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语写作过程不是一个纯粹的德语思维过程,与之相反,大多数学生在德语写作中常依赖一语(L1)甚至是二语(L2)思维进行写作。本文基于三语习得中的迁移现象对德语写作中发生的思维迁移进行研究,以促进德语写作的教与学。
关键词:德语写作;三语习得;思维迁移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有国外研究者表示:一语(L1)迁移是二语(L2)研究中的根本性问题[1]。L1写作能力影响到L2写作,尤其是L1的思维在外语写作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另有国内研究者认为,外语写作的许多内容都是由L1生成,尤其是议论文中,学生的L1思维占有很大比例[2]。随着三语习得研究的发展,L2迁移继而成为研究重点。有学者发现,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语言学习者的L1思维占到一半左右,但L2也积极参与了各类思维活动,所占比例约20%[3]。学习者会将L2学习的知识有意识或是无意识的运用到L3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当L3与L2存在很多共性的情况下,这种迁移现象尤为突出。同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支的德语与英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同时也存在着差异性[4]。而国内大部分的语言学习者的德语学习及德语写作行为的前提背景都是有一定的L2(英语)知识基础。这两种语言的同族关系会导致德语习得中各个层面的正、负迁移现象,思维迁移也包括其中。
一、L1(汉语)及L2(英语)的思维因素对德语写作的影响
目前,学习德语的学生一般具有中级及以上的L1(汉语)及L2(英语)水平,但也不排除有极高和较低水平的存在。这种不同的L1及L2语言背景以及对语言的认知学习能力,在L3(德语)的写作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反映出不同的问题。在进行L3(德语)写作能力培养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种差别,因为这种反应在L1和L2上的差别,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能力的差异,也是一种思维差异的表现,而这种思维的差异在写作过程中就会反映出不同的问题。例如,从文章的构思和语言的组织方面来看,以议论文写作为例。作为以汉语为L1的学生,在他进行德语写作的过程中,首先是以L1(汉语)的思维模式进行构思,包括论点的选择、论证的角度以及论据的编排。在这个过程中,L1(汉语)的思维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德语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在具体写作时,由于L2(英语)与L3(德语)有非常近的同族关系,在某些语法规则以及同源词的影响下,在德语写作过程中,学生头脑中会发生L2(英语)对L3(德语)的思维正、负迁移。在论文完成检查阶段,学生又会不自觉的进行L1(汉语)思维转换,从汉语的思维模式上去审视自己的作文。就上述例子来看,在论文的构思、写作及检查过程中,L1(汉语)和L2(英语)的思维构建模式都对L3(德语)产生了影响。这种思维模式的迁移会随着学生L1(汉语)和L2(英语)水平、思维定式、学生对思维定式的把握、学生对迁移影响的处理等产生不同的效果:明显、不明显的迁移痕迹、有益的迁移、有碍的迁移等等。所以在德语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这种L1和L2带来的思维迁移,特别是L2英语与L3德语语言类型学上的相似性、相异性,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比较和学习才能予以总结归纳从而找到其中的关联性。引导学生在学习德语基本写作知识的过程中,注意迁移现象、取利去弊,从而规范德语写作。
二、思维迁移的主观认识及德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就大多数德语学习者来说,作为他们L2的英语和L3的德语,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来看,学习者对两者的异同掌握程度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德语学习效果。这不仅局限于词汇和语法能力,也包括语用能力和篇章能力。后者在德语写作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学习者的语言意识和主观认识对于思维迁移、迁移策略的应用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简而言之,如果德语学习者能够在L3(德语)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对于L3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思维迁移现象加以重视、研究和利用,无疑对于L3的掌握是有促进作用的。具体到德语写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L1(汉语)和L2(英语)知识及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思维迁移现象、摸索思维迁移规律、掌握思维迁移方法,培养自己的L3(德语)语言意识,提高L3(德语)语言能力。从构思到完成文章的写作,将相同的写作思维带入其中,去除德语写作的陌生感,同时也注意到三者的不同之处,防止出现中式、英式的德语文章。从认识思维迁移到把握思维迁移,从而利用思维迁移,以达到L3(德语)写作能力训练和培养的目的。另外,写作能力是外语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哪个阶段、哪个类型的德语教学都将写作能力视为学习者必须兼备的四项语言技能之一。
三、结语
三语习得研究对于多语种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大多数零起点的德语学习者都是L1汉语,L2英语,L3为德语。在这种情况下,德语写作教学过程更应该加重视汉语和英语在德语写作学习和实践中的思维迁移现象的认识与加强迁移策略的使用,从而使得德语写作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Odlin, Terence.(2001).Language Transfer: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Cambridge Applied Linguistics.
[2]王文宇,文秋芳.母語思维与二语写作——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64-67.
[3]刘玲玉.影响三语写作成绩的学习者因素研究——以德语为例[J].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
[4]郝雁南.从语言史上看英语与德语的关系[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85-87.
作者简介:韩璐璐(1980—),女,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德国文学及奥地利文学研究。
关键词:德语写作;三语习得;思维迁移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有国外研究者表示:一语(L1)迁移是二语(L2)研究中的根本性问题[1]。L1写作能力影响到L2写作,尤其是L1的思维在外语写作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另有国内研究者认为,外语写作的许多内容都是由L1生成,尤其是议论文中,学生的L1思维占有很大比例[2]。随着三语习得研究的发展,L2迁移继而成为研究重点。有学者发现,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语言学习者的L1思维占到一半左右,但L2也积极参与了各类思维活动,所占比例约20%[3]。学习者会将L2学习的知识有意识或是无意识的运用到L3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当L3与L2存在很多共性的情况下,这种迁移现象尤为突出。同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支的德语与英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同时也存在着差异性[4]。而国内大部分的语言学习者的德语学习及德语写作行为的前提背景都是有一定的L2(英语)知识基础。这两种语言的同族关系会导致德语习得中各个层面的正、负迁移现象,思维迁移也包括其中。
一、L1(汉语)及L2(英语)的思维因素对德语写作的影响
目前,学习德语的学生一般具有中级及以上的L1(汉语)及L2(英语)水平,但也不排除有极高和较低水平的存在。这种不同的L1及L2语言背景以及对语言的认知学习能力,在L3(德语)的写作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反映出不同的问题。在进行L3(德语)写作能力培养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种差别,因为这种反应在L1和L2上的差别,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能力的差异,也是一种思维差异的表现,而这种思维的差异在写作过程中就会反映出不同的问题。例如,从文章的构思和语言的组织方面来看,以议论文写作为例。作为以汉语为L1的学生,在他进行德语写作的过程中,首先是以L1(汉语)的思维模式进行构思,包括论点的选择、论证的角度以及论据的编排。在这个过程中,L1(汉语)的思维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德语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在具体写作时,由于L2(英语)与L3(德语)有非常近的同族关系,在某些语法规则以及同源词的影响下,在德语写作过程中,学生头脑中会发生L2(英语)对L3(德语)的思维正、负迁移。在论文完成检查阶段,学生又会不自觉的进行L1(汉语)思维转换,从汉语的思维模式上去审视自己的作文。就上述例子来看,在论文的构思、写作及检查过程中,L1(汉语)和L2(英语)的思维构建模式都对L3(德语)产生了影响。这种思维模式的迁移会随着学生L1(汉语)和L2(英语)水平、思维定式、学生对思维定式的把握、学生对迁移影响的处理等产生不同的效果:明显、不明显的迁移痕迹、有益的迁移、有碍的迁移等等。所以在德语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这种L1和L2带来的思维迁移,特别是L2英语与L3德语语言类型学上的相似性、相异性,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比较和学习才能予以总结归纳从而找到其中的关联性。引导学生在学习德语基本写作知识的过程中,注意迁移现象、取利去弊,从而规范德语写作。
二、思维迁移的主观认识及德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就大多数德语学习者来说,作为他们L2的英语和L3的德语,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来看,学习者对两者的异同掌握程度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德语学习效果。这不仅局限于词汇和语法能力,也包括语用能力和篇章能力。后者在德语写作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学习者的语言意识和主观认识对于思维迁移、迁移策略的应用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简而言之,如果德语学习者能够在L3(德语)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对于L3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思维迁移现象加以重视、研究和利用,无疑对于L3的掌握是有促进作用的。具体到德语写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L1(汉语)和L2(英语)知识及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思维迁移现象、摸索思维迁移规律、掌握思维迁移方法,培养自己的L3(德语)语言意识,提高L3(德语)语言能力。从构思到完成文章的写作,将相同的写作思维带入其中,去除德语写作的陌生感,同时也注意到三者的不同之处,防止出现中式、英式的德语文章。从认识思维迁移到把握思维迁移,从而利用思维迁移,以达到L3(德语)写作能力训练和培养的目的。另外,写作能力是外语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哪个阶段、哪个类型的德语教学都将写作能力视为学习者必须兼备的四项语言技能之一。
三、结语
三语习得研究对于多语种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大多数零起点的德语学习者都是L1汉语,L2英语,L3为德语。在这种情况下,德语写作教学过程更应该加重视汉语和英语在德语写作学习和实践中的思维迁移现象的认识与加强迁移策略的使用,从而使得德语写作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Odlin, Terence.(2001).Language Transfer: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Cambridge Applied Linguistics.
[2]王文宇,文秋芳.母語思维与二语写作——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64-67.
[3]刘玲玉.影响三语写作成绩的学习者因素研究——以德语为例[J].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
[4]郝雁南.从语言史上看英语与德语的关系[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85-87.
作者简介:韩璐璐(1980—),女,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德国文学及奥地利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