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课堂秩序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和发言。然而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再加上其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经常无意识地违反课堂秩序,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课堂秩序并加强维护,以此营造出优良的课堂氛围,促进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秩序;构建策略
引言:
良好课堂秩序是促进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更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数学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小学生则习惯感受具体事物,数学课对其而言往往比较枯燥,不易激发兴趣,致使课堂秩序受到影响。虽然在新课改下,教师权威角色得以改变,课堂上出现了师生平等互动和参与的局面,学习方式渐趋多元化,但却仍然存在一些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破坏课堂秩序的情况。对此这就需要对课堂秩序的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探究课堂秩序构建策略。
一、数学课堂秩序概述
现阶段数学课堂秩序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
一是课堂秩序并非是只为了让教师教学计划顺利落实,更多的还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1]。
二是注重学生和自身创造价值的实现,尊重和肯定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思想观念。
三是教学方式方面,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探究和质疑,促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实现平等对话。
四是更加关注和维护学生的心理感受及尊严,注重对学生学习愿望的保护,强调学生之间的体验、交流和感悟。
二、建立课堂秩序的基本策略
(一)重新确认教师角色
一方面,教师自身应该正确认识课堂管理,跟随教学情况开展动态化管理。同时及时对教学目标和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进行分析和把握,重视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精神,完全掌握小学生的实际心理特征。
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应该正确认识自身的作用和地位。除了要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指导者,还要明确自己在学生关系处理以及课堂言行秩序维护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建立起开放自主的教学环境。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具有一定灵活性,能够根据整体教学走势调整教学计划,实现教学动态生成。通过趣味性教学牢牢吸引住学生,同时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合作关系,实现教学相长。
(二)提升教学组织能力
数学教学应当是立足素质教育,注重实效技能,激发学生兴趣。对此教师还应当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展现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通过素质教育思想促进教学。对于一节课来说,最关键的就是要抓住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关键点。比如可以通过预备铃到上课铃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准备好学习工具,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忆。开始上课时教师不要先急着讲课,而是要先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通过精心设计的导语导出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热情。在课堂中间有些学生难免会出现疲倦和注意力涣散等问题,这时候教师还需要改变教学方法,通过讲故事等手段把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注意力再次集中到课堂上。课堂结束前几分钟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随堂检测,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三)优化学习方式指导
一是充分掌握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良好的学习方式能够进一步促使教學新秩序建立起来,包含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指导学生掌握的相关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则是指导学生全面认识学习方法的具体适用范围。对此就需要让学生充分把握学习方式,以此形成强大的学习能力。
二是注重指导的渐次性。直接从自身教学入手,在明确基本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既注重教又考虑学,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并把学法和教法完全统一起来。
(四)明确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规范应该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起来,同时符合班级实际,循序渐进推进。
一是重点加强课堂纪律的监督执行,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充分发挥出集体的力量,相互监督和提醒,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二是通过奖励手段对学生正当行为加强鼓励,对不良行为进行惩罚。在奖励方面可以通过鼓励性语言强调纪律,比如赞美法、榜样评价法、夸张评价法等,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赞赏之中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在处罚时则要注重轻重缓解。小学生一般违反纪律基本都是缺乏自制力,所以教师还应当多通过表情、眼神、语言和动作暗示等促使其纠正不良行为,以此保持正常的课堂秩序。
(五)培养数学学习习惯
一方面加大对全神贯注学习习惯的培养,具体依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游戏、猜谜、设置疑问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刺激大脑兴奋中枢,调动眼、口、耳,促使学生积极处理学习信息。
另一方面养成勤用眼、口、耳的学习习惯。小学生抽象概念能力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而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手口并用的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题等方式约束学生率性而为的行为,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比如在教授“周长”这节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课本的周长是什么,然后再让大家拿出尺子量一量教材,探索周长的得来。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有目的且专心地把思维反映在动作中,养成积极参与课堂的良好习惯。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建立起良好秩序,就需要教师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认识,强化自身的组织教学的能力,维护好课堂秩序。同时加大学习方式指导,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卓燕. 对话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秩序的重构[J]. 课程教育研究,2019(19):154-155.
[2] 涂晓蓉. 浅谈如何维持好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秩序[J]. 成功:中下,2017:00237-00237.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秩序;构建策略
引言:
良好课堂秩序是促进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更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数学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小学生则习惯感受具体事物,数学课对其而言往往比较枯燥,不易激发兴趣,致使课堂秩序受到影响。虽然在新课改下,教师权威角色得以改变,课堂上出现了师生平等互动和参与的局面,学习方式渐趋多元化,但却仍然存在一些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破坏课堂秩序的情况。对此这就需要对课堂秩序的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探究课堂秩序构建策略。
一、数学课堂秩序概述
现阶段数学课堂秩序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
一是课堂秩序并非是只为了让教师教学计划顺利落实,更多的还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1]。
二是注重学生和自身创造价值的实现,尊重和肯定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思想观念。
三是教学方式方面,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探究和质疑,促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实现平等对话。
四是更加关注和维护学生的心理感受及尊严,注重对学生学习愿望的保护,强调学生之间的体验、交流和感悟。
二、建立课堂秩序的基本策略
(一)重新确认教师角色
一方面,教师自身应该正确认识课堂管理,跟随教学情况开展动态化管理。同时及时对教学目标和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进行分析和把握,重视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精神,完全掌握小学生的实际心理特征。
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应该正确认识自身的作用和地位。除了要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指导者,还要明确自己在学生关系处理以及课堂言行秩序维护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建立起开放自主的教学环境。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具有一定灵活性,能够根据整体教学走势调整教学计划,实现教学动态生成。通过趣味性教学牢牢吸引住学生,同时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合作关系,实现教学相长。
(二)提升教学组织能力
数学教学应当是立足素质教育,注重实效技能,激发学生兴趣。对此教师还应当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展现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通过素质教育思想促进教学。对于一节课来说,最关键的就是要抓住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关键点。比如可以通过预备铃到上课铃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准备好学习工具,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忆。开始上课时教师不要先急着讲课,而是要先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通过精心设计的导语导出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热情。在课堂中间有些学生难免会出现疲倦和注意力涣散等问题,这时候教师还需要改变教学方法,通过讲故事等手段把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注意力再次集中到课堂上。课堂结束前几分钟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随堂检测,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三)优化学习方式指导
一是充分掌握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良好的学习方式能够进一步促使教學新秩序建立起来,包含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指导学生掌握的相关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则是指导学生全面认识学习方法的具体适用范围。对此就需要让学生充分把握学习方式,以此形成强大的学习能力。
二是注重指导的渐次性。直接从自身教学入手,在明确基本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既注重教又考虑学,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并把学法和教法完全统一起来。
(四)明确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规范应该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起来,同时符合班级实际,循序渐进推进。
一是重点加强课堂纪律的监督执行,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充分发挥出集体的力量,相互监督和提醒,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二是通过奖励手段对学生正当行为加强鼓励,对不良行为进行惩罚。在奖励方面可以通过鼓励性语言强调纪律,比如赞美法、榜样评价法、夸张评价法等,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赞赏之中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在处罚时则要注重轻重缓解。小学生一般违反纪律基本都是缺乏自制力,所以教师还应当多通过表情、眼神、语言和动作暗示等促使其纠正不良行为,以此保持正常的课堂秩序。
(五)培养数学学习习惯
一方面加大对全神贯注学习习惯的培养,具体依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游戏、猜谜、设置疑问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刺激大脑兴奋中枢,调动眼、口、耳,促使学生积极处理学习信息。
另一方面养成勤用眼、口、耳的学习习惯。小学生抽象概念能力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而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手口并用的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题等方式约束学生率性而为的行为,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比如在教授“周长”这节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课本的周长是什么,然后再让大家拿出尺子量一量教材,探索周长的得来。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有目的且专心地把思维反映在动作中,养成积极参与课堂的良好习惯。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建立起良好秩序,就需要教师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认识,强化自身的组织教学的能力,维护好课堂秩序。同时加大学习方式指导,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卓燕. 对话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秩序的重构[J]. 课程教育研究,2019(19):154-155.
[2] 涂晓蓉. 浅谈如何维持好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秩序[J]. 成功:中下,2017:00237-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