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过程的优化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教学过程的优化是通过一系列环节的设计实现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剖析析来探索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关键词: 陶行知素质教育思想优化教学过程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指出:“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向素质教育转轨就是为了近接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为实现“四化”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推动教育本身的改革和发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意义重大,而且刻不容缓,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虽然生活在半个世纪之前,但他的教育理论,尤其是素质教育理论自成系统,丰富多彩,颇具特色,根植于近代中国教育理论的土壤之中,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全面性、大众性、实践性和超前性的显著特点,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而且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有特殊的地位。借鉴陶行知的素质教育观,对于逐步实惠这种转变大有好处”。
国家教委柳斌同志说:“实施素质教育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转变观念。二是建立新的评价制度。三是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四是优化教学过程,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过程。我在教学实践中以陶行知的素质教育思想为理论指导,把教学过程归结为:明示目标―激发动机―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教学评价几个环节,努力优化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优良的素质。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课堂教学过程必须紧紧围绕目标,以实现目标为主线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学科素质教育的任务。目标的制订必须具备如下特点:
(一)全面性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两种教学目标:一种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三方面都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健康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另一种是培养熟记基础知识,应付标准化考试的目标。陶行知先生指出:“这种应试教育的目标是学生学会考,教员教人会考,学校是变了会考筹备处……这样赶了一考又一考,是会把肉儿赶跑了,把面色赶跑了,甚至把性命赶跑了……”所以,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全面性,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即每节课都要有体现认知目标、情意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的要求。
(二)层次性
即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相应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明确性
即目标的表述要简洁明了,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目标不仅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更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陶行知曾批评应试教育的内容: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必不教,甚而于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科学实验不教了,所要教的只是书,只是会考指南。这样,“从小学到大学16年的教育一受下来,使等于一个吸了鸦片烟的烟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是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所以,陶行知先生要求素质教育要对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进行培养,协调并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样就必须做好教学内容的综合设计,在教学中精益求精,把教学的精华整合教给学生。为此,教师要做到:(1)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能够驾驭好教材,准确地、毫不含糊地把握住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2)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以点带面,切忌胡子眉毛一齐抓;(3)深入挖掘教材中心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及时、巧妙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
三、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生学会学习,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必须改变以往的传统方法。陶行知曾尖锐地指出:“灌注的教授最要不得,他把接受文化的人学作天津填鸭……”陶先生主张教、学、做要合一。我学习了陶行知思想以后,改变了以往课堂上“担心学生说不好”,不让学生说,导致学生不会说的做法,充分认识到了发挥学生主观能力性的重要作用。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自编讨论题目,设计活动程序,对教材的编排提出质疑,对师生的活动效果进行评价,以及制作相应的幻灯片等,让学生充分感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厌学”的气氛中解脱出来,使他们“乐学”、“会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优化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还在于他具有高尚的师德,尤其是在师生关系方面,他做得更为突出。他既关心学生,又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爱胜过父母。他说:“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正是由于这样,他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处于一个欢快和睦的大家庭中,使他成为人人称颂的万世师表。作为跨世纪的人民教师,我们更要向陶行知学习,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爱生、尊师、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五、优化教学评价
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陶行知反对应试教育,但并不是要取消考试制度,他提倡改善考试“发动那培养生动之创造的考试”。他说:“创造的考试是生活的实质,不是纸上谈兵。”我在教学中把评价纳入教学过程,认为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实施的行为,更是对教师反馈的行为,评价应全面反映师生活动的效果,所以我将学生的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学生的书面成绩和课堂动口动手的操作能力,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评价,教师的自评与对教师的他评结合起来,以期建立一个“全面”、“完善”、“充满潜力”的评价体系。
陶行知的素质教育思想博大而精深,作为跨世纪的人民教师,要培育好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教师,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认真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使之融化到思想里,体现在行动中,时时刻刻地指导自己的言行,努力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陶行知著.郭玉卿,裴跃进选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A].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九五”教育规划课题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
关键词: 陶行知素质教育思想优化教学过程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指出:“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向素质教育转轨就是为了近接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为实现“四化”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推动教育本身的改革和发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意义重大,而且刻不容缓,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虽然生活在半个世纪之前,但他的教育理论,尤其是素质教育理论自成系统,丰富多彩,颇具特色,根植于近代中国教育理论的土壤之中,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全面性、大众性、实践性和超前性的显著特点,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而且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有特殊的地位。借鉴陶行知的素质教育观,对于逐步实惠这种转变大有好处”。
国家教委柳斌同志说:“实施素质教育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转变观念。二是建立新的评价制度。三是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四是优化教学过程,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过程。我在教学实践中以陶行知的素质教育思想为理论指导,把教学过程归结为:明示目标―激发动机―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教学评价几个环节,努力优化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优良的素质。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课堂教学过程必须紧紧围绕目标,以实现目标为主线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学科素质教育的任务。目标的制订必须具备如下特点:
(一)全面性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两种教学目标:一种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三方面都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健康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另一种是培养熟记基础知识,应付标准化考试的目标。陶行知先生指出:“这种应试教育的目标是学生学会考,教员教人会考,学校是变了会考筹备处……这样赶了一考又一考,是会把肉儿赶跑了,把面色赶跑了,甚至把性命赶跑了……”所以,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全面性,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即每节课都要有体现认知目标、情意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的要求。
(二)层次性
即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相应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明确性
即目标的表述要简洁明了,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目标不仅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更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陶行知曾批评应试教育的内容: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必不教,甚而于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科学实验不教了,所要教的只是书,只是会考指南。这样,“从小学到大学16年的教育一受下来,使等于一个吸了鸦片烟的烟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是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所以,陶行知先生要求素质教育要对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进行培养,协调并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样就必须做好教学内容的综合设计,在教学中精益求精,把教学的精华整合教给学生。为此,教师要做到:(1)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能够驾驭好教材,准确地、毫不含糊地把握住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2)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以点带面,切忌胡子眉毛一齐抓;(3)深入挖掘教材中心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及时、巧妙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
三、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生学会学习,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必须改变以往的传统方法。陶行知曾尖锐地指出:“灌注的教授最要不得,他把接受文化的人学作天津填鸭……”陶先生主张教、学、做要合一。我学习了陶行知思想以后,改变了以往课堂上“担心学生说不好”,不让学生说,导致学生不会说的做法,充分认识到了发挥学生主观能力性的重要作用。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自编讨论题目,设计活动程序,对教材的编排提出质疑,对师生的活动效果进行评价,以及制作相应的幻灯片等,让学生充分感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厌学”的气氛中解脱出来,使他们“乐学”、“会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优化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还在于他具有高尚的师德,尤其是在师生关系方面,他做得更为突出。他既关心学生,又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爱胜过父母。他说:“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正是由于这样,他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处于一个欢快和睦的大家庭中,使他成为人人称颂的万世师表。作为跨世纪的人民教师,我们更要向陶行知学习,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爱生、尊师、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五、优化教学评价
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陶行知反对应试教育,但并不是要取消考试制度,他提倡改善考试“发动那培养生动之创造的考试”。他说:“创造的考试是生活的实质,不是纸上谈兵。”我在教学中把评价纳入教学过程,认为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实施的行为,更是对教师反馈的行为,评价应全面反映师生活动的效果,所以我将学生的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学生的书面成绩和课堂动口动手的操作能力,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评价,教师的自评与对教师的他评结合起来,以期建立一个“全面”、“完善”、“充满潜力”的评价体系。
陶行知的素质教育思想博大而精深,作为跨世纪的人民教师,要培育好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教师,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认真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使之融化到思想里,体现在行动中,时时刻刻地指导自己的言行,努力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陶行知著.郭玉卿,裴跃进选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A].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九五”教育规划课题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