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林君才(1987-),男,开平市机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中学二级教师,汽车维修高级工。研究方向:汽车维修。(广东 开平/529381)摘要:本文结合汽车类专业的特点及汽车类专业学生学习特点,从学校教学总体模式和教师个体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提出了“五合一”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提高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汽车类专业;“五合一”教学模式;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029-02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短途交通工具从动物力和人力驱动转为矿物力驱动,汽车开始成为人们首选的短途交通工具。进入21世纪之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带动下,汽车的制造和生产被带入一个新的高潮,汽车几乎成为家庭必备的生活用品,从而催生了汽车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如何为汽车制造业和使用者培养人才,是教育者们关心的问题。
一、汽车类专业的特点
1.社会需求量大
汽车专业即是与汽车有关的涉及到汽车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等各个细节的学习的专业,以培养应用于与汽车有关的各个领域人才为办学目的,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实体。汽车类专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需求量很大。全球每年生产和销售的各类汽车数以亿计;每年出现故障、需要检修、维护和保养的汽车更是数不胜数;人们购买汽车除了方便生活之外,在美化和改装汽车上的兴趣也十分浓厚。可以说,社会需要的汽车专业的人才五花八门,数不胜数。
2.应用性强
除了社会需求量大之外,汽车类专业的另一明显特点是应用性强。所有工业科学领域都有很强的应用性,但汽车专业的应用性更为明显。从事生物工程的人才可通过实验在专业领域上取得成就;从事电子科技的人才可通过编写程序代码取得成就,但是没有一个汽车专业的人才可脱离汽车本身取得成就的。即使是从事汽车室内设计或者一个汽车零部件制造的人,也必须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实际操作才能成功完成职业领域内的工作。可以说,汽车专业是不能脱离“动手”二字的专业,所有学习汽车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明确实践的重要性,而汽车专业设置的各种课程,也都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准备的。
3.专业知识一体化
汽车专业的第三个特点就是专业知识一体化,这是由汽车专业的应用性决定的。汽车专业为社会输送的人才用途各异,但是,无论汽车专业的人才从事何种工作,都不能脱离汽车专业的整体去进行。从事汽车设计的人必须了解汽车的各个零部件和机械的用途,从事保养和维修的人也必须了解汽车的设计理念。从事驾驶工作的人不能将驾驶与汽车的性能脱离开,从事销售行业的人,更要对汽车的设计、零部件来源和性能有深刻的了解。因此,汽车专业是一个知识一体化的专业。
二、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
1.学习目标明确
由于汽车专业多为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对于这部分学生,曾有研究者进行了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规划的总体性调查,从而为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基础。通过这些调查我们发现,汽车专业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很强。首先,从该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考虑,汽车专业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其次,从该专业学生的学习规划考虑,有70%以上的学生以学习和实践为主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再次,从该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考虑,有65%的学生认为学好本专业知识是以后就业的必经途径,无论是学习书本知识还是从实践中掌握技术,他们的学习态度都可以说是端正的。因此,汽车专业的学生大多数的学习目标都很明确。
2.动手能力强
调查显示,很多学生都是从小就对维修和机械感兴趣,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另外,在对汽车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汽车专业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要求的十分高。由于所学的专业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专业,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认为汽车专业需要更多的实践;有近20%的学生将学习汽车专业作为职业发展的毕竟途径,要求更多的动手机会,只有不到15%的学生是为了考试学习这门专业的,在调查中没有表述动手性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汽车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实践法,动手能力强可以说是这个专业学生的普遍特点和能力。
·职教方略·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究3.忽视理论学习
目的性强和动手能力强使汽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上的目标明确,方法简便,但也导致了一定的问题,那就是学生们为了掌握一技之长,为以后的工作做打算,过分追求实用性,而忽视了理论的学习。虽然现在各个学校的学习都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但仍有大部分学生认为动手操作的课堂更有利于学习,并且认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不大。
三、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1.“五合一”的教学模式
“五合一”的教学模式是当代工科专业比较推崇的教学模式,意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构建 “教室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徒弟、理论与实践、操作与维修”五项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独立完成汽车检测与维修任务,从而实现岗位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同步提高,使学生在毕业前就具备实际工作岗位的综合适应能力,也是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五合一”教学模式的开发和使用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大方向问题,是一所高职学校为学生未来发展和本身的办学能力发展必须考虑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个模式将促使各类汽车专业学校通过制定鲜明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且重视建设优秀的教师兼导师队伍,为培养优质的汽车类人才服务。为落到实处,首先,学校应该改进教学内容体系,将时间教学与素质教学整合;其次,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再次,重视精品课程建设。
2.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五合一”的教学模式是比较先进的培养汽车类技术人才的模式,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建立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需要学校和具体的企业联合,才能够提供学生实际操作的环境。但是,有些学校暂时不具备这种条件,则需要从教师的教学方法着手,尽量将课堂教学情境化、生活化。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理念是将学习的内容生活化,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目的,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实践性。
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应用在实际中,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教师的角色要改变,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传输者,而是信息的提供者,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近实际的环境,为学生提供知识的平台和支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帮助;第二,学生学习的自由性增强,学习的目的不由教师而定,也不由教材而定,是学生本身的意愿,这样才能将学生的特长发挥到最大;第三,小组讨论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是思维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得到更多的信息,还能通过思维风暴顿悟出更深层的知识,达到学习迁移的效果。
3.以人为本的理念
除了学校教学模式和教师本身的教学方法为培养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提供参考外,教学理念也对人才的培养影响很大。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具有目的性很强的特点,因此,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该是汽车类专业学校和教师具备的基本教学理念。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将学生的个人发展放在第一位的教学理念,重视个体的特长培养。就汽车类专业本身来讲,由于培养的人才将会投身于汽车行业的方方面面,那么,针对学生现有特长进行差别教学,从而使学生们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卢晓春.深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余国扬.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2004(12).
[3]孟国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4]孙焕新.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学习特点调查与教学方法探讨[J].消费电子,2012(9).
[5]李彦龙,杨志刚等.汽车造型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改革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5).
关键词:汽车类专业;“五合一”教学模式;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029-02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短途交通工具从动物力和人力驱动转为矿物力驱动,汽车开始成为人们首选的短途交通工具。进入21世纪之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带动下,汽车的制造和生产被带入一个新的高潮,汽车几乎成为家庭必备的生活用品,从而催生了汽车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如何为汽车制造业和使用者培养人才,是教育者们关心的问题。
一、汽车类专业的特点
1.社会需求量大
汽车专业即是与汽车有关的涉及到汽车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等各个细节的学习的专业,以培养应用于与汽车有关的各个领域人才为办学目的,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实体。汽车类专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需求量很大。全球每年生产和销售的各类汽车数以亿计;每年出现故障、需要检修、维护和保养的汽车更是数不胜数;人们购买汽车除了方便生活之外,在美化和改装汽车上的兴趣也十分浓厚。可以说,社会需要的汽车专业的人才五花八门,数不胜数。
2.应用性强
除了社会需求量大之外,汽车类专业的另一明显特点是应用性强。所有工业科学领域都有很强的应用性,但汽车专业的应用性更为明显。从事生物工程的人才可通过实验在专业领域上取得成就;从事电子科技的人才可通过编写程序代码取得成就,但是没有一个汽车专业的人才可脱离汽车本身取得成就的。即使是从事汽车室内设计或者一个汽车零部件制造的人,也必须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实际操作才能成功完成职业领域内的工作。可以说,汽车专业是不能脱离“动手”二字的专业,所有学习汽车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明确实践的重要性,而汽车专业设置的各种课程,也都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准备的。
3.专业知识一体化
汽车专业的第三个特点就是专业知识一体化,这是由汽车专业的应用性决定的。汽车专业为社会输送的人才用途各异,但是,无论汽车专业的人才从事何种工作,都不能脱离汽车专业的整体去进行。从事汽车设计的人必须了解汽车的各个零部件和机械的用途,从事保养和维修的人也必须了解汽车的设计理念。从事驾驶工作的人不能将驾驶与汽车的性能脱离开,从事销售行业的人,更要对汽车的设计、零部件来源和性能有深刻的了解。因此,汽车专业是一个知识一体化的专业。
二、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
1.学习目标明确
由于汽车专业多为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对于这部分学生,曾有研究者进行了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规划的总体性调查,从而为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基础。通过这些调查我们发现,汽车专业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很强。首先,从该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考虑,汽车专业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其次,从该专业学生的学习规划考虑,有70%以上的学生以学习和实践为主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再次,从该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考虑,有65%的学生认为学好本专业知识是以后就业的必经途径,无论是学习书本知识还是从实践中掌握技术,他们的学习态度都可以说是端正的。因此,汽车专业的学生大多数的学习目标都很明确。
2.动手能力强
调查显示,很多学生都是从小就对维修和机械感兴趣,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另外,在对汽车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汽车专业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要求的十分高。由于所学的专业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专业,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认为汽车专业需要更多的实践;有近20%的学生将学习汽车专业作为职业发展的毕竟途径,要求更多的动手机会,只有不到15%的学生是为了考试学习这门专业的,在调查中没有表述动手性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汽车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实践法,动手能力强可以说是这个专业学生的普遍特点和能力。
·职教方略·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究3.忽视理论学习
目的性强和动手能力强使汽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上的目标明确,方法简便,但也导致了一定的问题,那就是学生们为了掌握一技之长,为以后的工作做打算,过分追求实用性,而忽视了理论的学习。虽然现在各个学校的学习都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但仍有大部分学生认为动手操作的课堂更有利于学习,并且认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不大。
三、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1.“五合一”的教学模式
“五合一”的教学模式是当代工科专业比较推崇的教学模式,意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构建 “教室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徒弟、理论与实践、操作与维修”五项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独立完成汽车检测与维修任务,从而实现岗位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同步提高,使学生在毕业前就具备实际工作岗位的综合适应能力,也是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五合一”教学模式的开发和使用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大方向问题,是一所高职学校为学生未来发展和本身的办学能力发展必须考虑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个模式将促使各类汽车专业学校通过制定鲜明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且重视建设优秀的教师兼导师队伍,为培养优质的汽车类人才服务。为落到实处,首先,学校应该改进教学内容体系,将时间教学与素质教学整合;其次,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再次,重视精品课程建设。
2.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五合一”的教学模式是比较先进的培养汽车类技术人才的模式,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建立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需要学校和具体的企业联合,才能够提供学生实际操作的环境。但是,有些学校暂时不具备这种条件,则需要从教师的教学方法着手,尽量将课堂教学情境化、生活化。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理念是将学习的内容生活化,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目的,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实践性。
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应用在实际中,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教师的角色要改变,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传输者,而是信息的提供者,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近实际的环境,为学生提供知识的平台和支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帮助;第二,学生学习的自由性增强,学习的目的不由教师而定,也不由教材而定,是学生本身的意愿,这样才能将学生的特长发挥到最大;第三,小组讨论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是思维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得到更多的信息,还能通过思维风暴顿悟出更深层的知识,达到学习迁移的效果。
3.以人为本的理念
除了学校教学模式和教师本身的教学方法为培养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提供参考外,教学理念也对人才的培养影响很大。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具有目的性很强的特点,因此,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该是汽车类专业学校和教师具备的基本教学理念。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将学生的个人发展放在第一位的教学理念,重视个体的特长培养。就汽车类专业本身来讲,由于培养的人才将会投身于汽车行业的方方面面,那么,针对学生现有特长进行差别教学,从而使学生们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卢晓春.深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余国扬.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2004(12).
[3]孟国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4]孙焕新.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学习特点调查与教学方法探讨[J].消费电子,2012(9).
[5]李彦龙,杨志刚等.汽车造型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改革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5).