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温润而又尖锐的情感涟漪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X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陈晓明先生的说法,一篇短篇小说,可以在某一点上达到非同寻常之处,就是它存在的理由。(陈晓明《不死的纯文学》)它毋需像长篇一样负载起家国历史、人物命运的沉重使命,只要能对生活进行一种异质性的把握,以瞬间照亮永恒,由片段洞见整体,就能抵达短篇的那种深刻性。金仁顺的《梧桐》看似寻常,不过是由年过六十的母亲的一场“黄昏恋”引起的母女怄气、和解的小故事,然而,作者却以高度的客观性、精湛的视觉化以及意象化的细节等一系列不同寻常的手法,将日常生活中那些温润而又尖锐的情感涟漪如此细腻又如此劲道地勾画出来,以无懈可击的文字之舞赋予了这篇小说韵味深远的审美特质。
  小说的人物关系简洁明了:母亲玉莲,丧夫之后独居一处带梧桐树的院落;女儿惠真,婚后与丈夫修彬组成了自己的二人世界。情节也说不上复杂:某天惠真回家看望母亲却意外发现玉莲已经恋爱上了退休的大学教授朴永浩,这突然而来的变化令惠真难以接受,已经去世的爸爸与那些掺和着幸福与痛苦的的回忆仿佛全部复活,在潜意识里顽强地抵抗着母亲的恋爱。可是母亲也并不打算妥协,她还依然显得年轻漂亮,而且她一生也很少享受到丈夫的体贴,她凭什么就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与女儿僵持不下之际,她居然也很现代地“娜拉出走”,给女儿留下一张纸条,连手机也关掉,走得决绝、彻底。女儿既担心又震惊,在院子里的梧桐树下往事如丝如缕地浮上心头:从小到大,是母亲一直事无巨细、明里暗里地呵护着她,她和母亲早已不知不觉结成了最坚实的联盟,就如那棵梧桐,根早已深深地扎在了各自的心底里。几天后母亲回来了,女儿显然已经在心里承认了母亲的“恋爱”,连婚纱礼服裙都已经帮她选定了,可母亲却因旅途中两人生活习惯不一样而选择了主动放弃。如果以上的情节就如院里梧桐的树干,那么它的动人之处在于那些在风中摇曳的枝条和那些宽阔碧绿的树叶,枝枝叶叶,无不关乎亲人之间的爱与痛;叶茂而知根深,一嗔一笑,无不彰显出那浑然不觉却又结结实实盘旋在心底深处的温厚亲情。
  小说令人流连、赞叹之处在于本来波澜起伏的一处心理剧却被作者叙述得如此冷静节制、从容利索,通过不同的聚焦方式,以蜻蜓点水一般的轻盈笔致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对于玉莲和朴永浩这一对“黄昏恋”的当事人,作者采用的是严格的外聚焦,就像许多现代小说一样,叙述者放弃了直接介入人物心理的特权,退到舞台侧翼,仅仅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言语行动。玉莲对“一辈子没进过厨房”的惠真爸爸究竟有几分爱、几分怨,叙述者有意守口如瓶,只点出她“含着眼泪”的神态和不让女儿走自己的老路的决心来表示;惠真爸爸去世之后,玉莲的孤单伤痛也只以她“黑白照、标准像”失魂落魄的样子让读者去想象;而玉莲在爱上了朴永浩之后竟也焕发出了一股喑哑的、老首饰般的光辉,以神采折射出这份感情的纯粹。从读者反映的角度来说,外聚焦叙事既避免了将过多的笔墨胶着在“黄昏恋”本身,因为这只是母女情感变化的一个引子而非小说主体,也赋予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更多的参与文本的机会。
  对于惠真,虽然采取了更为自由的零聚焦,但直接抒写内心世界的也只有寥寥几处,而多以意象化的细节将人物复杂的心理外化之。惠真在肯德基餐厅对玉莲进行了一番情理兼备、逻辑严密的劝说,玉莲虽然泪流满面地点头称是,可仍然痴心不改,惠真扔下一句硬邦邦的“我不同意”起身离去,她“推开沉重的大门,在街头站了好一会儿,人流车辆,熙熙攘攘,交织成网,建筑物则像巨大的蜘蛛,阴森森地看着草芥似的人众。”这是惠真无力阻挡母亲改嫁时阴郁、纠结、烦闷心态的流露;玉莲出走,惠真不得不默认母亲的选择而又不甘心她对自己和爸爸感情上的“背叛”,赌气将爸爸生前做的根雕茶几请人搬到自己家里,“茶几在玉莲那儿,屋里,或者梧桐树下,在哪儿都顺眼,放到这里,跟个章鱼似的,突兀、怪异、张牙舞爪的”,隐喻出惠真潜意识里对母亲“情感错位”的极度不快。小说中那些别具匠心的意象的选择,于细微处表现出作者对修辞的热爱和对文字出色的驾驭能力,几百年的老树根茶几,惠真眼中搭弓射箭、惹是生非的丘比特石膏像,带有凤栖梧桐图案的婚纱裙,无不具有耐人寻味的象征意味。尤为精彩的是结尾处:“小面团在玉莲的擀面杖下面,三下五下,花一样盛开,被惠真接在掌心,填上馅儿,捏成果实。”以花-果实来隐喻重归于好的母女关系,意味隽永,令人想起海子有名的诗句“不要问桃子对桃花的珍藏”,有花的凋谢,才有果实的成长,生命的代谢、死生的轮回、爱与被爱的和解……全都凝聚在这一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象之中。
  王海燕,青年评论家,现任教于湖北文理学院。
其他文献
乡土情是每个人永生无法割舍的情愫,乡情教育可以使青少年更多地了解家乡的昨天和今天,进一步展望家乡的明天,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分析近几年金华市中考语文卷,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乡土氛围浓厚,体现地方色彩。如2006年中考卷中“锦绣金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介绍金华名人,以及运用特产、名人对对联。2007年中考卷中利用导游身份为游客写欢迎词,为游客介绍一种家乡的表演艺术或社会风俗等。20
创新能力就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发现事物中隐藏着的价值的能力。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文章中“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内容来。因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大有可为。    一、以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思维的能力    如何挖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作文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有效教学是新世纪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形成世界主流。在主流的影响下,中国教育主动适应发展的趋势。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着时代精神,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
[教材·学情]:    本文选自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第一专题。对于选修课程中的“诗歌与散文系列”,总的来说这门课程是“着眼于鉴赏陶冶”,“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本专题希望学生能通过专题学习掌握抓住生活片段、选择典型细节、善用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深切感受到人性美和人情美。最后活学活用,当堂训练,让学生运用这些描写手法进行短篇写作实践,然后朗读交流,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兆吉是在点灯时分接收到邀请的,邀请书被对方做成卡片模样,一把刀的形状,正滴着血,上面写了一行字:恭请兆吉先生于五月二日赴城西街老酒厂门口一聚。落款为:网友。兆吉看到卡片,笑一笑就过去了。结果对话框里出现一行字:兆吉,我的邀请函你收到了吗?在吗?   兆吉还以为刚才的卡片是一个搞笑QQ表情,原来是真的。他答应了一个字:恩。   对话就那样开始了。   网友:五一假期你们网吧放假的吧?   兆吉:不放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准备”往往会把事情办糟。语文教学的效果不高,原因往往不在课内,而在课外,在于课前没有精心“准备”——有效预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所以,如果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就必须抓住有效预习这一环。    一、语文有效预习的目的    1、培养学习主动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兴趣才会主动。如教学八年级上杜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政治家而言,《论语》或许是治国安民的一柄利器,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论语》更可作为为人处世的一剂良方。正确地为人,才能有效地处世。为人之道,大而化之,无外乎待己之道和待人之道,在《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用言行向我们阐释了应当如何认识这一问题。    一.待己之道    1.重视修养  孔子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总是强调自己这
每当上课铃声响起,教室门口总是飘出一首首情歌,《做我的老婆好不好》《只做你的男人》《爱情买卖》……学生们用稚嫩的嗓音唱出他们似懂非懂的旋律,他们在乎的不是歌曲的内容,而是这首歌是否流行;进入班级的QQ群,学生的个性签名许多都沾染着爱情的味道,学生的个人空间里,经常转载的也是《女孩子最在乎什么》《想知道这个世界上谁才是你真正的另一半吗》《一个男生可以等一个女生多久》等这些和爱情有关的篇章,通过转载阅
刘伟林的《秘密》是篇很有意味的小说。  《秘密》的真正意味并不在“秘密”本身,而是“秘密”背后的女性心理。母亲和姐姐的冲突,并非简单的家庭伦理冲突,而是隐含着特殊的女性心理。作者讲述母亲的“秘密”是假,真正的用意恰恰在于表现姐姐心理的成长过程,而这个过程既是獨特的,又富有一般性意义,因此值得关注。  作为家里的长女,姐姐在知道了母亲的“秘密”以后,通常的心理大概是羞愤和恐惧。为母亲的不守妇道而羞,
一.问题分析:    综观当今有关写作指导的文章,不难发现:研究写作技巧的比比皆是,而研究写作内容的寥寥无几。其实,写什么比怎么写重要得多。当前学生作文所面临的最大困惑是不知道写什么好。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总感觉无所适从,磨蹭半天后,好不容易拼凑出来的文章叙写生活、富有真情实感、充满个性特色的记叙文几乎绝迹,而拿古人说事的议论文却充斥眼球,就连结构模式和写作套路也高度一致:开头概括作文材料,(不能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