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对话 美化学生心灵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236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足以使人的心灵受到震撼,甚至成为人们的崇拜偶像。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语文课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心理品质将对学生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教师可充分挖掘优秀人物的教育因素,发挥其心里健康教育作用,因势利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一、了解人物内心世界,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语文学科内容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儿童情感发展规律,在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准确生动的分析、对人物内心世界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把儿童领入一个广阔的情感天地,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充分感受文章中的真善美、假丑恶,正义与非正义,从而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陶冶学生爱憎分明、明辨是非、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操。比如我在教學《放弃射门》时,通过课前布置学生观看足球比赛,课堂上在让学生了解运动员福勒是在什么情况下放弃射门的以及他为什么要放弃射门这两个问题之后,让学生想一想福勒在放弃射门前心理可能会怎么想。经过揣摩福勒的内心世界,学生充分体会到运动员福勒所表现出的那种团结友爱、宁失一球、不伤对手的道德风范,从中受到人性美的教育。
  
  二、欣赏人格魅力,培养学生良好个性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冲动、依赖性强等个性缺陷,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乃至成才是极为不利的。教师可通过听、说、读、演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欣赏优秀人物的人格魅力中受到感染,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
  语文教材中有一大批具有崇高人格魅力的榜样群体,如处处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的雷锋;身处逆境、刻苦钻研的童第周;不怕困难和危险,以顽强的意志进行发明创造的爱迪生;顾全大局,以惊人的毅力做出自我牺牲的邱少云……他们崇高的人格魅力,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人物。教师可在教学中通过形象展示、性格分析、朗读体味、讨论交流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欣赏人物的人格魅力中,受到人物高尚品质的感染,在学习生活中自觉以其为榜样,形成良好的个性。比如我在教学《飞机遇险的时候》,先引导学生读、恩、划、议,品词析句,让学生从中领悟出周总理在生死关头所体现出来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可贵品质;接着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产生对周总理的敬佩之情;然后,补充周总理生平的感人事迹,使学生对周总理的感情得到升华;最后,让学生说说如何向周总理学习,培养他们学会关爱他人的意识。
  
  三、对照人物品质,消除学生心理问题
  
  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足、自我意识水平不高,存在着自我认识不足的问题,尤其是自己的缺点,如自负、自卑、嫉妒等。教师可让学生通过与文中优秀人物进行对照,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进而扬长避短,消除自己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比如在教学《跳水》时,我着重引导学生从孩子和水手的三次神态变化得出结论:孩子遇事任性、冲动,结果遇到危险;水手开玩笑过度幸灾乐祸,对孩子遇险负有责任。如果他们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不会出现那种险情。之后,我再让学生自我对照,使学生从中悟出一个道理:遇事要冷静、沉着。冲动、任陸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这样,学生充分体会到这个道理,平时就能有意识克服这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四、深化人物认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他为什么能成为“发明大王”》、《“中国导弹之父”的诞生》、《我眼中的孙悟空》、《和小萝卜头比童年》……这些都是学生写的读后感。我利用日记、周记、小练笔等形式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中人物的认识、学习之后的感想诉诸笔端,文体不限,联系实际,敞开心扉,尽情表达。如有位学生在《他为什么能成为“发明大王”》中写到:平时,我一遇到难題就好像遇到老虎,在困难面前被吓倒;学完了这课,我应当向爱迪生学习,克服各种困难。又如有的学生在《和小萝卜头比童年》中写到:跟小萝卜头的童年比起来,今天的生活条件不知强多少倍,而我却不懂得珍惜,平时只想着玩,经常把学习放在一边。学习完这一课,我一定要向他好好学习。这样,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得到升华,在优秀人物人格魅力的感召下,他们不断自我反省、自我完善,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重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跨越历史时空,一次次地与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对话,使他们情操得到陶冶、意志受到磨炼、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年轻的妈妈悄悄地把我拉到一边说:“周老师,你上次给过小寒一颗糖作为奖励,是吧?”  我愣了愣,才想起是有这么一回事。当时我叫了几个读不出单词的学生来办公室训练,他是读得较好的一个,所以我就给了他一颗糖。我好奇地问:“有什么问题吗?”  “小寒回到家,他就迫不及待地向我们炫耀,说老师奖励他了,不仅如此,他还逢人便说,那高兴劲就别提了。”小寒的妈妈继续说道,“之后,我便发现他学习变自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新的作文教学思想: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引导体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好的习作应该浸染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也正是这种情感驱动的力量,推动学生进入“神思飞扬”的状态,创造出一系列新的审美意
童年的经历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童年将奠定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础。储存童年精神食粮的方法有很多,如参观大自然,参加各种社区活动,与同伴玩游戏等,除此之外,最好的途径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一、课外阅读:重在激趣,让孩子爱上阅读    1.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很重要  首先,要布置一个具有浓厚书香气息的教室。教室是孩子最初的阅览室,后黑板可改造成阅读交流的园地,建立图书交流站,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读
毋庸讳言,品德课不是学校课程中的“宠儿”,其一,它不是主科,不能享受语文、数学科被师生们垂青的待遇;其二,它不是艺术科,限于各种条件,很少有专职教师将“品德”进行到底。于是,久而久之,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视品德课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加上语文数学这些“主科”在小学教学中占有绝对的地位,兼科教师们对品德课也就“想说爱你不容易”了。  那么,兼科教师究竟会给品德课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呢?  主次分明,厚此
作文不单是一种写作技巧的操练,更多的是一种写作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把积淀在自己心中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叩响习作之门,使他们走上习作之路呢?    一、激发兴趣,冲破限制显童真    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设计教学,大到作文题目、取材范围,小到文章结构、修辞方法都作了详细的说明和严格的要求。这种看似简单
对算法多样化,需要教师有效主导,引导学生进行优化。教学中,本人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进行了摸索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促进自主优化    当出现算法多样化时,优化算法不是教师认为优化就优化,优化算法的标准应是学生,是以学生认为优化为主。既然优化的过程由学生来完成,那么就要有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的宽松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大胆地对不同算法进行分析、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近两年,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看法。    一、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
在新形势下,品德与社会课在基本理念上的主要转变是一“回归生活”。因此,教师应充分地预测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多样性,体会编者的设计意图,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生成性、开放性地整合和使用教材,让生活资源真正成为激活教材的“引擎”。    一、关注生活。激活教材的几点做法    1 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拓展教材内容  按新课标编写的教科书,主要功能是提高、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构建的机
在语文教学中,应落实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领略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字词是小学教学的重点,而字理是识字析词的根本。语文教学要把“根”留住,必须加强字理教学。    一、创设情境,建立大语文观    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记忆力强,喜欢朗诵、听故事、背韵文等。因此,利用生动的插图,再配合文字和故事情节,制造一个具体而有意义的情境,让儿童透过图画推测故事情节和认识生字,就能提高教学效果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儿童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创作新作品。在美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呢?    一、激发绘画兴趣,挖掘创作想象空间    1、利用形象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要让所画的形象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然后才能激思励志。所以,我很重视每节美术课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我用“童心”去想儿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