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实际以及现有教师队伍的现状,进一步明确了此类“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内涵---- 建设与不同专业整合的“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同时提出了培养高职公共英语“双师素质”型教师的途径、培养模式等设想。
关键词:“双师素质”型;高职公共英语;培养模式
一、 高职公共英语“双师素质”型教师的界定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对专业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目前,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共识,但是关于“双师型”教师的确切内涵,目前的认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已经获得共识的说法有以下几种:“双职称”说、“双证”说、“双能”说、“叠加”说、“双层次”说等。【1】这些不同的说法基本上都是针对专业教学团队的专任教师而言的,到前为止,对于公共课教师还没有做相应的要求,但为了适应整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配合专业课教学,公共课教师也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其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认定此类教师最基本应该具备以下两种素质:一是要具有较高的英语语言学理论知识和教育学基础知识;二是在教不同专业学生时要有主动学习相应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指导学生进行相应语言实践的能力。为了区别于专业课的“双师型”教师,我们把基本具备这两种素质的公共课教师就称作“双师素质”型教师。“双师素质”型教师的说法从根本上符合目前高职英语课的现实情况,同时又对此类教师做出相应的统一要求。
二、高职公共英语“双师素质”型教师培养的模式设想
1、要有相对固定的教材体系。
选择固定的教材,建立立体化的教材体系。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公共英语教材的选用和使用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基本上都是以本科教材或专科教材为主,附带添加一部分专业课的内容,这样的教材只是满足了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过级的需要,并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联系各自专业进行兼顾将来职场发展需要的学习,因此,建议使用与学生未来职业有效结合,满足不同工作岗位实际需要的教材体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职业英语”系列教材是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开发的全新英语教材,以“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在将来工作中所需要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重点提高听、说、写等应用能力,特别是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际能力,真正体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2】这套教材基本上实现了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专业英语阶段的有机衔接,解决了以往为了添加专业知识而不得不开展专业英语学习带来的无效学习问题,此外,该系列教材根据各教学环节的需要,配备了很多教学课件与网络资源,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丰富的辅助资源,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2、要有相对稳定的教师团队。
根据教研室各教师的特点建设相对稳定的教师团队。选定学历水平、职称水平、教学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比较优秀的老教师,做到以老带新,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师团队,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特长和个性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提高计划,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听课、教研活动、说课等形式,花足够多的时间去补充相关专业知识,通过与专业课的整合探索,带动专业调整建设与公共课的协调发展。此外,就教师队伍建设而言,“双师素质”型教师不是简单的素质与能力的叠加,而是语言基础知识在实际行业岗位中应用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有机融合。
3、要有定期的、针对性强的培训机会。
有组织地创造条件,加大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力度。各大高职院校应根据总体计划安排,结合公共课教师的具体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针对公共课“双师素质”型教师师资培训体系。除了以往常规的选派人员赴国外进行语言基本功实际应用的活动以外,还应该分期、分批选派优秀教师到各专业定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加专业培训的发展形式,不断促进自我专业的成长与相关专业的互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直接安排青年教师深入实训基地,解决公共课教师不熟悉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切实提高公共英语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4、要有合理的、科学性强的管理机制。
完善相关人事制度,健全配套管理制度。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虽然大部分院校已充分认识到其必要性,也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举措,但往往受到诸如经费、相关制度的限制,即使广大教师通过自身努力达到所谓的“双师型”教师要求,也没有相应的激励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教师教学,他们在工资水平、职称评定、福利待遇方面也得不到实质性的回报。因此,为了使高职“双师型”教师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对合理和科学性强的管理机制,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及经费的投入上,给予实质性的支持,以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特别是对于公共课“双师素质”型教师而言,他们本来就属于边缘人群,在学校的地位永远都服务于专业教学,所以更应该加大针对此类教师队伍建设的人事制度改革力度,营造一个适合其发展的良性循环环境。
总之,不管是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还是公共课教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化的过程,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公共课“双师素质”型教师的培养远远达不到专业课“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规模,所以我们只能在高职院校各大专业内部进行相关的尝试,找出适合此类教师发展的模式----与专业的整合教学,开辟新的职业英语发展渠道,力争使我们的高职英语教学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未来工作环境的需要,希望能在多方协作,不断探索中将这一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何农. 《关于“双师型”教师内涵的辨析》. 《教育与职业》. 2008.11.
[2] 徐小贞. 《新职业英语----职业综合英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6
关键词:“双师素质”型;高职公共英语;培养模式
一、 高职公共英语“双师素质”型教师的界定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对专业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目前,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共识,但是关于“双师型”教师的确切内涵,目前的认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已经获得共识的说法有以下几种:“双职称”说、“双证”说、“双能”说、“叠加”说、“双层次”说等。【1】这些不同的说法基本上都是针对专业教学团队的专任教师而言的,到前为止,对于公共课教师还没有做相应的要求,但为了适应整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配合专业课教学,公共课教师也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其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认定此类教师最基本应该具备以下两种素质:一是要具有较高的英语语言学理论知识和教育学基础知识;二是在教不同专业学生时要有主动学习相应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指导学生进行相应语言实践的能力。为了区别于专业课的“双师型”教师,我们把基本具备这两种素质的公共课教师就称作“双师素质”型教师。“双师素质”型教师的说法从根本上符合目前高职英语课的现实情况,同时又对此类教师做出相应的统一要求。
二、高职公共英语“双师素质”型教师培养的模式设想
1、要有相对固定的教材体系。
选择固定的教材,建立立体化的教材体系。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公共英语教材的选用和使用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基本上都是以本科教材或专科教材为主,附带添加一部分专业课的内容,这样的教材只是满足了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过级的需要,并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联系各自专业进行兼顾将来职场发展需要的学习,因此,建议使用与学生未来职业有效结合,满足不同工作岗位实际需要的教材体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职业英语”系列教材是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开发的全新英语教材,以“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在将来工作中所需要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重点提高听、说、写等应用能力,特别是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际能力,真正体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2】这套教材基本上实现了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专业英语阶段的有机衔接,解决了以往为了添加专业知识而不得不开展专业英语学习带来的无效学习问题,此外,该系列教材根据各教学环节的需要,配备了很多教学课件与网络资源,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丰富的辅助资源,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2、要有相对稳定的教师团队。
根据教研室各教师的特点建设相对稳定的教师团队。选定学历水平、职称水平、教学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比较优秀的老教师,做到以老带新,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师团队,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特长和个性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提高计划,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听课、教研活动、说课等形式,花足够多的时间去补充相关专业知识,通过与专业课的整合探索,带动专业调整建设与公共课的协调发展。此外,就教师队伍建设而言,“双师素质”型教师不是简单的素质与能力的叠加,而是语言基础知识在实际行业岗位中应用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有机融合。
3、要有定期的、针对性强的培训机会。
有组织地创造条件,加大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力度。各大高职院校应根据总体计划安排,结合公共课教师的具体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针对公共课“双师素质”型教师师资培训体系。除了以往常规的选派人员赴国外进行语言基本功实际应用的活动以外,还应该分期、分批选派优秀教师到各专业定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加专业培训的发展形式,不断促进自我专业的成长与相关专业的互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直接安排青年教师深入实训基地,解决公共课教师不熟悉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切实提高公共英语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4、要有合理的、科学性强的管理机制。
完善相关人事制度,健全配套管理制度。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虽然大部分院校已充分认识到其必要性,也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举措,但往往受到诸如经费、相关制度的限制,即使广大教师通过自身努力达到所谓的“双师型”教师要求,也没有相应的激励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教师教学,他们在工资水平、职称评定、福利待遇方面也得不到实质性的回报。因此,为了使高职“双师型”教师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对合理和科学性强的管理机制,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及经费的投入上,给予实质性的支持,以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特别是对于公共课“双师素质”型教师而言,他们本来就属于边缘人群,在学校的地位永远都服务于专业教学,所以更应该加大针对此类教师队伍建设的人事制度改革力度,营造一个适合其发展的良性循环环境。
总之,不管是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还是公共课教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化的过程,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公共课“双师素质”型教师的培养远远达不到专业课“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规模,所以我们只能在高职院校各大专业内部进行相关的尝试,找出适合此类教师发展的模式----与专业的整合教学,开辟新的职业英语发展渠道,力争使我们的高职英语教学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未来工作环境的需要,希望能在多方协作,不断探索中将这一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何农. 《关于“双师型”教师内涵的辨析》. 《教育与职业》. 2008.11.
[2] 徐小贞. 《新职业英语----职业综合英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