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高考考纲对表达应用层级明确要求为“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
考试范围与要求如下: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8年全国Ⅰ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共5题,分别考查了病句、语言连贯、成语、得体(启事)和流程图,共计20分。试题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符合高考改革发展趋势。
以下是对2018年语文文字运用的逐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洋一號”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 ,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 ,并可根据需要 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中国人民的贡献。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 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勘查任务。
D. 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解析 B。A项“经历……航次”搭配不当;C项“经历了……航次”搭配不当;D项“执行……航次”搭配不当。
[归 纳][病句修改五法]
语感审读法 利用平日培养出的语感,在读题过程中找出感觉别扭的句子,审读分析,确认该句是不是病句。
筋脉梳理法 即提取主干法,是辨析复杂长句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即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抽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等错误;如果主干没有问题,再检查枝叶,看附加成分内部是否有语病,以及与中心词的搭配是否恰当。
逻辑分析法 有些句子不是语法上有问题,而是在逻辑、事理方面存在问题。对此,我们就应从概念是否清晰、判断是否正确、推理是否合乎逻辑以及是否符合事理等角度判断。
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语病,从语法、逻辑、事理等方面一时难以断定,这时可以造出几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从而确定该句是否有语病。
定“点”审视法 辨析病句还应该练就一双“慧眼”,对句子中容易出现语病的敏感点,予以重点审视。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 “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 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 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解析 C。承接前面主语的,应该是动词“走进”或者“进入”,然后根据后文各种实验室分布,可知这里强调的应该是实验室很多,所以答案选C。
[归 纳][语句复位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内容吻合 内容一致、意思吻合是语句衔接的关键一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连贯。
语境相同 语境一致,言语的思想、感情才会贯通。它包括内部语境,即上下文,以及外部语境,即时间、地点、场合、对象、话题、表达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基调等。
句式一致 句式是指句子的形式,即句子内部的语言结构,包括句子成分相同、词性色彩一致等。句式一致,有利于保持话题统一。主语一致,也有利于体现内容上的承接关系,使语言街接更严密。
语气一致 句子的语气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能够体现一定的思想、感情或基本观点,若不一致,往往会破坏情感的表达或对基本观点的确认,导致内容前后不协调。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B. 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C. 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 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解析 B。“一应俱全”强调全,“应有尽有”强调有;“一览无余”强调看到,“一目了然”强调看清;“易如反掌”强调容易,“经而易举”强调轻松;“东山再起”指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势力,“再接再厉”指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 [归 纳][近义成语疑难突破]
根据侧重点 语意相近的成语,仅仅是意义相近。一般而言,不少近义成语,其意义的侧重点不一样,辨析它们就得抓住其侧重点进行仔细分析。
根据程度轻重 语意相近的成语,往往语气有轻有重,意思有深有浅。辨析时抓住这些成语的轻重差异,可以更准确地将其填入恰当的语境中。
根据范围大小 语意相近的一些成语,有的涉及范围大,有的涉及范围小,使用的时候就要考虑适用范围的大小,以免小词大用或大词小用。
根据使用对象 近义成语使用对象不同,有的仅适用于人,有的仅适用于物,有的既适用于人,也适用于物。
根据语法功能 很多近义成语,其词性和语法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类成语的使用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
根据倾向和场合 不少近义成语感情色彩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有的成语适用于书面语,有的适用于口语。
20. 下面是某校一則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分析 本题考查应用文语言的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正式、庄重的场合,用语要规范、雅正,多用书面语。所以做本题要注意启事的语言规范,不能使用口语。
答案 “堵住”改为“堵塞”,“管子”改为“管道”,“换掉”改为“更换”,“打算”改为“计划”,“正遇上”改为“正值”。
[归 纳][语言得体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看对象 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都应首先考虑对象,看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性格、爱好甚至禁忌等,这个“对象”不仅仅指信息接受者,也指信息表达者。同一个意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对不同的人也应有不同的说法。此外,还需注意谦称、敬称和习惯用语的正确使用。
看场合 在庄重场合,要求用语庄重、规范,而不能用拉家常的口吻和语气;在公共场合,用语要准确、扼要,话题要集中,使用自然、亲切、灵活的语言,并尽量用口语;在与人促膝谈心时,不宜运用外交辞令,故弄玄虚,拐弯抹角,因为面对面说话,说话人和答话人都处在一定的情景中,许多话都可以十分简短甚至简略,不必追求完整;在娱乐场合,用语要生动、有趣,有时还需要一点幽默。
看语体 一般来说,不同的文体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语体,而不同的语体又常常表现出不同的语体色彩和语体特征。
21. 下面是某校为教师编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环境分析][自我分析][个人定位][发展目标][操作策略][评估反馈]
分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流程图主要反映事物的动态演变过程,读图时首先关注该主体由哪些环节构成;其次理清各环节之间的结构,如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等;再次关注各环节、各层次之间呈现何种关系,如总分、从属或并列关系等;拟写答案要在整体把握图表,全面理清图表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语言表达做到遣词准确、简明、概括性强,造句条理清楚、句型富于变化,语气顺畅。
答案 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首先要进行环境分析和自我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定位并设置发展目标,然后制定达成目标的操作策略,最后展开评估与信息反馈,再据此作进一步修订。
备 考 建 议
语言文字应用题一直都是高考语文命题改革的“试验田”,近几年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有变化、创新。要应对好试题的变化,考生要夯实语言文字应用基础,全面复习语言文字应用这一考点。只有对考点心中有数,考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备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注重积累,夯实基础。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在语料的选取上,着意选择了蕴意丰富、涵义相近的词汇,一方面强化对考生正确、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考查,另一方面促使考生辨析近似词汇背后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考生在感受祖国语言文字本身魅力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领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特质。
吃透考点,融会贯通。语言基础题以说明文的形式考查语言知识;得体题以启事的形式考查语言知识。
语用题仍会大胆创新,体现为在具体的语境中可能会采用多种考点组合的方式,如今年的成语、病句、衔接组合,也可能会出现对联、得体、仿写的组合,压缩、图文和评论的组合,病句、得体和应用文的组合等。
全国I卷的图文转换题,需要我们读懂构图,分析关键词与思考路径间的整体关系,从“解答题目”转向了“解决问题”,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
关注时事,博闻强识。语言文字应用突出考查考生在语言表达细节方面的能力,它将许多新鲜的社会素材融入其中,考查考生在实际场景中语言运用能力。
全国Ⅰ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在考查考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使考生在答题时直接感受、领会中国文化精神的内涵与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试题选材切入点会更加新颖,和时代联系更加紧密。名著阅读也很可能会是一个考点,单独考查或与语言运用、作文结合在一起考查。我们即将进行课程改革,高考是指向标。我们要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靠拢。
考试范围与要求如下: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8年全国Ⅰ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共5题,分别考查了病句、语言连贯、成语、得体(启事)和流程图,共计20分。试题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符合高考改革发展趋势。
以下是对2018年语文文字运用的逐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洋一號”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 ,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 ,并可根据需要 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中国人民的贡献。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 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勘查任务。
D. 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解析 B。A项“经历……航次”搭配不当;C项“经历了……航次”搭配不当;D项“执行……航次”搭配不当。
[归 纳][病句修改五法]
语感审读法 利用平日培养出的语感,在读题过程中找出感觉别扭的句子,审读分析,确认该句是不是病句。
筋脉梳理法 即提取主干法,是辨析复杂长句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即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抽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等错误;如果主干没有问题,再检查枝叶,看附加成分内部是否有语病,以及与中心词的搭配是否恰当。
逻辑分析法 有些句子不是语法上有问题,而是在逻辑、事理方面存在问题。对此,我们就应从概念是否清晰、判断是否正确、推理是否合乎逻辑以及是否符合事理等角度判断。
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语病,从语法、逻辑、事理等方面一时难以断定,这时可以造出几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从而确定该句是否有语病。
定“点”审视法 辨析病句还应该练就一双“慧眼”,对句子中容易出现语病的敏感点,予以重点审视。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 “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 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 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解析 C。承接前面主语的,应该是动词“走进”或者“进入”,然后根据后文各种实验室分布,可知这里强调的应该是实验室很多,所以答案选C。
[归 纳][语句复位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内容吻合 内容一致、意思吻合是语句衔接的关键一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连贯。
语境相同 语境一致,言语的思想、感情才会贯通。它包括内部语境,即上下文,以及外部语境,即时间、地点、场合、对象、话题、表达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基调等。
句式一致 句式是指句子的形式,即句子内部的语言结构,包括句子成分相同、词性色彩一致等。句式一致,有利于保持话题统一。主语一致,也有利于体现内容上的承接关系,使语言街接更严密。
语气一致 句子的语气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能够体现一定的思想、感情或基本观点,若不一致,往往会破坏情感的表达或对基本观点的确认,导致内容前后不协调。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B. 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C. 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 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解析 B。“一应俱全”强调全,“应有尽有”强调有;“一览无余”强调看到,“一目了然”强调看清;“易如反掌”强调容易,“经而易举”强调轻松;“东山再起”指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势力,“再接再厉”指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 [归 纳][近义成语疑难突破]
根据侧重点 语意相近的成语,仅仅是意义相近。一般而言,不少近义成语,其意义的侧重点不一样,辨析它们就得抓住其侧重点进行仔细分析。
根据程度轻重 语意相近的成语,往往语气有轻有重,意思有深有浅。辨析时抓住这些成语的轻重差异,可以更准确地将其填入恰当的语境中。
根据范围大小 语意相近的一些成语,有的涉及范围大,有的涉及范围小,使用的时候就要考虑适用范围的大小,以免小词大用或大词小用。
根据使用对象 近义成语使用对象不同,有的仅适用于人,有的仅适用于物,有的既适用于人,也适用于物。
根据语法功能 很多近义成语,其词性和语法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类成语的使用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
根据倾向和场合 不少近义成语感情色彩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有的成语适用于书面语,有的适用于口语。
20. 下面是某校一則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分析 本题考查应用文语言的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正式、庄重的场合,用语要规范、雅正,多用书面语。所以做本题要注意启事的语言规范,不能使用口语。
答案 “堵住”改为“堵塞”,“管子”改为“管道”,“换掉”改为“更换”,“打算”改为“计划”,“正遇上”改为“正值”。
[归 纳][语言得体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看对象 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都应首先考虑对象,看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性格、爱好甚至禁忌等,这个“对象”不仅仅指信息接受者,也指信息表达者。同一个意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对不同的人也应有不同的说法。此外,还需注意谦称、敬称和习惯用语的正确使用。
看场合 在庄重场合,要求用语庄重、规范,而不能用拉家常的口吻和语气;在公共场合,用语要准确、扼要,话题要集中,使用自然、亲切、灵活的语言,并尽量用口语;在与人促膝谈心时,不宜运用外交辞令,故弄玄虚,拐弯抹角,因为面对面说话,说话人和答话人都处在一定的情景中,许多话都可以十分简短甚至简略,不必追求完整;在娱乐场合,用语要生动、有趣,有时还需要一点幽默。
看语体 一般来说,不同的文体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语体,而不同的语体又常常表现出不同的语体色彩和语体特征。
21. 下面是某校为教师编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环境分析][自我分析][个人定位][发展目标][操作策略][评估反馈]
分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流程图主要反映事物的动态演变过程,读图时首先关注该主体由哪些环节构成;其次理清各环节之间的结构,如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等;再次关注各环节、各层次之间呈现何种关系,如总分、从属或并列关系等;拟写答案要在整体把握图表,全面理清图表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语言表达做到遣词准确、简明、概括性强,造句条理清楚、句型富于变化,语气顺畅。
答案 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首先要进行环境分析和自我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定位并设置发展目标,然后制定达成目标的操作策略,最后展开评估与信息反馈,再据此作进一步修订。
备 考 建 议
语言文字应用题一直都是高考语文命题改革的“试验田”,近几年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有变化、创新。要应对好试题的变化,考生要夯实语言文字应用基础,全面复习语言文字应用这一考点。只有对考点心中有数,考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备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注重积累,夯实基础。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在语料的选取上,着意选择了蕴意丰富、涵义相近的词汇,一方面强化对考生正确、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考查,另一方面促使考生辨析近似词汇背后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考生在感受祖国语言文字本身魅力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领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特质。
吃透考点,融会贯通。语言基础题以说明文的形式考查语言知识;得体题以启事的形式考查语言知识。
语用题仍会大胆创新,体现为在具体的语境中可能会采用多种考点组合的方式,如今年的成语、病句、衔接组合,也可能会出现对联、得体、仿写的组合,压缩、图文和评论的组合,病句、得体和应用文的组合等。
全国I卷的图文转换题,需要我们读懂构图,分析关键词与思考路径间的整体关系,从“解答题目”转向了“解决问题”,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
关注时事,博闻强识。语言文字应用突出考查考生在语言表达细节方面的能力,它将许多新鲜的社会素材融入其中,考查考生在实际场景中语言运用能力。
全国Ⅰ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在考查考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使考生在答题时直接感受、领会中国文化精神的内涵与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试题选材切入点会更加新颖,和时代联系更加紧密。名著阅读也很可能会是一个考点,单独考查或与语言运用、作文结合在一起考查。我们即将进行课程改革,高考是指向标。我们要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