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夜归鹿门歌》看孟浩然的隐逸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l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通过诗歌表达隐性志向。《夜归鹿门歌》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但这其间也看出他的复杂心态。
  关键词: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隐逸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9-051-01
  孟浩然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从其名作《夜归鹿门歌》一诗可窥探孟浩然在隐逸时期的复杂心态。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带给诗人山寺的超然和僻静世俗的杂乱和喧嚣的两种极致感触,这正是诗人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世人返家,我去鹿门,两样心情,殊途异志。“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朦胧的月色从天空中散落下来,铺展在地上,亦洒在了诗人的心头上,静静地、悄悄地,没有一丝嘈杂的声音,我独自漫步在这如烟的美景中,享受着月光的洗礼,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淡淡的月光从天空流转 而下,好像薄纱,又如薄雾,似轻烟,轻轻地笼罩在树林上,孟浩然陶醉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不知不觉来到了庞公归隐的地方。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只有诗人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其时,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隐居。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与归隐生活可谓有着不解之缘。隐逸之举生成魏晋风尚对这一时期乃至稍后的南北朝的文化影响很深这一特殊环境。尽管儒家创始人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人得意时仕,失意时隐,自古而然。受中国儒家思想浸染浓厚的古代知识分子们讲究的是大中小三隐,所谓大隐隐于朝,在朝为官,面对尘世的污浊、倾轧,钩心斗角却能保持清净幽远的心境,不与世争,不与世浊,悠然自得的生活;中隐隐于市,隐居在喧闹的市井中,视他人与嘈杂于不闻不见,从而求得心境的宁静;小隐隐于野,看破人生,过着真正山野生活。
  “士”者任官为“仕”,岂有原本就不求上进之“士”呢?归隐是古代知识分子失意之时的生存方式,以此获得精神解脱。归隐只是一种生存方式,而不是一种理想追求。传说王维诗人交情甚深,曾私邀孟浩然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归隐是无奈之举,他并不是看破人生,四大皆空,只是渴望在尘世中保持心灵纯静的同时仍有所希冀。
  虽然孟浩然和姜蘷、林逋一样终身不仕,但是他是想做官而没有途经,40岁之前隐居于距鹿门山不远的汉水之南,开元十六年,如长安应举,却不幸落榜,随后,南下吴越,开元二十五年入张九龄荆州幕,三年后不达而卒。“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首诗把希望通过张说援引而一登仕途的心情表现出来,而最后一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也就说明了自己希望像姜子牙遇到周文王一样,而自己生活中却没有一个像周文王这样的人,只有羡慕的份了,在《夏日南亭怀辛大》:“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也反映出了他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因此孟浩然虽然终身没有做官,却一心想有所作为,积极入世。《夜归鹿门歌》中“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诗人远去鹿门尚关心世人,难道不是对尘世的关注吗?最后一句“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这幽人究竟是谁?庞公的精灵,还是诗人自己?是感慨清幽还是另有他感?
  隐逸的核心,就是逍遥林泉,走访名山大川,走进自然,感受自由气息,远离政治事务,陶冶心情,旷达任性,摆脱世间万事万物的困扰和束缚,使自己的心身的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而孟浩然的隐逸,没有局限于小、中、大之隐。这种隐逸客观上说可以造成声誉,于进、于退都有利,跟求仕进的打算是不矛盾的。这种隐逸,心情幽雅,充满了幻想和期望……
其他文献
经典的名篇阅读教学,教什么,怎么教,貌似简单却一直是语文界的大问题。
本文首先探讨在房地产建筑设计中引入绿色建筑的措施,然后探究普及“绿色建筑”的建议,最后展望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以期更好地促进房地产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的应用和发
摘 要: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三、培养学生认真独立思考的习惯。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关键词:注意力 倾听 思考 独立 自觉检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9-042-02  著名作家巴金曾经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
摘 要:全身反应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语言与行动协调的基础上,通过身体活动来教授语言的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开口说语言之前的听力理解能力。本文从全身反应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出发,讨论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学前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阐述其教学原则,教学形式并且分析运用全身反应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全身反应教学法 二语习得 学前儿童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
未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必然是一个基于大数据运营的县域智慧城市综合服务方案提供者,既采集、发布海量讯息,又提供个性化便民服务.但目前存在于部门和行业之间的数据壁垒还没有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我们的教育理念要发生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为主要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之光,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作为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9-048-01  一、选择什么研究课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养成教育”(课题),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学生听课与做笔记习惯、写字(执笔、姿势)习惯、完成作业习惯、检查作业习惯、观察思考习惯、读书质疑习惯、阅读积累习惯、搜集资料习惯、经常练笔习惯、学以致用习惯、勤学好问习惯、反思总结习惯等方面内容。  二、为什么选择
片段一:观看高甲戏、讨论交流感受n  2012年10月,有机会联系到厦门金连升高甲戏剧团的陈炳聪老师,在交流中我谈到了想从学校的校本课题“闽南民间艺术研究”中分支子课题“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9-046-01  兴趣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一半,是学生获得知识学好体育课的前提。体育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将体质意识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学过程,体育课要上的生动活泼,就要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自主学习,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体育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刻苦学习,探求新
要把媒体做大做强,不只是要推动媒体的融合转型,而且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深度融合.这是国家的重大决策,也是媒体自身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rn面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媒体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