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29118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为社会输入职业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如果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如何对高职院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结合多年经验,就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策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0-0220-02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对学生的培养成本已由原来的国家全部承担变成现在的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承担,高额的学费对高职贫困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1]有关数据表明,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数量比本科院校的贫困生数量更多,高职贫困生除了在经济上拮据,由此产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忽视。[2]因此,充分了解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就显得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还要采取正确的措施改善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一)因经济因素造成心理落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我国的经济表现出明显的贫富差距。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大多来自比较偏远的、落后的地区,而大多数高职院校所在的地区大多是比较发达的城市,这些偏远、落后地区的学生从山区、农村辗转到城市里学习,这就需要学生适应城市生活,完成自身生活“城市化”的转变。在“城市化”转变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经济的需求比较迫切。城市高职教育所需要的费用远比偏远地区的义务教育所需要的费用多,贫困生家庭的经济条件本来就比较差,贫困生在学校的生活与城市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存在非常大的差距,他们没有经济能力购买相关的学习辅导用品,也没有经济能力报名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这种情况大大降低了贫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对父母产生埋怨,对社会存在的贫富差距深恶痛绝,甚至对城市学生产生敌意,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高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生活改变和物质匮乏给高职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3],不利于高职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自立、自强意识的缺失
   我国政府针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具体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出台了很多帮扶政策,社会上的企业也进行了相应的捐助。政府和企业的帮助可以很好地解决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困难,但是这些手段只是从经济方面进行了帮扶,不能从贫困生心理角度根治贫困生的困难,更有甚者,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对政府和社会的帮扶产生了依赖心理,导致其自立、自强心理意识的缺失。当这些学生在面临重大困难的时候,总是寄希望于政府,寄希望于社会,对政府和社会的帮扶产生依赖,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自身的人格形成受到重大的阻碍。
   (三)政府和社会帮扶不公平导致学生心理不平衡
   为了解决高职院校贫困生经济上的苦难,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社会上的企业也设立多种奖学金,但是目前的高职院校贫困生帮扶体系却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导致高职院校贫困生帮扶工作不公平,从而使贫困生的心理不平衡,影响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狀况。比如,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为了得到政府资助政策的资助资格,谎报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让学校认为他们家庭的经济条件非常紧张,让学校认为他们是贫困生,这样就会造成资助不公平的现象。在班级内部助学金、助学贷款申请投票中,很多学生利用私下的关系进行“拉票”,导致出现不公平的现象。还有的高职院校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政府帮扶的待遇,实施轮流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做法,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了经济帮扶,但是这些经济帮扶原本就属于高职院校贫困生,这严重歪曲了帮扶的初衷,加剧了贫困生心理的不平衡。
   (四)自尊心强、自卑感重,导致学生自我封闭
   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大多来自偏远的、落后的地区,在生源地的义务教育阶段他们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可以说是生源地的佼佼者,他们的学习已经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而是一个家庭的事情,他们肩负着知识改变家庭命运的重任,因此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自尊心特别强。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家庭条件好的、学习成绩好的,比比皆是,贫困生失去了学习上的优势,这样就非常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感觉自己很卑微,一无是处。在自尊心和自卑感的环绕之下,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严重受挫,只能通过减少人际交往活动来掩盖自己经济拮据的事实,久而久之,变得自我封闭,认为自己无能,而且对别人的帮助视作同情[4]。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贫困生帮扶体系
   想要解决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经济问题。相关部门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贫困生帮扶体系,做好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帮扶工作。目前国家出台的帮扶政策很多,如果这些政策都能落实到位,是可以解决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经济问题的。但是目前的高职院校贫困生帮扶体系存在非常多的问题,背离了帮扶体系建立的初衷,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扶对象的识别是高职院校贫困生帮扶工作的起点,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帮扶对象进行精准识别。相关部门要制订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贫困生帮扶对象的识别原则,生源地的经济消费水平、学生的日常消费水平、学生家庭的收支情况等都要考虑在内,确保帮扶工作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同时,相关部门要建立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动态数据库,并做到及时的更新,因为去年是贫困生的学生通过家庭的努力,今年已不再是贫困生,就不再享受贫困生待遇,这样就把享受贫困生待遇的机会给其他真正需要的人。相关部门要建立专门的管理和监督委员会,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帮扶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高职院校贫困生帮扶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学校要鼓励学生通过电话、校内网络、电子邮件、信件的形式向有关部门进行质疑和投诉,相关部门要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如果情况属实,应该追究相应责任。另外,相关部门要做好高职院校贫困生帮扶政策的宣传工作,确保每位贫困生的家长都能够了解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帮扶政策、申请流程等,从而可以更好、更及时地享受政府帮扶。通过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贫困生帮扶体系,消除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落差,消除高职院校贫困生不平衡的心理,保证教育的公平性,以解决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学校要加强对贫困生的精神帮扶
   思维观念决定行为方式,想要彻底改变贫困生的贫困状态,就要加强对贫困生的精神帮扶。学校要对接受帮扶的贫困生进行相应的自立自强教育,要让学生明白,政府和社会的帮扶只能解决他们一时的困难,不能解决他们永久的困难,如果想要实现梦想,实现财务自由,就要自立自强,就要努力奋斗,不能存在侥幸或者不劳而获的思想。高职院校要对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进行合理的优化,尽最大可能让所有的贫困生都能得到这样的机会,让贫困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加强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给予学生独立成长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中获得劳动报酬,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学校还应该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不能因为私底下关系好,就出现“搭便车”“走后门”的现象,确保教育的公平性。
   学校要引导学生对“贫困生”三个字持有正确的态度,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自信心普遍较低,学校要教导学生,贫困不是负担,而是动力。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被贫困所困,我们要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在贫困的环境中找出一条实现自身价值的道路。我们要把眼前的贫困当作是上天对我们的一种锻炼,当成成功道路上的必经之路,当成上天考验自己的机会,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问题,客观地认识自己。
   学校还应该对贫困生进行培训,增强学生的受挫能力。要树立远大的、崇高的理想,当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能逃避、不能退缩,要积极地面对,在保证学业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多进行实习、勤工助学等,以此满足生活需要。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很多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自信心比较缺乏,对自身没有正确的认知,高职院校应该鼓励贫困生参加集体活动,改善贫困生的人际交往情况,增强贫困生的自信心。高职院校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可以让贫困生在不同的领域发现自身的价值,了解自身的优势,认识到集体活动的文化性,从而摆脱经济压力的困扰。高职院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可以让贫困生接触不同的人群,慢慢打开自己的心扉,有利于促进贫困生对集体的归属感,有利于完善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院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有利于开阔贫困生的视野,提高贫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改善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高职院校在开展集体活动之前,要确定本项活动的主题,在教师或者辅导员的指导下,学生围绕确定的心理健康主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思考能力、组织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四)加强贫困生的心理辅导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除了原生家庭因素以外,学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能造成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加重。高职院校要及时关注贫困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细节,及时掌握贫困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贫困生健康成长。各个班级的班长要细心留意本班贫困生的思想动态,如果贫困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向院系辅导员汇报,院系辅导员再根据贫困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高职院校还应该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师,因为贫困生的很多心理问题是难以公开的,属于个人隐私,学校应该尊重贫困生的意愿,引导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詢预约,这样既保证了贫困生的隐私不被泄露,又起到了改善贫困生心理健康情况的作用。高职院校还应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地传授自我调节的方法,当贫困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可以利用这些方法进行及时的自我调整。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贫困生共同面对。相关的部门和企业应该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帮扶体系,学校应该加强对贫困生的精神帮扶和心理健康疏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贫困生也应该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参考文献:
   [1]陈亚琴.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信息周刊,2018(17):294-295.
   [2]李韦嫦,莫意清,周全连,等.广西林业类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广西教育,2017(11):16-17.
   [3]高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46-47.
   [4]孙敏.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6(10):75-77.
  ◎编辑 原琳娜
其他文献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们生存的必备资源,一旦水资源消失,人类也将会走向灭亡.城市人口密集,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这使得本就短缺的饮用水资源更加珍贵.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建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开展现状进行研究.结论如下:1.黑龙江省各大高校体育设施不完善,有些活动地点被私人利用.2.高
[摘 要] 现阶段,仍然有较多高校沿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教育的重点只是在于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并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培养,更无法开发大学生的心理潜能,对大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提升有一定的阻碍。积极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模式,顺应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基于积极心理学导向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注重积极心理因素的挖掘、经典故事的引入、正面引导教
田径竞赛团队赛时运作是在赛前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而正常进行的,经过对竞赛团队赛前和赛时运作的研究可以看出,竞赛团队在整个赛事运作中,竞赛团队赛前运作是赛时运作的基础,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课堂枯燥乏味,教师大多使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的天性,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因此,要大胆地运用兴趣教学法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全脑灰质体积的改变情况。方法:对20例接受过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及16例已确诊而未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进行全脑高分辨率T1WI扫描,采用基于体
在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是在中国没落的足球环境下发展的必然结果,校园足球是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开展起来的,是校园活动中比较重要的活动之一,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学校,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体育教学领域也备受关注.从培养体育实用型人才角度出发,高职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改革,使其更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
生活化教学指的是背景为现实生活的教学活动,使其最大限度激发初中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从中吸取知识,陶冶情操。教师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悉的、感兴
“生活化理念”思想提倡学生从传统的教育课堂脱离出来,让学生更全面地去了解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时,我们不仅要自己周身发生的事情相联系起来,让学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