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知道,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生活与美术是分不开的,我们把生活比作“土壤”,美术比作“植物”,离开了土壤植物又怎么能“无土栽培”呢?我们的教学,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画成的作品是同一模式的,在长期的训练后,学生的个性被抹杀,创造力被压制,美术作品与生活脱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针对所教的班级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经过这一段时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也有了一些收获。
一、美术课堂上的“生活化”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生活化美术教学的前提和条件,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术的关系,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我在课堂中精心设计生活情境的创设,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创设生活情境采用的方法有讲故事、做游戏、唱儿歌、表演、变魔术等。让学生在生活情境的创设中真正体验到“在玩中学”的乐趣。例如我在上《大海上的船》一课时,在课前精心设计绘制了一幅大海的淡彩画,并设置了小机关把一个小岛藏在画的后面,授课时用小美人鱼的故事引出小岛,当我“变”出小岛时,孩子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这个惊喜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课堂教学达到了一个高潮。
(二)浓缩生活场景,设计环节
这是行之有效的开展生活化美术教学方法之一,能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都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别致的小花瓶》的活动体验部分,我设计这样的活动内容:a.布置拍卖会。b.“拍卖花瓶”,请一些同学上台推销“产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瓶)。C.“买花瓶”,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d.评出最佳设计师。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在特定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体会不同的生活片段,并在活动中参与了组织、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与实践能力。
(三)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这一方法是指在课堂教学后鼓励学生寻找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点,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教学利用废纸盒进行“变废为宝”的创造,点拨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更多的能“变废为宝”的材料。例如在上《制作小相框》《做个存钱罐》《秋天的叶子》等课时将课内延伸到课外,将一物联系到另一物,举一反三,充分展现美术教学生活化的特色,让学生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内在联系。课外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对生活的感知,从而很自然地学会从生活中提炼艺术创作的精髓。
二、美术课外的“生活化”
(一)体验生活,注重观察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见观察对于美术创作的作用是很关键的。生活是美术的源泉,观察是创作的途径。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画的素材。为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观察的好习惯,且在教学后能有一个反馈,全面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我设计了“小画家日记”,就是通过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从而发现在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事物。这不但和其他学科整合到一起,还可以让学生把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生活中发现的美好事物记录下来。由于担心学生年龄小,从没有接触过“日记”,刚开始是由老师设计版面只让学生写内容。后在开题会上经沈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做了一些改进:让学生画自己喜欢的图案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自己动手设计“小画家日记”。学生更喜欢这样的日记了,写的内容也具有极强的灵动性,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有很多不起眼的学生都表现出了不俗的创作灵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版面设计也日趋成熟,尤其对于二年级的小同学来说有这样的变化真是很不容易。
(二)美化生活,展示自我
安排“展示美丽”游戏活动。此项活动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明确学习目的。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展示活动:
1.“布置展览会”。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小型商品,模拟商品交易。如:“水果秀”、“花瓶拍卖会”、“用线画房子画展”等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使学生对生活化美术教学的兴趣保持持久的情感热度。并将社会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实践能力。
2.“打扮环境”。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巧妙构思,制成装饰品、小艺术品。如“秋天的叶子”(利用掉落的各种颜色和形状的叶子来制作贴画作品)、“别致的小花瓶”(制作花瓶装饰教室)、“精美的相框”(和家长一同布置自己的小房间),让学生获得创作的喜悦。
(三)融入生活,家庭参与
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除语文、数学外的学科得不到家长的重视。为使生活化的美术教学这一课题能更好开展,取得家长的认同和支持,在课题研究的初期,我设计了“宣传单”,面向家庭宣传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让家长了解课题研究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为体现美术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更多应用于生活中的理念,让美术走进家庭,孩子和家长一起为美化自己的小家做贡献。从而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关爱家人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开展“我爱我家”活动,结合教科书让学生搜集和父母、亲人的照片,用绘画、制作相框、纸版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爱之情。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等方法创作绘画作品,并和家长一起装点自己的房间。
我还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向家长发放了“致家长一封信”,对本课题的部分研究进行了一个家庭调查。其中设计了几项问题:“您的孩子和您谈论美术课上的事情吗?”“您看到孩子的小画家日记了吗?”“您觉得他的小画家日记怎么样?”“您对他完成的美术作业有何评价?”“您认为本学期您的孩子在美术方面有无进步?”从家长的关注程度、和孩子的交流、给予的评价、有无进步几方面进行调查,从中发现家长们对美术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总之,把“生活化”教学融入到美术课堂中,要让学生走进生活,通过生活实践从中体验,使艺术创作融入生活的感悟,有创作的原材料,还要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习惯、全面提高美术素养,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创作出更真实的,更具有儿童特色又使人感动的作品,让我们共同努力和探索吧!
作者简介:
陶圆,现任小学一级教师,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已有12年,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扎根于农村美术教学中,积极钻研教材教法,曾多次获得区优秀人民教师称号,2008年参加河北省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
(责编 张晶晶)
一、美术课堂上的“生活化”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生活化美术教学的前提和条件,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术的关系,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我在课堂中精心设计生活情境的创设,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创设生活情境采用的方法有讲故事、做游戏、唱儿歌、表演、变魔术等。让学生在生活情境的创设中真正体验到“在玩中学”的乐趣。例如我在上《大海上的船》一课时,在课前精心设计绘制了一幅大海的淡彩画,并设置了小机关把一个小岛藏在画的后面,授课时用小美人鱼的故事引出小岛,当我“变”出小岛时,孩子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这个惊喜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课堂教学达到了一个高潮。
(二)浓缩生活场景,设计环节
这是行之有效的开展生活化美术教学方法之一,能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都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别致的小花瓶》的活动体验部分,我设计这样的活动内容:a.布置拍卖会。b.“拍卖花瓶”,请一些同学上台推销“产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瓶)。C.“买花瓶”,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d.评出最佳设计师。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在特定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体会不同的生活片段,并在活动中参与了组织、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与实践能力。
(三)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这一方法是指在课堂教学后鼓励学生寻找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点,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教学利用废纸盒进行“变废为宝”的创造,点拨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更多的能“变废为宝”的材料。例如在上《制作小相框》《做个存钱罐》《秋天的叶子》等课时将课内延伸到课外,将一物联系到另一物,举一反三,充分展现美术教学生活化的特色,让学生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内在联系。课外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对生活的感知,从而很自然地学会从生活中提炼艺术创作的精髓。
二、美术课外的“生活化”
(一)体验生活,注重观察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见观察对于美术创作的作用是很关键的。生活是美术的源泉,观察是创作的途径。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画的素材。为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观察的好习惯,且在教学后能有一个反馈,全面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我设计了“小画家日记”,就是通过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从而发现在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事物。这不但和其他学科整合到一起,还可以让学生把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生活中发现的美好事物记录下来。由于担心学生年龄小,从没有接触过“日记”,刚开始是由老师设计版面只让学生写内容。后在开题会上经沈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做了一些改进:让学生画自己喜欢的图案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自己动手设计“小画家日记”。学生更喜欢这样的日记了,写的内容也具有极强的灵动性,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有很多不起眼的学生都表现出了不俗的创作灵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版面设计也日趋成熟,尤其对于二年级的小同学来说有这样的变化真是很不容易。
(二)美化生活,展示自我
安排“展示美丽”游戏活动。此项活动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明确学习目的。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展示活动:
1.“布置展览会”。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小型商品,模拟商品交易。如:“水果秀”、“花瓶拍卖会”、“用线画房子画展”等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使学生对生活化美术教学的兴趣保持持久的情感热度。并将社会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实践能力。
2.“打扮环境”。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巧妙构思,制成装饰品、小艺术品。如“秋天的叶子”(利用掉落的各种颜色和形状的叶子来制作贴画作品)、“别致的小花瓶”(制作花瓶装饰教室)、“精美的相框”(和家长一同布置自己的小房间),让学生获得创作的喜悦。
(三)融入生活,家庭参与
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除语文、数学外的学科得不到家长的重视。为使生活化的美术教学这一课题能更好开展,取得家长的认同和支持,在课题研究的初期,我设计了“宣传单”,面向家庭宣传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让家长了解课题研究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为体现美术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更多应用于生活中的理念,让美术走进家庭,孩子和家长一起为美化自己的小家做贡献。从而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关爱家人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开展“我爱我家”活动,结合教科书让学生搜集和父母、亲人的照片,用绘画、制作相框、纸版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爱之情。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等方法创作绘画作品,并和家长一起装点自己的房间。
我还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向家长发放了“致家长一封信”,对本课题的部分研究进行了一个家庭调查。其中设计了几项问题:“您的孩子和您谈论美术课上的事情吗?”“您看到孩子的小画家日记了吗?”“您觉得他的小画家日记怎么样?”“您对他完成的美术作业有何评价?”“您认为本学期您的孩子在美术方面有无进步?”从家长的关注程度、和孩子的交流、给予的评价、有无进步几方面进行调查,从中发现家长们对美术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总之,把“生活化”教学融入到美术课堂中,要让学生走进生活,通过生活实践从中体验,使艺术创作融入生活的感悟,有创作的原材料,还要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习惯、全面提高美术素养,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创作出更真实的,更具有儿童特色又使人感动的作品,让我们共同努力和探索吧!
作者简介:
陶圆,现任小学一级教师,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已有12年,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扎根于农村美术教学中,积极钻研教材教法,曾多次获得区优秀人民教师称号,2008年参加河北省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
(责编 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