物、器物、动物、植物,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一切客观存在都可属于“物”之类。作为一篇优秀的散文,作者提到的“物”,都是有用的,都是为表达文章的中心、为寄寓自己的感情服务的。在读散文时就应当从“物”中去体会作者所寄托的感情。当然,高考试卷中不可能保证每选用一篇散文都是很理想的,但是命题人所关注的那些“物”,必然都是情物融于一体的。
  散文中,这样的“物”很多时候还可表现为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地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来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旨了。如2017年全国Ⅱ卷林徽因的《窗子以外》,就是以“窗子”为线索的,并围绕对窗子内外的认知来展开,这也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又如2017年河北唐山二模的冯文超的《这些桥》,也是以“桥”为线索,叙述了那些和桥有关的事件:桥隧工人修桥、护桥;工人将捡到的重要背包归还游客等待。其次还分析为何要建设这么多桥:为了穿越冻土,为了保护动物。然后文章结尾处又有揭示全文主旨的抒发情感的句子:这些桥架在山水之间、冻土之上,起着连接沟通的作用。高寒缺氧、烈日暴晒,狂风飞沙,不管山险水恶,或是荒漠旷野,它都恪守着职责,对于“担当”这个词受之无愧。桥是有灵气的、有血肉的、有人情的。人们对桥是感恩的!通过这样的梳理,明确了文章的思路和内容,那么对于考查主旨的“本文中的‘桥’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一个问题,就能水到渠成地得出答案:(1)交通之桥,沟通不同地域;(2)和谐之桥,沟通了人与大自然;(3)心灵之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所以,寻“物”可梳理思路,明确主旨。
  (二)抓开头,重结尾,寻找关键语句   古人形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凤头豹尾,可见其重要。散文的开头是很讲究的,甚至有的文章开头就是“文眼”。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当然,文章的写法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时候,文章的关键语句不在开头,也不在结尾,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寻找了。
  一般而言,开头结尾的句子都会是关键语句。关键语句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它在文中或总起,或概括,或警策,或衔接,或揭示主旨,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梳理结构,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把握全文结构层次,是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方法。如果有些文章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有结构或表意大致一致的句子反复出现,这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那么在初次阅读的过程中,就要将其找出,并理解其含义,从而感知文章主旨。如《窗子以外》,题目本身就是线索,也暗示着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窗子以外”就是关键词,那么有“窗子以外”这几个字的就是关键句了。文章的第三段的“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是单独的一句,其实是小结第一、二段的;而第四段最后一句写道: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还有第五段的最后一句:“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第七段倒数第二句:“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这些句子都含有“窗子以外”这几个字,几乎都在段落的结尾,既概括了本段的内容,也提示着文章的主旨:有形的窗子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場景,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也可指人人渴望打开,却很难敞开的心灵之窗。如此一来,面对“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这一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如2018届高三金太阳统测的阎连科的散文《清水湾》。如果阅读过程中没有勾画关键句的意识,那么就很难读懂内容。但是,通过找关键句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来理清思路,也能快速地把握主旨。如文第1段是只有一句“世界是相异相悖的”是对第二段的概括,也是全文的引子,引出“清水湾”这个地方,所以第一、二段是一个层次。第四段也是单独一句话“我活着,就是为了记忆。被遗落,则是为了更好地记忆和证明”,是对第三段内容的概括,所以第三、四段是一个层次。同理,第六段的“清水湾,真是一个好名字”是对第五段的概括,第五、六段是一个层次。最后一段是揭示全文主旨的。这样梳理内容后,第四题的选择题就能快速把握A项的开头一句“统领了全文”是错误的,而第六题“请结合全文探究‘清水湾’的深厚意蕴”也能在文中快速找出相关内容来。
  综上所述,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花点时间训练学生养成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主旨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更加准确地回答题目。平时训练时,一是让学生拿起笔来勾画脉络句、过渡句、总结概括句、议论抒情句等。二是划分段落层次,认清语段关系。三是可以每次都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阅读思考——1.阅读全文,你勾画各段的中心句或关键句是哪一句?为什么?2.请说说第几段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3.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梳理文章脉络的意识,可更有效地理解主旨,准确答题。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也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成语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展现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成语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艺术的精髓。随着现在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语深入人们的生活,成语越来越少地被人们所使用。实际上,成语的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各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小学正是学生刚刚进入校园接受知识的起步阶段,成语的教学显得更为重
【摘要】部编版教材名著阅读量大,每册推荐六本。为了保证阅读效果,经过一学期的摸索探究,我认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师  生共读,以读促读。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名著阅读;师生共读,以读促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去年六月送走初三,九月迎来新初一,同时也迎来了新教材:部编版教材。与以前苏教版教材相比,部编版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名著阅读量加大了。以前苏教版教材一册书推荐一本名著,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互联网成了人们生活和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行各业都在利用互联网去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教育领域也在利用互联网中的先进技术进行教学,其中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的频率比较高,合理地利用互联网进行语文作文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学生的写作欲望,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单一的写作方式,让语文作文教学又充满了活力,我们主
【摘要】传统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只是对制度的完善,忽略人的因素,教学研究效果不明显。为改变这种现状,应该抓住教师这个关键因素,从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知识结构的改善、校园科研文化氛围的营造三方面来抓,提高教师的素养,为校本教研制度中的导师指导制奠定基础。导师指导制通过讲座制度、评课制度、示范课制度、听课观察制度四种制度的落实,进一步深化导师指导制的内涵,让校本教研更有效,助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体系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语文走班制选课课程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随着该教学模式的广泛普及应用,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个性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选课的具体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实际状况,对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选课具体实施提出了建议,
【摘要】古典诗歌是独特的语言艺术,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并不理想。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培养高中生鉴赏品味古代诗歌的能力展开论述,希望能给更多的一线教师以教学经验上的借鉴。  【关键词】高中生;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古典诗歌,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越发凸显。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家庭教育中,由于各种影响因素,家长不能正确地对待孩子的教育,继而导致学生身心健康出现缺陷,并影响着今后的学习与发展。为此,只有通过有效的解决方式,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才能让学生素质及学习得到全面发展。对此,本文则主要阐述城乡结合部学生家庭教育所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
【摘要】现在有的学生写作知识很贫乏,有的甚至连句子都写不通顺,写作文时想一句写一句,时常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因此对作文望而生畏。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往往是学生写完教师批改并讲解作文技巧。比较起来,在学生对写作材料的积累方面,往往引导的不够。但是,积累的教学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我就读书积累在高中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谈谈自己的想法:在阅读中积累写作材料;在阅读中锤炼思想;在阅读中酝酿和
【摘要】随着近年来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这门课程提出的要求也随之增高。诚然,语文这门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想要使它落地开花也不是一件极为容易的事情。那么,应该如何来富有智慧地上语文这门课程呢?本文将结合自身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来试着分析一下“小处着笔,大处生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智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智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教育智慧中
【摘要】“美”给人欢喜、享受、欢乐,“美”无处不在,尤其是在生活中更能从多方面体现出“美”的特点。对班级管理也应渗透审美情趣教育,并采用正确的管理方式、指导形式等指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当然,这也需要班主任做好自身工作,不管是从形象、行为还是语言上,都要给予学生美的感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班级管理;审美情趣;学生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