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阳台上,打开窗户,清冽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每天清晨。放出陈气,再放进来新的,是我的第一要务。
一大片荒地映入眼帘。有四个足球场那么大。这么大的一片荒地在这个城市的黄金地段已经荒置五六年了。从前,这里是少年科学宫,经常能看到中小学生兴高采烈地排着队,到里面的展厅参观稀奇古怪的天外之物,或瞪大了双眼观赏令他们匪夷所思的各类神奇发明。他们一边嚷嚷一边推搡着攀上旋转楼梯,钻进立体放映厅躺着看模拟电影,他们的尖叫我在阳台上都能听到。我喜欢这些尖叫。
很快,有人看上了这块发光的地皮。政府联手开发商拔掉了科学宫,他们有更大更有价值的投资设想,他们的设想较之仅仅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少年科学宫要有意义得多。
工地围墙外挂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牌子,对这句话的理解我讳莫如深,它的宗旨在后面四个字,前面四个字只是诱饵,像作文里的伏笔,所以,这句话看上去文绉绉的,挺合辙押韵。
一个城市没有少年科学宫,算不上什么,学生去学校或者去大街上。一段时间过去了,这块宝地因领导与地产商之间复杂的条约出现了分歧,后又卷进第三方,迟迟难以施工。随着时间的推移,领导的调离,,宝地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谁都不敢接手。
它立即成了一块废地,在我的眼皮子底下,长满蒿草,一场雨后,蒿草发绿,显得更加荒芜空旷。这样的景致使我的视线疲劳得很,其实,它可以是一片草坪或者花坛。临时的也好,这是我的幻想,幻想就是不能实现的梦境。一天,我的梦被一个窝棚弄醒了。那是立冬的前一天。推开窗户,离我阳台很近的地方有一个窝棚,歪歪扭扭。紧靠着墙根。
有人选择在这里定居?
我疲劳的视线亮了一层。
第二天,一个人蹲在他“家”的门口刷牙、洗脸。然后回屋穿好衣服,关了门推着自行车走了。
傍晚,我收衣服的时候。那个人回来了。他的窝棚冒出一丝软软弱弱的炊烟,他在做饭。天幕说暗就暗,我也要做饭了。
天气一天冷过一天。屋里来了暖气,我看见他在窝棚上加了一些油毡。陈旧碎裂,显然是拣来的。窝棚的边上摞了几块蜂窝煤。他对过冬有所准备。
一天,阳光很好,他来了朋友。他在露天做饭,做的什么我看不清。他们围着炉子和锅。坐在碎砖头上,一人手里举着一瓶啤酒,碰了一下。不远处堆着小山一样的空啤酒瓶,过几天又码起一堆,还有泡沫、纸板、草筐、轮胎、缺胳膊少腿的旧家具,竟然还有一个扣着的大浴缸……
有一天他洗了衣服,黑裤子折弯凉在麻绳绳上,像一个规整的“人”字。上衣对折着凉着。袖子垂掉下来,很像一个“衣”字。这种凉衣方式已经很遥远陌生了,但又非常熟悉,我就多看了一会。
12月,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让人听见名字就往回一缩。这个名字可不会白来,它带来的大雪覆盖了这座城市也掩埋了那个窝棚。一夜间,矮矮的窝棚成了个雪包,躬着身子趴在地里。
我看到一条歪歪扭扭的小道从窝棚门口延伸出去,是天亮以后。那个人给自己扫出一条小道,扫完雪,顺着小道回到屋里。他重新走出来的时候,穿戴得干净整齐。
大雪过后,大地渐渐露出了真相。我发现那个窝棚不远处又有一个窝棚,更小的,断断续续冒着青烟。东边和北边不知何时也搭起一个或两个类似的窝棚,距离太远,到底看不太清。
我的眼睛越来越看不清这白色的大地了。
阅读训练
1.请解释加着重号的词在句中的含义。宝地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
2.“有人选择在这里定居”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写出三点即可。
3.如何理解“对这句话的理解我讳莫如深”这句话?
4.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我疲劳的视线亮了一层”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
5.作者在最后写道“我的眼睛越来越看不清这白色的大地了”,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一大片荒地映入眼帘。有四个足球场那么大。这么大的一片荒地在这个城市的黄金地段已经荒置五六年了。从前,这里是少年科学宫,经常能看到中小学生兴高采烈地排着队,到里面的展厅参观稀奇古怪的天外之物,或瞪大了双眼观赏令他们匪夷所思的各类神奇发明。他们一边嚷嚷一边推搡着攀上旋转楼梯,钻进立体放映厅躺着看模拟电影,他们的尖叫我在阳台上都能听到。我喜欢这些尖叫。
很快,有人看上了这块发光的地皮。政府联手开发商拔掉了科学宫,他们有更大更有价值的投资设想,他们的设想较之仅仅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少年科学宫要有意义得多。
工地围墙外挂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牌子,对这句话的理解我讳莫如深,它的宗旨在后面四个字,前面四个字只是诱饵,像作文里的伏笔,所以,这句话看上去文绉绉的,挺合辙押韵。
一个城市没有少年科学宫,算不上什么,学生去学校或者去大街上。一段时间过去了,这块宝地因领导与地产商之间复杂的条约出现了分歧,后又卷进第三方,迟迟难以施工。随着时间的推移,领导的调离,,宝地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谁都不敢接手。
它立即成了一块废地,在我的眼皮子底下,长满蒿草,一场雨后,蒿草发绿,显得更加荒芜空旷。这样的景致使我的视线疲劳得很,其实,它可以是一片草坪或者花坛。临时的也好,这是我的幻想,幻想就是不能实现的梦境。一天,我的梦被一个窝棚弄醒了。那是立冬的前一天。推开窗户,离我阳台很近的地方有一个窝棚,歪歪扭扭。紧靠着墙根。
有人选择在这里定居?
我疲劳的视线亮了一层。
第二天,一个人蹲在他“家”的门口刷牙、洗脸。然后回屋穿好衣服,关了门推着自行车走了。
傍晚,我收衣服的时候。那个人回来了。他的窝棚冒出一丝软软弱弱的炊烟,他在做饭。天幕说暗就暗,我也要做饭了。
天气一天冷过一天。屋里来了暖气,我看见他在窝棚上加了一些油毡。陈旧碎裂,显然是拣来的。窝棚的边上摞了几块蜂窝煤。他对过冬有所准备。
一天,阳光很好,他来了朋友。他在露天做饭,做的什么我看不清。他们围着炉子和锅。坐在碎砖头上,一人手里举着一瓶啤酒,碰了一下。不远处堆着小山一样的空啤酒瓶,过几天又码起一堆,还有泡沫、纸板、草筐、轮胎、缺胳膊少腿的旧家具,竟然还有一个扣着的大浴缸……
有一天他洗了衣服,黑裤子折弯凉在麻绳绳上,像一个规整的“人”字。上衣对折着凉着。袖子垂掉下来,很像一个“衣”字。这种凉衣方式已经很遥远陌生了,但又非常熟悉,我就多看了一会。
12月,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让人听见名字就往回一缩。这个名字可不会白来,它带来的大雪覆盖了这座城市也掩埋了那个窝棚。一夜间,矮矮的窝棚成了个雪包,躬着身子趴在地里。
我看到一条歪歪扭扭的小道从窝棚门口延伸出去,是天亮以后。那个人给自己扫出一条小道,扫完雪,顺着小道回到屋里。他重新走出来的时候,穿戴得干净整齐。
大雪过后,大地渐渐露出了真相。我发现那个窝棚不远处又有一个窝棚,更小的,断断续续冒着青烟。东边和北边不知何时也搭起一个或两个类似的窝棚,距离太远,到底看不太清。
我的眼睛越来越看不清这白色的大地了。
阅读训练
1.请解释加着重号的词在句中的含义。宝地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
2.“有人选择在这里定居”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写出三点即可。
3.如何理解“对这句话的理解我讳莫如深”这句话?
4.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我疲劳的视线亮了一层”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
5.作者在最后写道“我的眼睛越来越看不清这白色的大地了”,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