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障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经常被人冷落、忽视,因而引起他們孤独和怪异的性格,这就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平衡存在严重的障碍。如有的自闭症小孩表情淡漠、孤僻、自卑,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有的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自控能力差,还有的孤独症儿童,意识不到周围的人与事的存在,不与人交往,不能区分自己与外界,总是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
智障儿童的孤僻和怪异的性格和依赖性强,自控能力差等特点,实际上是智障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不健康的种种表象,为了改善智障儿童这些状况,使他们能健康的生活,体验到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作为一名特教学校的教师,在关注他们学习活动的同时,我们更应注意到他们在精神领域的发展和变化,用敏锐的眼光去探索学生的心灵世界。特教学校的每位老师都应该是一名很好的心理辅导教师。因为学生比较特殊,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心理问题(比如:孤独症、自闭症、情绪障碍等)。智力低下的儿童往往情感发展慢,情感水平低,不稳定,易发生冲动,自控能力差,往往会呈现出胆怯、焦虑、自卑,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有的父母由于孩子有缺陷,经常对孩子发脾气,态度无理粗暴,对孩子的行为不满而表现出失望的情绪;也有的父母过分溺爱,事事包办,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号,认为他是家中最重要的,凡事有父母呢!这种信念往往使儿童过分依恋父母,缺乏独立性,一旦进入学校,常常引发依恋行为分离的焦虑与恐惧。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控制问题,稳定学生的情绪
当情绪障碍儿童把不良情绪或行动投向教师时,教师自己首先要报以积极的情感和行为,对儿童的行为要保持宽容和关心。比如:我校星星班一位小朋友叫琦琦, 9岁,刚来校时不愿上学,一进入教室就哭闹,他没有语言,只是拖着父母的衣角要跟着回去。硬把他留下,他就低着头,在教室里烦躁地走来走去,显得非常惊慌、恐惧。针对上述情况,我不强迫她像其他儿童一样坐在座位上学习,而是采用非强化方法来减少她的消极行为,即不理睬、漠视他,并装作无意识地放些彩色图片或玩具在他的面前。慢慢地,当他发现没人理她,也没人伤害他时,情绪便渐渐缓解下来,不自觉地拿起面前的图片、玩具摆弄。偶尔指指教室后面的钟,意思是说,妈妈什么时候来接。这时,我才走近她,用轻柔的话语安慰她:“快了!来,我们一起玩。”以此转移她的注意力,有意识地创造氛围把她从不良情绪中引出来。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认为,让儿童接纳教师,是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走进儿童的世界,才会对儿童的情感有所了解,儿童才会配合你的训练,达到你的要求。要多关心爱护儿童,多用身体拥抱儿童,抚摸儿童,使儿童逐渐体会到你对她的爱。与智障儿童一起做游戏或运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就上面的例子,当琦琦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我立即帮助他,并采用 “对”、“试试看”、“你真棒”等激励性语言来鼓励他。还一边做游戏,一边给他唱儿歌、数数字,让他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有效地化解了他在学校、老师面前紧张、焦虑的情绪,并对老师产生信任感。
三、寻找问题的症结,争取家长的配合
在辅导智障儿童的过程中,家长的配合是很重要的。如上文中琦琦的案例,事后我找到了他的家长,了解到他曾经因治病在医院受过惊吓,又因母亲过分溺爱,使他自卑、焦虑、恐惧,害怕与陌生人交往,以致他从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了解了情况后,我要求其家长逐步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适当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剥夺孩子独立学习的权利;不要过分地强调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其学会生活自理。
四、利用行为矫正技术削弱不良情绪
在儿童心理辅导过程中,我认为还可以采用行为矫正技术。针对上述案例,我还运用了以下行为矫正技术:一是进行放松训练。具体做法是这样的:A、帮助她想象自己像一只懒洋洋的狮子,正张大嘴打哈欠。老师示范打哈欠,她跟着学,觉得挺好玩,全身的神经自然松弛了。B、利用康复玩具,让她拧压各种玩具,造成手臂肌肉紧张。可以找到自我宣泄的对象,释放不良情绪。C、试着让她吹气球,学会深呼吸,以此来缓解紧张情绪。二是利用正强化,增进其积极的行为,克服其消极的情绪。在取得家长的同意后,与他们共同制定一个计划,并把计划内容向当事人解释清楚。计划内容如下:A、每天准时到校,不哭闹。B、上课安静地坐在教室里。C、在放学之前能一直呆在学校,不闹着要回家。如果这一天当中达到这些目标,回家后她就可以获得一些特权。比如:奖励一个喜欢的玩具或食物;星期天爸爸骑车带她去外面兜风;可以在游戏机上玩游戏等等。反之,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则以上特权终止。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琦琦的情绪及行为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如今上课时,老师不用陪着他在操场上徘徊,也听不见哭闹的声音,他脸上的笑容多了,性格也活泼了一些,有了主动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的愿望。
智障儿童的孤僻和怪异的性格和依赖性强,自控能力差等特点,实际上是智障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不健康的种种表象,为了改善智障儿童这些状况,使他们能健康的生活,体验到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作为一名特教学校的教师,在关注他们学习活动的同时,我们更应注意到他们在精神领域的发展和变化,用敏锐的眼光去探索学生的心灵世界。特教学校的每位老师都应该是一名很好的心理辅导教师。因为学生比较特殊,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心理问题(比如:孤独症、自闭症、情绪障碍等)。智力低下的儿童往往情感发展慢,情感水平低,不稳定,易发生冲动,自控能力差,往往会呈现出胆怯、焦虑、自卑,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有的父母由于孩子有缺陷,经常对孩子发脾气,态度无理粗暴,对孩子的行为不满而表现出失望的情绪;也有的父母过分溺爱,事事包办,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号,认为他是家中最重要的,凡事有父母呢!这种信念往往使儿童过分依恋父母,缺乏独立性,一旦进入学校,常常引发依恋行为分离的焦虑与恐惧。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控制问题,稳定学生的情绪
当情绪障碍儿童把不良情绪或行动投向教师时,教师自己首先要报以积极的情感和行为,对儿童的行为要保持宽容和关心。比如:我校星星班一位小朋友叫琦琦, 9岁,刚来校时不愿上学,一进入教室就哭闹,他没有语言,只是拖着父母的衣角要跟着回去。硬把他留下,他就低着头,在教室里烦躁地走来走去,显得非常惊慌、恐惧。针对上述情况,我不强迫她像其他儿童一样坐在座位上学习,而是采用非强化方法来减少她的消极行为,即不理睬、漠视他,并装作无意识地放些彩色图片或玩具在他的面前。慢慢地,当他发现没人理她,也没人伤害他时,情绪便渐渐缓解下来,不自觉地拿起面前的图片、玩具摆弄。偶尔指指教室后面的钟,意思是说,妈妈什么时候来接。这时,我才走近她,用轻柔的话语安慰她:“快了!来,我们一起玩。”以此转移她的注意力,有意识地创造氛围把她从不良情绪中引出来。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认为,让儿童接纳教师,是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走进儿童的世界,才会对儿童的情感有所了解,儿童才会配合你的训练,达到你的要求。要多关心爱护儿童,多用身体拥抱儿童,抚摸儿童,使儿童逐渐体会到你对她的爱。与智障儿童一起做游戏或运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就上面的例子,当琦琦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我立即帮助他,并采用 “对”、“试试看”、“你真棒”等激励性语言来鼓励他。还一边做游戏,一边给他唱儿歌、数数字,让他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有效地化解了他在学校、老师面前紧张、焦虑的情绪,并对老师产生信任感。
三、寻找问题的症结,争取家长的配合
在辅导智障儿童的过程中,家长的配合是很重要的。如上文中琦琦的案例,事后我找到了他的家长,了解到他曾经因治病在医院受过惊吓,又因母亲过分溺爱,使他自卑、焦虑、恐惧,害怕与陌生人交往,以致他从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了解了情况后,我要求其家长逐步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适当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剥夺孩子独立学习的权利;不要过分地强调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其学会生活自理。
四、利用行为矫正技术削弱不良情绪
在儿童心理辅导过程中,我认为还可以采用行为矫正技术。针对上述案例,我还运用了以下行为矫正技术:一是进行放松训练。具体做法是这样的:A、帮助她想象自己像一只懒洋洋的狮子,正张大嘴打哈欠。老师示范打哈欠,她跟着学,觉得挺好玩,全身的神经自然松弛了。B、利用康复玩具,让她拧压各种玩具,造成手臂肌肉紧张。可以找到自我宣泄的对象,释放不良情绪。C、试着让她吹气球,学会深呼吸,以此来缓解紧张情绪。二是利用正强化,增进其积极的行为,克服其消极的情绪。在取得家长的同意后,与他们共同制定一个计划,并把计划内容向当事人解释清楚。计划内容如下:A、每天准时到校,不哭闹。B、上课安静地坐在教室里。C、在放学之前能一直呆在学校,不闹着要回家。如果这一天当中达到这些目标,回家后她就可以获得一些特权。比如:奖励一个喜欢的玩具或食物;星期天爸爸骑车带她去外面兜风;可以在游戏机上玩游戏等等。反之,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则以上特权终止。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琦琦的情绪及行为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如今上课时,老师不用陪着他在操场上徘徊,也听不见哭闹的声音,他脸上的笑容多了,性格也活泼了一些,有了主动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