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可怜的数字: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本教材共有20个单元,但科普类文章仅2个单元(必修三第四单元、必修五第四单元)、6篇文章。而且选修教材中根本没有科普类课文。由此可见科普类课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
这又是尴尬的事实:就是这仅仅2个单元、6篇科普类文章,却成了“鸡肋”。上吧,这类课文似乎是那么枯燥无味,不像诗歌、小说、散文那样“耐嚼”;不上吧,高考试卷里总有科普类文章的一块儿田地,为了应考,还是要将就一下。
笔者以为,把科普类课文当“鸡肋”是目光短浅的一种表现,无论从现实还是从长远考虑,认真组织这类文章教学对学生是大有裨益的。
一.文体风格的借鉴
科普类文章内容科学、语言准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这对我们学生养成严谨的语言风格大有裨益。
以必修三《动物游戏之谜》一文为例,文章开篇通过缅甸热带丛林里的叶猴、北极地区冰雪陡坡上的北极渡鸦和美洲巴塔哥尼亚附近大海里的露脊鲸这三种囊括热带到寒带、陆生到水生、走兽到飞禽的例子,突出了动物游戏的普遍性,充分证明“动物也像人一样游戏”不是偶然的和罕见的,更突出了研究动物游戏的意义。课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先总结归纳,然后分项述说,最后再总结归纳;在内容上,先提出动物游戏之谜,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分述各种假说,提供给读者思考,最后对比总结,提出新的展望。这几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使结构具有统一的内涵。我们学生若能在作文中予以借鉴,就会使自己的文章不至于片面、条理不清、思维混乱。
况且科普类文章的语言也并不是一味的枯燥,有时也会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如《动物游戏之谜》同样讲求语言的形象性,“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一句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难以见到的北极渡鸦玩耍的情景与日常生活中孩子嬉戏的情景联系起来,使读者可以想见北极渡鸦的天真可爱。
二.科学精神的熏陶
科学精神主要指科学主体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所陶冶和积淀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一般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淡泊名利等几个方面。真正的科学家追求真理、探索未知都是非功利的,科学探索是他们人生的最大乐趣,因此他们的人格和魅力才彰显出来。
如写了《宇宙的未来》一文的作者、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的强者。1963年,霍金被诊断患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行动困难,长年坐在轮椅上,于1985年动了穿气管手术,从此失去了说话能力,依靠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表达思想。但他用孱弱的躯体产生了伟大的思想。这种顽强精神我们的高中生怎会不为之动容?2004年最有新闻效应的天文事件当属霍金公开认错。他于7月21日发表论文,提出自己的新观点——黑洞似乎并非吞噬一切,而是会让其中一些信息逃逸出来。这与他近30年前提出的黑洞摧毁陷入其中的所有物质的看法正好相反,从而承认他以前提出的“黑洞悖论”是错误的。一个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为实事求是是科学的灵魂!这对不乏沽名钓誉、好大喜功、贪图私利者的科学界来说无异于醍醐灌顶。
这些科学家献身科学事业的崇高的理想、严谨求是的作风、永不放弃的精神,对高中生养成习惯、形成意识、培养精神都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人文素养的提升
科普文章不仅弘扬科学精神,也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彰显出科学家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和他们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我们曾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有智慧的生命体,而其他动物不过是受制于条件反射、具有生理反应的简单生命。只有人类才会思考,才会有超出生理反应以外的各种行为。而在《动物游戏之谜》一文中,我们看到现在动物学家注意到动物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智能潜力、创造性和多样的交流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这本身就是认识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生命伦理和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将因此重新定义动物,重新审视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人类自己。
总之,科普类课文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一部分,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等任务。扎扎实实开展这类文章的教学,对学生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屈光耀,语文教师,现居湖北十堰。责任编校:洪 鸣
这又是尴尬的事实:就是这仅仅2个单元、6篇科普类文章,却成了“鸡肋”。上吧,这类课文似乎是那么枯燥无味,不像诗歌、小说、散文那样“耐嚼”;不上吧,高考试卷里总有科普类文章的一块儿田地,为了应考,还是要将就一下。
笔者以为,把科普类课文当“鸡肋”是目光短浅的一种表现,无论从现实还是从长远考虑,认真组织这类文章教学对学生是大有裨益的。
一.文体风格的借鉴
科普类文章内容科学、语言准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这对我们学生养成严谨的语言风格大有裨益。
以必修三《动物游戏之谜》一文为例,文章开篇通过缅甸热带丛林里的叶猴、北极地区冰雪陡坡上的北极渡鸦和美洲巴塔哥尼亚附近大海里的露脊鲸这三种囊括热带到寒带、陆生到水生、走兽到飞禽的例子,突出了动物游戏的普遍性,充分证明“动物也像人一样游戏”不是偶然的和罕见的,更突出了研究动物游戏的意义。课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先总结归纳,然后分项述说,最后再总结归纳;在内容上,先提出动物游戏之谜,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分述各种假说,提供给读者思考,最后对比总结,提出新的展望。这几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使结构具有统一的内涵。我们学生若能在作文中予以借鉴,就会使自己的文章不至于片面、条理不清、思维混乱。
况且科普类文章的语言也并不是一味的枯燥,有时也会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如《动物游戏之谜》同样讲求语言的形象性,“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一句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难以见到的北极渡鸦玩耍的情景与日常生活中孩子嬉戏的情景联系起来,使读者可以想见北极渡鸦的天真可爱。
二.科学精神的熏陶
科学精神主要指科学主体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所陶冶和积淀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一般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淡泊名利等几个方面。真正的科学家追求真理、探索未知都是非功利的,科学探索是他们人生的最大乐趣,因此他们的人格和魅力才彰显出来。
如写了《宇宙的未来》一文的作者、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的强者。1963年,霍金被诊断患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行动困难,长年坐在轮椅上,于1985年动了穿气管手术,从此失去了说话能力,依靠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表达思想。但他用孱弱的躯体产生了伟大的思想。这种顽强精神我们的高中生怎会不为之动容?2004年最有新闻效应的天文事件当属霍金公开认错。他于7月21日发表论文,提出自己的新观点——黑洞似乎并非吞噬一切,而是会让其中一些信息逃逸出来。这与他近30年前提出的黑洞摧毁陷入其中的所有物质的看法正好相反,从而承认他以前提出的“黑洞悖论”是错误的。一个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为实事求是是科学的灵魂!这对不乏沽名钓誉、好大喜功、贪图私利者的科学界来说无异于醍醐灌顶。
这些科学家献身科学事业的崇高的理想、严谨求是的作风、永不放弃的精神,对高中生养成习惯、形成意识、培养精神都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人文素养的提升
科普文章不仅弘扬科学精神,也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彰显出科学家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和他们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我们曾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有智慧的生命体,而其他动物不过是受制于条件反射、具有生理反应的简单生命。只有人类才会思考,才会有超出生理反应以外的各种行为。而在《动物游戏之谜》一文中,我们看到现在动物学家注意到动物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智能潜力、创造性和多样的交流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这本身就是认识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生命伦理和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将因此重新定义动物,重新审视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人类自己。
总之,科普类课文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一部分,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等任务。扎扎实实开展这类文章的教学,对学生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屈光耀,语文教师,现居湖北十堰。责任编校:洪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