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运用与实践课程的构建

来源 :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作者认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建立以内容为依托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念, 开设国际汉语教育专业英语运用与实践课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内容依托英语 专门用途英语
  引言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自1985年在国内四所高校首次设置以来,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由稚嫩的萌芽发展为受国家重视、社会关注的一门学科。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在新形势下如何凸显专业特色、优化课程结构、推进课程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满足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已成为目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英语课程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等问题逐渐显现。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英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和教学内容的实效性不强。为了更好地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国际汉语教育的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笔者根据调查和分析认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英语课程结构应进行优化,增设基于内容依托(CBI)和专门用途英语理论(ESP)指导下的专业英语运用于与实践课程。
  1 目前汉语国际教育本科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世界范围的“汉语热”,对汉语师资从数量到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各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却难以适应这种要求,尤其是英语课程设置表现出某种“随意性、缺乏针对性”。根据调查发现普遍的做法是选取高校英语专业部分主干必修或选修课程,如开设基础英语、高级英语、口语、翻译、写作、英美概况、英美文学等英语课程。
  以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外语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本专业自2007年成立以来,在培养方案中开设的英语课程有:大学英语综合(1-4)、英语语音、口语(1-4)、英汉翻译、跨文化交际等。我们对本专业4个年级的学生实施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各班级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过级率最高达50%。但随着专业的逐步发展,这种课程设置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其次,在调查中,学生们普遍反映英语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其汉语教学的效果。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生活方面与外国人交流存在语言问题;第二,用英语向留学生介绍中国文化相关知识存在语言困难;第三,在阅读对外汉语专业的英文论文时存在理解困难。第四,在教学中因未储备相关的专业术语和表达,使用英语作为媒介语存在问题。第五,学生还反映,这样的课程设置需要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 用有限的精力学习近于中文和英语两个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导致他们出现了英语水平不如英语专业学生,而中文专业知识不如中文专业学生的尴尬情况。
  因上述英语课程设置和内容与本专业未来从事的职业联系不够密切,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的更多的只是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有效地提升学习者在未来目标情景中,灵活自如地进行交流活动所需具备的专业外语水平。所以,汉语国际教育英语课程设置应当进行改革,应着重解决“教什么”、“如何教”、“如何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如何培养有效地沟通和交际能力”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2 专门用途英语(ESP)和以内容依托的英语(CBI)
  2.1 专门用途英语(ESP)的界定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如法律英语、医学英语等。国外从事ESP研究的知名学者Hutchinson和Waters在其ESP著作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把ESP分成了学术英语(EAP)和行业英语(EOP),前者主要是学习学术技能,后者是为职业目的。Strevens最早阐述了ESP的四个主要特征: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内容与特定学科专业和职业相关;语言适合这些专业和职业的句法、词汇和语篇;与通用英语形成对照。同时他还提出了两个可变特点:ESP可以只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如阅读技能、口语交际技能等;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如交际法等。
  2.2 以内容依托的英语(CBI)的界定
  从广义上讲,CBI既包涵一定的哲学思想,语言与内容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也是一个方法体系,语言与内容的结合可能带来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提高,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通过某种程度的结合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也作为语言教学领域的新概念,带来整个教育体制的变革。狭义的CBI仍属语言教学范畴,但是由于专业内容的引入,使得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双重甚至多重功效。即传播语言知识,强化专业功能,改善学习策略等。
  3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运用与实践课程构建
  3.1 增设以内容为依托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必要性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深汉语言文化功底,熟练掌握英语,日后能在国内外从事汉语国际教学的后备教师,或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实用型专门人才。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不能简单地等于“外语+汉语”,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己的学科特性,即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由于教学对象是外国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外语,来解释一些汉语问题。可以说,英语是国际汉语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个重要工具。
  为了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课程的实效性,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内容为依托、专门用途理论指导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运用与实践课程的增设势在必行。我们知道,一切教学活动最直接、最主要的目的是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要对学习者的目标需求进行分析(target need analysis)。只有清楚地认识学习者未来将要面对的语言应用情景,才能准确有效地确立教学目标,并以此为依据组织开展教学工作。除了指导教学活动以外,目标需求分析还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motivation)。学习动机在语言教育与学习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2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运用与实践教材构想
  津桥学院外语系汉语国际教育(原对外汉语专业)成立于2007年,根据本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及未来职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本专业进行了大胆地改革与创新,在2011版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对外汉语专业英语运用与实践》课程。目前,在汉语国际教育开设专业英语这一举措,在全国尚属首创,且无现成的教材可使用。在汉语国际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教材的编写将弥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教材这一空缺,为从事国际汉语教育的学生提供较好的专业英语储备,同时提升其专业英语素养,实现在专业范围内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标。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运用与实践》教材应在内容依托(CBI)和专门用途英语(ESP)理论指导下,以专业阅读和口头交际能力训练为主线,采用主题型(theme-related)编写思路,选材应广泛,内容涉及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方面的知识,如,英汉语言的特点、汉英语言的称呼、汉英语言的成语和俗语、饮食与语言、忌讳与委婉、奇妙的数字、色彩词和动物词的文化内涵、体态语、地名的奥秘、比喻的民族差异、民俗与交际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单纯的语言知识(knowledge)教学并不足以帮助学习者完成实际的语言任务,只有切实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应用技能与策略,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competence),才能最终改善其语言应用表现(performance)。本教材应融专业内容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于一体,帮助学生快捷积累国际汉语教育专业英语知识,迅速提高读和说两种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3.3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运用与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构想
  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习者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整个教学活动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中心,学习者则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除此以外,教学方式过于强调语言输入的作用,忽视了输出训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意义。根据语言输出假说的相关理论,语言输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输入的内容,增强学习者语言应用的流利性,还能使学习者发现语言应用问题并进行改正。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
  运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及认知语言学说的教学理念,构建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有意识地加强语言输出训练,真正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和TBL(task-based learning)教学法。依靠内容依托教学在方法上的灵活性,通过问题驱动、输出驱动等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最终提升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
  4 结语
  本文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即英语课程虽占很大比例,但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课程和内容改革势在必行。建立以内容为依托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念,设置国际汉语教育专业英语运用与实践课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教材建设和课程教学方法的构建也应同步进行。毕竟,这只是国际汉语专业英语运用与实践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构想,其效果还有待在实践教学中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 A.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Strevens, P.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A].In M. Tickoo(ed.)ESP: State of the Art[C].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 1988:1-13.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4]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ESP教学发展的关键[J].外语教学,2013,(1):56-60
  [5]常俊跃.中国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袁平华,俞理明.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1):59-64.
  责任编辑:龙惠慧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园区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园区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成长的好坏有极大的影响。本文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为例,试图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的共性与差异特点及所采用的园区管理方式;探索学院学生园区管理的个性差异;积极发现学院现行园区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旅游学院学生宿舍园区管理应积极发挥辅导员和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加强和改进现有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设施,做到切实为学生的成才、成长服务。  关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化的进程加快,汉语的国际化趋势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很多高校随之都开设了“对外汉语”或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这类专业的汉语语法教学与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语法教学存在明显的区别。本文将从“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语法教学体系、语法教学内容、语法教学的教学方法及教材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阐述高校“对外汉语”或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法课程的特点。  关键词:语法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智能语言、语料库的发展,如今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已经在各教学机构中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技术中心论与辅助教学论为着眼点,讨论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利弊,并有针对性地对机辅教学不足之处提出解决方案,帮助外语教师更有效地进行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 智能语言 语料库  引言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外已经有人研究采用电子计算机辅助外语
期刊
摘要:基于昆明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情况以及“国培计划”实施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需求分析,提出围绕教育教学问题,突出教师关注的热点,满足培训者的需求;创新培训模式,实现个性化引领是教师对培训的期望等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 培训 需求  1 调研目的  为切实做好2013年“国培计划”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置换脱产(小学语文)的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科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笔者所在的三本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现状进行调研,从其现状入手,希望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对大学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找到改善这种现状的方法,从而提高三本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关键词:三本院校 大学英语 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其教学方法主要有3种:1.支架式(Scaffolding Instruction),
期刊
摘要:有效教学是当代西方教学研究中起步较早,研究成果颇丰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近年来我国教育学界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对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概念、内涵及特征等进行了理论回顾,探讨了科学取向的教学论与有效教学研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教学对课堂教学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有效教学 理论基础 概念 内涵 特征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自20
期刊
摘要:本文透过受试者对跨文化交际、人文素质培养和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看法,分析了跨文化外语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并提出了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能力 人文素质教育  引言  2000年开始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指出:“专业课程教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除了强调注意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打
期刊
摘要:中国大学的发展深受科研的困扰。日常教学对本科生科研教育重视不足、教师信心不足、学生认识不到位是重要原因。改变这种情况应当重视本科生日常科研教育,提高教师信心,改变学生认识,提升学生科研素养,加强科研技能训练。  关键词:本科生 科研教育 科研素养 科研技能  1 缘起  2013年暑假,我有幸参与了本院老师“居民健康与卫生服务利用”课题,到云南大理、昭通进行调研,承担问卷发放与回收工作。出发
期刊
摘要:推行校院两级管理既是高校迅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其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实施校院两级管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高校管理 基层活力 对策  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是高校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在高校就是要把师生需求作为第一要务,并作为检验教育实践活动
期刊
摘要:信仰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作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为我们提供方向上的指导,规范我们的行为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决定了它依然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性思想,而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影响着党和国家的命运与未来。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状况整体是积极健康的,但存在着部分信仰问题。本文对问题做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