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基本符合企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为大多数市场主体所接受。然而,部分学生职业素养缺失,技能提高缓慢,职业竞争力下降,产学结合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帮助中职学生完成从学习者到劳动者、建设者的转变,使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前就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一、产学结合的意义
“产学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对于职业学校,对于学生,对于教师,对于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摆脱困境,求得发展
职业学校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和产业性的双重功能,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职业学校的不良印象,带动学校的招生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而且由于专业产业还会给学校带来一定的盈利,这样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职业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从而使职业学校摆脱困境,求得发展。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
职业学校兴办专业产业,并使之与教学相结合,这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习条件和难得的锻炼机会。在生产实践和管理实践中,学生会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产学结合还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的愿望和热情,激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而这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建设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
学校创设实习基地,兴办专业产业,为广大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机会,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有利于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对职业学校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有利于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由于学校教师专业知识丰富,头脑灵活,他们依靠科技兴办产业,因而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同时,职业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他们走上社会,必然会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这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二、产学结合模式下新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在专业和课程建设的环节上
在专业和课程建设上我校的做法:一是将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产品引入到教学中来,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书。二是根据企业产品的特点,结合我校本专业教学内容,组成由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三是按照企业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设计教学项目。
(二)在教学的方式上
在产学结合阶段,企业已经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一些具有革命性的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1.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直接来自企业生产环境下的师徒制教学方法,在一个任务的引导下完成教学任务——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我校对学生实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每项任务就是日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采取小班教学,能够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较好地推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
2.课题式教学
课题式教学来自于企业技术攻关,它是带着问题研究的一种方法。学生是在知识不具备的情况下,通过课题的研究、攻关过程来学习。可以说,只有在产学结合的层面上才真正实现了教学方法的革命。我校模具专业每次接到的是不同的产品,在制造加工上是有区别的,每次加工新的产品都是对学生的一次很好的锻炼。
3.在技能比武与竞赛中实施教学
在产学结合层面上实现了一项重大创新,那就是在技能比武与竞赛中实施教学,是一种针对关键目标集中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技能大比武和竞赛中实施教学是我校一贯的做法。针对竞赛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在培训方法上采用实际加工的产品进行训练,贴近实战要求,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每年在省赛中都取得了一、二、三等奖。
(三)在教学组织形式上
在产学结合层面,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也比传统的校企合作阶段深刻得多。根据企业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训,直接引发了定单班培养模式的产生。定单班是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定位培养,把一些学生组织起来。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培育,学生毕业后直接送到对口企业就业。产学结合阶段,由于企业的参与,校内实训就可以把企业的环境、生产组织方式引入学校实训环境,这就产生了一些具有创新的组织形式,如三班制、预顶岗等。在这一阶段,还产生了适应企业需求的实习模式。
(四)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
1.选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项岗”
分期分批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训练,优先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锻炼,接受专业技能训练。2006年11月,我校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制定了《新会机电中专教师落厂培训方案》,一方面在校内相继建立“数控教学工厂”“模具教学工厂”,为学校教师提供与企业零接轨的培训;另一方面,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每学期都选派各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
2.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产学研结合乃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最佳突破口。我校模具、数控和机电专业主动与企业联系,到企业中寻找课题,参与企业的生产和技术攻关,使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具备了设计一体化教学的能力。同时还选派企业高工到学校授课,将教师和学生安排到生产一线,由企业选派高工,结合实际在生产一线进行授课,进一步加强教师实操技能训练,提高项目设计能力和教学水平。
中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产学结合是我们通向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研究出一整套适合职业学校的项目式教学法,是我们摆脱原来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的重要举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一、产学结合的意义
“产学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对于职业学校,对于学生,对于教师,对于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摆脱困境,求得发展
职业学校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和产业性的双重功能,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职业学校的不良印象,带动学校的招生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而且由于专业产业还会给学校带来一定的盈利,这样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职业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从而使职业学校摆脱困境,求得发展。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
职业学校兴办专业产业,并使之与教学相结合,这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习条件和难得的锻炼机会。在生产实践和管理实践中,学生会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产学结合还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的愿望和热情,激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而这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建设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
学校创设实习基地,兴办专业产业,为广大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机会,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有利于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对职业学校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有利于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由于学校教师专业知识丰富,头脑灵活,他们依靠科技兴办产业,因而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同时,职业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他们走上社会,必然会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这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二、产学结合模式下新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在专业和课程建设的环节上
在专业和课程建设上我校的做法:一是将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产品引入到教学中来,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书。二是根据企业产品的特点,结合我校本专业教学内容,组成由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三是按照企业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设计教学项目。
(二)在教学的方式上
在产学结合阶段,企业已经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一些具有革命性的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1.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直接来自企业生产环境下的师徒制教学方法,在一个任务的引导下完成教学任务——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我校对学生实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每项任务就是日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采取小班教学,能够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较好地推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
2.课题式教学
课题式教学来自于企业技术攻关,它是带着问题研究的一种方法。学生是在知识不具备的情况下,通过课题的研究、攻关过程来学习。可以说,只有在产学结合的层面上才真正实现了教学方法的革命。我校模具专业每次接到的是不同的产品,在制造加工上是有区别的,每次加工新的产品都是对学生的一次很好的锻炼。
3.在技能比武与竞赛中实施教学
在产学结合层面上实现了一项重大创新,那就是在技能比武与竞赛中实施教学,是一种针对关键目标集中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技能大比武和竞赛中实施教学是我校一贯的做法。针对竞赛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在培训方法上采用实际加工的产品进行训练,贴近实战要求,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每年在省赛中都取得了一、二、三等奖。
(三)在教学组织形式上
在产学结合层面,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也比传统的校企合作阶段深刻得多。根据企业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训,直接引发了定单班培养模式的产生。定单班是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定位培养,把一些学生组织起来。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培育,学生毕业后直接送到对口企业就业。产学结合阶段,由于企业的参与,校内实训就可以把企业的环境、生产组织方式引入学校实训环境,这就产生了一些具有创新的组织形式,如三班制、预顶岗等。在这一阶段,还产生了适应企业需求的实习模式。
(四)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
1.选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项岗”
分期分批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训练,优先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锻炼,接受专业技能训练。2006年11月,我校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制定了《新会机电中专教师落厂培训方案》,一方面在校内相继建立“数控教学工厂”“模具教学工厂”,为学校教师提供与企业零接轨的培训;另一方面,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每学期都选派各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
2.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产学研结合乃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最佳突破口。我校模具、数控和机电专业主动与企业联系,到企业中寻找课题,参与企业的生产和技术攻关,使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具备了设计一体化教学的能力。同时还选派企业高工到学校授课,将教师和学生安排到生产一线,由企业选派高工,结合实际在生产一线进行授课,进一步加强教师实操技能训练,提高项目设计能力和教学水平。
中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产学结合是我们通向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研究出一整套适合职业学校的项目式教学法,是我们摆脱原来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的重要举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春天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