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学期过去了,北京市海淀区高一学生林海的午餐费一共只花去了40多元钱,而他所在的学校食堂,中午一顿套餐就要14~17元不等。“相当于孩子只去吃过3顿,中午就带着牛奶面包,有时候去小卖部买个热狗。”林海的母亲张英(化名)告诉记者。她邀请记者进入这所中学高一家长的微信群了解情况,记者发现不少在校学生对自己学校的食堂运营状况不满意。
而近日的一则消息让家长们有点担心——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公安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定:有条件的中小学和幼儿园餐厅要自营,不准外包;非寄宿制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内不准设小卖部,已经有的要退出经营。
“不设小卖部,孩子们如何吃饱呢?”张英的疑问代表了不少家长的困惑。为何有食堂却担心吃不饱?“难吃”——这是学生的答案。“挑食”——这是食堂的反馈。中小学食堂,如何能让学生满意?
身高相仿体重相似,在两所不同的学校就读,4年后,体重相差近30斤
担心孩子吃不饱,并不是个别现象。
记者随后走访了北京市朝阳区的一所小学,在门口等候孩子的四年级家长颜宁一肚子“苦水”。由于不允许学生带零食,学校的食堂套餐又不好吃,她只好给孩子准备了一些肉松、芝麻海苔等小包装食品放进书包,等到吃饭的时候拌到米饭里,“滋味好一点,哄孩子多吃下一点饭。”颜宁说,“我认为套餐真的不好吃,平时肉类少,而且常常是鸡肉,不是炸鸡腿就是炒鸡片,我猜大概考虑到成本。”她还向记者展示了学校一周的菜单:每日三菜一汤,看起来营养搭配合理,“但就是做得不好吃,今年稍微好一点了,涨了2元,每餐16元,去年14元一餐的时候,孩子对饭菜不好吃的反映更加强烈。”
颜宁告诉记者,孩子所在学校的班主任每天都要陪餐,并告知学生们如果吃不饱一定要提出来,可以添饭。但是由于口味一般,据她了解,有的孩子宁愿舍弃菜品,用汤泡一泡饭就吃下去,这样的餐饮情况也引起了颜宁的忧虑,她跟记者说,2016年时女儿和朋友的孩子同时进入小学,当时两个身高相仿体重相似的孩子,在两所不同的学校就读,4年后,体重相差近30斤。
“众口难调”确实是食堂经营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对05后、10后的孩子们而言。但是在现实中,也有一些中小学食堂很受孩子和家长欢迎。高一学生林海的家长就亲身感受到了这样的落差。在小学和初中,林海就读的学校的食堂口味好、品种多,“那时我们从来没有担心过孩子吃饭的问题,升入高中之后,学校变了,食堂质量明显下滑。孩子们反映,有的时候,菜品有异味,打荤菜的时候,师傅的手还特别抖,一抖就把肉都抖回锅里。”张英说。
一视同仁,是食堂好吃的第一步
在开学初期,张英曾联合家委会同学校年级组长一起“盯”了食堂一周,但据她反馈,只是略有起色,改变并不大。他们最希望的是和学校食堂方面有一个良性互动的沟通渠道。因为只要谈到这个问题,食堂大多以“孩子挑食,希望家长教育”为由顶回来。
“但真的是这样吗?食堂不好吃只是学生挑食的原因吗?为什么之前学校不存在这个问題呢?”张英不明白。
带着疑问,记者又走进了几家食堂评价良好的中小学校。在北京市大兴区一所中学,负责食堂管理的王刚老师谈到了自己的经验。“校长、教职工和学生在一个餐厅就餐,餐食完全一样。不另起炉灶,一视同仁,这是食堂好吃的第一步。”王刚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学校的食堂向家长敞开,“只要有3个家长一起,提前预约,就可以来食堂试餐。有意见我们会马上考虑。”
同时他们也吸收了一些高校经营食堂的方法,给学生写“心愿菜”的机会,每周换一道新菜。有的学生写到想吃“热狗”,一周后,热狗就出现在学生的餐盘之上。“我们会吸收一些好的建议,比如一些大孩子,想吃麻辣烫这样口味比较重的食物。重油重盐重辣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好,我们就改良这道菜,在‘酸口’上下功夫,让这道菜变得健康一点。”
上海中学高级教师刘茂祥也介绍了自己学校的经验。同样是“多样化”,无论是早餐、中餐,都提供给学生数十种选择,同样不区分教工食堂和学生食堂,一视同仁。
“学生们爱吃的蛋包饭、烤肠、小笼包、煎饼、糯米糕等等都以健康清淡的形式出现在食堂。同时,我们的高中生可以离校用餐,用放开竞争的方式让食堂有压力,做得更好。”刘茂祥告诉记者。
刘茂祥曾去云南、贵州等一些省份中小学调研,他发现,除了菜品丰富,有的学校还引入两到三家食堂经营方进入学校,同台竞技。“最终目标是把学生留在学校食堂就餐”。
食堂的饭菜质量,取决于学校的管理水平
总结好的学校食堂经验,很多优点是共通的,“菜品丰富”“引入竞争”“师生同餐”等等,听起来并不难,为什么不少中小学食堂,依然无法让家长学生满意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食堂受欢迎的学校,家校沟通往往更顺畅,刘茂祥这样说,“食堂的饭菜质量,取决于学校的管理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被家长们评价为食堂条件一般的学校,其实也有自己的苦衷。记者跟随张英走入林海所在的学校,自称主管食堂的李校长接待了记者。他表示,食堂不受欢迎的问题他听到过学生家长的反馈,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实际困难。“我们学校是非示范校,不能得到相关补助。市级示范校和区级示范校都能得到一些学生食堂运营的补贴。我们只能自营、自负盈亏,又要聘请经验丰富的厨师,在定价方面又要和标准持平,因此,在菜品的花样翻新方面,很难有所作为。”
这个问题得到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的佐证。他表示,这是“学校管理体制的一些原因,学校得到的补贴多少并不相同。比如有的新学校可以做到师生同一个餐厅。但是很多学校此前教师食堂和学生食堂就是分开的,教师级别不同餐食标准不同。”
中小学食堂如何能让学生家长满意?储朝晖认为,应该从管理体系改革上下功夫。“食堂管理目前有统一要求,应该根据学校情况不同有不同倾斜,而非一个标准、一个尺度。”
家委会的监督权力是否应该得到加强?储朝晖认为,应该引入独立的第三方监管机构。“这个问题反映的是学校管理体系的整体问题,现代学校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应该逐步规范,避免衍生更多新问题。”储朝晖说。
(摘自《光明日报》)
而近日的一则消息让家长们有点担心——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公安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定:有条件的中小学和幼儿园餐厅要自营,不准外包;非寄宿制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内不准设小卖部,已经有的要退出经营。
“不设小卖部,孩子们如何吃饱呢?”张英的疑问代表了不少家长的困惑。为何有食堂却担心吃不饱?“难吃”——这是学生的答案。“挑食”——这是食堂的反馈。中小学食堂,如何能让学生满意?
身高相仿体重相似,在两所不同的学校就读,4年后,体重相差近30斤
担心孩子吃不饱,并不是个别现象。
记者随后走访了北京市朝阳区的一所小学,在门口等候孩子的四年级家长颜宁一肚子“苦水”。由于不允许学生带零食,学校的食堂套餐又不好吃,她只好给孩子准备了一些肉松、芝麻海苔等小包装食品放进书包,等到吃饭的时候拌到米饭里,“滋味好一点,哄孩子多吃下一点饭。”颜宁说,“我认为套餐真的不好吃,平时肉类少,而且常常是鸡肉,不是炸鸡腿就是炒鸡片,我猜大概考虑到成本。”她还向记者展示了学校一周的菜单:每日三菜一汤,看起来营养搭配合理,“但就是做得不好吃,今年稍微好一点了,涨了2元,每餐16元,去年14元一餐的时候,孩子对饭菜不好吃的反映更加强烈。”
颜宁告诉记者,孩子所在学校的班主任每天都要陪餐,并告知学生们如果吃不饱一定要提出来,可以添饭。但是由于口味一般,据她了解,有的孩子宁愿舍弃菜品,用汤泡一泡饭就吃下去,这样的餐饮情况也引起了颜宁的忧虑,她跟记者说,2016年时女儿和朋友的孩子同时进入小学,当时两个身高相仿体重相似的孩子,在两所不同的学校就读,4年后,体重相差近30斤。
“众口难调”确实是食堂经营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对05后、10后的孩子们而言。但是在现实中,也有一些中小学食堂很受孩子和家长欢迎。高一学生林海的家长就亲身感受到了这样的落差。在小学和初中,林海就读的学校的食堂口味好、品种多,“那时我们从来没有担心过孩子吃饭的问题,升入高中之后,学校变了,食堂质量明显下滑。孩子们反映,有的时候,菜品有异味,打荤菜的时候,师傅的手还特别抖,一抖就把肉都抖回锅里。”张英说。
一视同仁,是食堂好吃的第一步
在开学初期,张英曾联合家委会同学校年级组长一起“盯”了食堂一周,但据她反馈,只是略有起色,改变并不大。他们最希望的是和学校食堂方面有一个良性互动的沟通渠道。因为只要谈到这个问题,食堂大多以“孩子挑食,希望家长教育”为由顶回来。
“但真的是这样吗?食堂不好吃只是学生挑食的原因吗?为什么之前学校不存在这个问題呢?”张英不明白。
带着疑问,记者又走进了几家食堂评价良好的中小学校。在北京市大兴区一所中学,负责食堂管理的王刚老师谈到了自己的经验。“校长、教职工和学生在一个餐厅就餐,餐食完全一样。不另起炉灶,一视同仁,这是食堂好吃的第一步。”王刚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学校的食堂向家长敞开,“只要有3个家长一起,提前预约,就可以来食堂试餐。有意见我们会马上考虑。”
同时他们也吸收了一些高校经营食堂的方法,给学生写“心愿菜”的机会,每周换一道新菜。有的学生写到想吃“热狗”,一周后,热狗就出现在学生的餐盘之上。“我们会吸收一些好的建议,比如一些大孩子,想吃麻辣烫这样口味比较重的食物。重油重盐重辣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好,我们就改良这道菜,在‘酸口’上下功夫,让这道菜变得健康一点。”
上海中学高级教师刘茂祥也介绍了自己学校的经验。同样是“多样化”,无论是早餐、中餐,都提供给学生数十种选择,同样不区分教工食堂和学生食堂,一视同仁。
“学生们爱吃的蛋包饭、烤肠、小笼包、煎饼、糯米糕等等都以健康清淡的形式出现在食堂。同时,我们的高中生可以离校用餐,用放开竞争的方式让食堂有压力,做得更好。”刘茂祥告诉记者。
刘茂祥曾去云南、贵州等一些省份中小学调研,他发现,除了菜品丰富,有的学校还引入两到三家食堂经营方进入学校,同台竞技。“最终目标是把学生留在学校食堂就餐”。
食堂的饭菜质量,取决于学校的管理水平
总结好的学校食堂经验,很多优点是共通的,“菜品丰富”“引入竞争”“师生同餐”等等,听起来并不难,为什么不少中小学食堂,依然无法让家长学生满意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食堂受欢迎的学校,家校沟通往往更顺畅,刘茂祥这样说,“食堂的饭菜质量,取决于学校的管理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被家长们评价为食堂条件一般的学校,其实也有自己的苦衷。记者跟随张英走入林海所在的学校,自称主管食堂的李校长接待了记者。他表示,食堂不受欢迎的问题他听到过学生家长的反馈,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实际困难。“我们学校是非示范校,不能得到相关补助。市级示范校和区级示范校都能得到一些学生食堂运营的补贴。我们只能自营、自负盈亏,又要聘请经验丰富的厨师,在定价方面又要和标准持平,因此,在菜品的花样翻新方面,很难有所作为。”
这个问题得到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的佐证。他表示,这是“学校管理体制的一些原因,学校得到的补贴多少并不相同。比如有的新学校可以做到师生同一个餐厅。但是很多学校此前教师食堂和学生食堂就是分开的,教师级别不同餐食标准不同。”
中小学食堂如何能让学生家长满意?储朝晖认为,应该从管理体系改革上下功夫。“食堂管理目前有统一要求,应该根据学校情况不同有不同倾斜,而非一个标准、一个尺度。”
家委会的监督权力是否应该得到加强?储朝晖认为,应该引入独立的第三方监管机构。“这个问题反映的是学校管理体系的整体问题,现代学校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应该逐步规范,避免衍生更多新问题。”储朝晖说。
(摘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