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情境能激发学生情智,情境能催动学生的灵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最佳学习状态,有以下四种做法: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故事情境,创设游戏情境,创设问题情境。
让数学课堂充满童趣、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浓,课已完,意未尽。如何让40分钟的课堂像磁铁一样把每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为学生与教学资源、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连通牵线搭桥?
一、创设生活情境,喚起学生经验
数学,对小学生来说,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
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根据主题图配菜,农村孩子对菜谱并不熟悉,从菜谱中去理解搭配,学生肯定很难接受。其实搭配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吃、穿、住、行上。同学们都爱漂亮,那我们就从穿上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实物出示1件上衣、2条裤子。你想怎样穿?学生动手搭配,总结搭配方法。接着不断增加衣服的数量——3件上衣、4条裤子。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解决。
大家都会走路,那我们就从行路中找一找搭配中的学问。课件出示小红上学有几种走法?请一名聪明的小向导来为我们讲一讲。从离生活近的穿衣与走路上学会了搭配,离生活远的配菜与配房间也迎刃而解。最后让学生在收获的喜悦中寻找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比如:思考对于你来说,在班级搭配一个同桌有多少种方法?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各种生活情境中,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又如在教学《数数的组成》一课时,根据初春时节的沙尘天气,课一开始我问孩子们,消灭沙尘暴的办法就是多植树,老师家栽了一片小树林,大家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棵?数树一共有多少棵,你想怎样数?一棵一棵数,两棵两棵数,五棵五棵数,十棵十棵数?能在数数的同时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一举两得。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起学生兴趣
小学生最爱听故事,如果把数学知识编成故事来揭示课题,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好奇中思索问题的答案。例如: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猪八戒约孙悟空和沙僧到王母娘娘的桃园摘桃子吃,正好遇上七仙女每人托着一个放有六个桃子的盘子从桃园出来。猪八戒忙上前讨要,仙女们出题难为他:“谁先算出我们七人盘中桃子的总数,谁就能吃到桃子。”八戒听完,急忙一个一个地数起来。沙僧用加法6 6 6 ……地数。孙悟空本领大,开口就算出来了。你们猜一猜孙悟空是怎么算的?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进入学习。课结尾时,猪八戒疑惑不解地问孙悟空,我们刚学6的乘法口诀,你怎么会的?孙悟空敲着猪八戒的脑袋说:“呆子,我预习了。”沙僧恍然大悟地对猪八戒说:“二哥我们赶快预习7的乘法口诀吧!”从而提示了学生的预习意识。
三、创设游戏情境,引起学生乐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只听说过哪个孩子厌学,还没有听说过哪个孩子“厌玩”。在教学中,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知识转化成游戏活动,使学生心情欢悦愉快,化被动为主动,在游戏中自觉地运用相关的方法,探求有关的知识,使游戏向有收益、有选择、有节制、有创造的方面转化,创造这样的氛围以适应和满足孩子的天性。在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乘法“找规律”一课时,5×1、5×10、3×2、3×20、30×20、12×4、12×40、120×40让学生经过三组计算从中发现规律,对于学生来说很枯燥,很被动。如果设计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开火车就不一样了。导入时我说:“我发现一个现象,下课的铃声一响,同学们就像小鸟一样飞出教室,但上课的铃声一响,同学们却依依不舍地走进教室。既然同学们这么爱玩游戏,我们接着玩一个数学游戏,看看同学们玩游戏的本领如何。从1×10、2×10、3×10……开火车,看谁算得快。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骤增,课堂气氛活跃。规律在游戏中显而易见,既高效又快速。
根据教学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亲身体验,以增加教学情趣。又如在教学“十几减九”这节课时,最后的巩固练习,采用了两个游戏,其中一个是“小蝌蚪找妈妈”:先出示一幅几只身上有数字的青蛙和许多小蝌蚪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然后发给学生一些写有算式的小蝌蚪,让这些小蝌蚪快回到妈妈的身边。另一个游戏是“白鸽送信”,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当“白鸽”,给每个孩子一个游戏的机会,达到让每个孩子巩固知识的目的。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小蝌蚪找妈妈”和“白鸽送信”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轻松愉快。
四、创设问题情境,掘起学生思维
学问,学问,就是学着提问。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过:“学习知识,目的要做学问,不要做学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回答一个问题有价值的多。”在解决每套大运动服50元,每套小运动服30元,学校要买48套大运动服、25套小运动服的问题时,我没有直接出示课本问题——两种运动服各付多少元?而是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1:大运动服花多少元?
学生2:小运动服花多少元?
教师:能不能把这两个问题合成一个问题?
学生经过争辩与交流,有的说:“大运动服和小运动服分别付多少元?”有的说:“大运动服和小运动服各付多少元?”有的说:“两种运动服各付多少元?”这样教师不用喊破喉咙说明问题的含义。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通过交流、启迪,辨析整合,问题的提出,大家有了共识。值得一提的是,在争辩和交流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倾听、接纳和评析。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创设出探究新知识的情境,使学生心情愉快,使厌学转为乐学,使被动变成主动。正如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所说:心灵的大门不易叩开,可一旦叩开了,走入了学生心灵世界,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让数学课堂充满童趣、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浓,课已完,意未尽。如何让40分钟的课堂像磁铁一样把每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为学生与教学资源、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连通牵线搭桥?
一、创设生活情境,喚起学生经验
数学,对小学生来说,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
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根据主题图配菜,农村孩子对菜谱并不熟悉,从菜谱中去理解搭配,学生肯定很难接受。其实搭配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吃、穿、住、行上。同学们都爱漂亮,那我们就从穿上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实物出示1件上衣、2条裤子。你想怎样穿?学生动手搭配,总结搭配方法。接着不断增加衣服的数量——3件上衣、4条裤子。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解决。
大家都会走路,那我们就从行路中找一找搭配中的学问。课件出示小红上学有几种走法?请一名聪明的小向导来为我们讲一讲。从离生活近的穿衣与走路上学会了搭配,离生活远的配菜与配房间也迎刃而解。最后让学生在收获的喜悦中寻找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比如:思考对于你来说,在班级搭配一个同桌有多少种方法?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各种生活情境中,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又如在教学《数数的组成》一课时,根据初春时节的沙尘天气,课一开始我问孩子们,消灭沙尘暴的办法就是多植树,老师家栽了一片小树林,大家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棵?数树一共有多少棵,你想怎样数?一棵一棵数,两棵两棵数,五棵五棵数,十棵十棵数?能在数数的同时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一举两得。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起学生兴趣
小学生最爱听故事,如果把数学知识编成故事来揭示课题,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好奇中思索问题的答案。例如: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猪八戒约孙悟空和沙僧到王母娘娘的桃园摘桃子吃,正好遇上七仙女每人托着一个放有六个桃子的盘子从桃园出来。猪八戒忙上前讨要,仙女们出题难为他:“谁先算出我们七人盘中桃子的总数,谁就能吃到桃子。”八戒听完,急忙一个一个地数起来。沙僧用加法6 6 6 ……地数。孙悟空本领大,开口就算出来了。你们猜一猜孙悟空是怎么算的?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进入学习。课结尾时,猪八戒疑惑不解地问孙悟空,我们刚学6的乘法口诀,你怎么会的?孙悟空敲着猪八戒的脑袋说:“呆子,我预习了。”沙僧恍然大悟地对猪八戒说:“二哥我们赶快预习7的乘法口诀吧!”从而提示了学生的预习意识。
三、创设游戏情境,引起学生乐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只听说过哪个孩子厌学,还没有听说过哪个孩子“厌玩”。在教学中,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知识转化成游戏活动,使学生心情欢悦愉快,化被动为主动,在游戏中自觉地运用相关的方法,探求有关的知识,使游戏向有收益、有选择、有节制、有创造的方面转化,创造这样的氛围以适应和满足孩子的天性。在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乘法“找规律”一课时,5×1、5×10、3×2、3×20、30×20、12×4、12×40、120×40让学生经过三组计算从中发现规律,对于学生来说很枯燥,很被动。如果设计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开火车就不一样了。导入时我说:“我发现一个现象,下课的铃声一响,同学们就像小鸟一样飞出教室,但上课的铃声一响,同学们却依依不舍地走进教室。既然同学们这么爱玩游戏,我们接着玩一个数学游戏,看看同学们玩游戏的本领如何。从1×10、2×10、3×10……开火车,看谁算得快。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骤增,课堂气氛活跃。规律在游戏中显而易见,既高效又快速。
根据教学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亲身体验,以增加教学情趣。又如在教学“十几减九”这节课时,最后的巩固练习,采用了两个游戏,其中一个是“小蝌蚪找妈妈”:先出示一幅几只身上有数字的青蛙和许多小蝌蚪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然后发给学生一些写有算式的小蝌蚪,让这些小蝌蚪快回到妈妈的身边。另一个游戏是“白鸽送信”,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当“白鸽”,给每个孩子一个游戏的机会,达到让每个孩子巩固知识的目的。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小蝌蚪找妈妈”和“白鸽送信”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轻松愉快。
四、创设问题情境,掘起学生思维
学问,学问,就是学着提问。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过:“学习知识,目的要做学问,不要做学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回答一个问题有价值的多。”在解决每套大运动服50元,每套小运动服30元,学校要买48套大运动服、25套小运动服的问题时,我没有直接出示课本问题——两种运动服各付多少元?而是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1:大运动服花多少元?
学生2:小运动服花多少元?
教师:能不能把这两个问题合成一个问题?
学生经过争辩与交流,有的说:“大运动服和小运动服分别付多少元?”有的说:“大运动服和小运动服各付多少元?”有的说:“两种运动服各付多少元?”这样教师不用喊破喉咙说明问题的含义。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通过交流、启迪,辨析整合,问题的提出,大家有了共识。值得一提的是,在争辩和交流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倾听、接纳和评析。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创设出探究新知识的情境,使学生心情愉快,使厌学转为乐学,使被动变成主动。正如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所说:心灵的大门不易叩开,可一旦叩开了,走入了学生心灵世界,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